邵东有多乱(民国邵阳有多乱)(1)

民国时期的邵阳县城

文/ 陈胜乔

读民国邵阳史,感觉特别乱。

一是将地名改来改去:1913年,不知道当政者的脑壳搭错了哪根神经,硬是将存在了688年(1225-1913)的“宝庆府”废除,同时将使用了1633年的“邵阳县”名(280-1913)改成“宝庆县”。但仅过了5年,又将“宝庆县”复名“邵阳县”。在改县名的同时,又将明清两朝一直沿用的乡村组织名称“乡”和“都”先改成团、保、甲,后改为区、保、甲、庙。更离谱的是,设置“区”的名称不是用地名,而是一律以数字代替。例如今邵东地区当时辖两个区,分别是二区和三区,冷冰冰的数字,让人摸不到头脑。

二是县级主官更换频繁。大家可能想象不到,民国统治大陆38年,我们老邵阳县竟然有56任县长,平均每个县长的任期只有8个月,其中,任期最长者为2年,最短者只有7天!

为让大家了解真相,我将民国邵阳县历任县长名单截图如下:

邵东有多乱(民国邵阳有多乱)(2)

邵东有多乱(民国邵阳有多乱)(3)

注:明清两朝对县级主官称“知县”,到民国初期,袁世凯改“知县”为“知事”,到了民国十三年(1924年),当局又将“知事”又改为“县长”。

民国邵阳县的县长更换如此频繁,探究原因无外乎是因为政局不稳,军阀混战割据,城头变幻大王旗,导致一朝天子一朝臣,加之邵阳人历来彪悍,不太服管,也导致很多县长难应付复杂局面而选择弃职。例如民国6年(1917)10月朱鼎元担任邵阳知事仅7天就走人;民国19年(1930)5月刘肇汉在县长任上出走2个月,由刘完兼理。

在民国邵阳县56任县长中,任期最长的是徐君虎,共主政邵阳县2年零1个月。

徐君虎,生于1906年,湖南新宁县白沙镇人,在邵阳历史上以干事雷厉风行、不畏强权著称。1947年,他在邵阳任县长期间,侦破了震惊中外的官匪自导自演杀人夺财的“永和金号”案。此案棘手之处在于,它的主要凶手是时任邵阳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的孙佐齐及其机要秘书傅德名,对方除了位高权重而且后台很硬,但徐君虎不畏惧权势,顶着死亡的威胁坚决办案,最终迫使当局在铁证如山的情况下,严惩了以孙佐齐、傅德民为首的一批官匪,使邵阳老百姓对他拍手称快,尊称他为“老虎县长”、“徐青天” 。

邵东有多乱(民国邵阳有多乱)(4)

徐君虎照片及书法

有必要说一下的是,徐君虎之所以敢坚决查案,也有另一个原因。

徐的官职虽不高,但资格颇老。他是于1925年6月考入广东国民党第二军官学校,同年冬被选送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回国参加北伐战争,1937年就担任抗日独立旅旅长。而在莫斯科中山大学读书期间,当时蒋经国以及中共方面的邓小平、张闻天、左权等也在该校学习,徐君虎与蒋经国、邓小平不仅被编在同一个班,而且被编在同一个团小组,彼此过从甚密,交情甚笃。所以,他在办理邵阳永和金号案时,凭自己与蒋经国的关系,能手眼通天,有足够底气。

在老邵阳县历任县长中,徐君虎的结局称善。

因为做官官声甚好加上后来主动起义,新中国建立后,徐君虎历任湖南省政协秘书处长、省人民政府参事等职。尽管后来也受过冲击,但总体得到保护和善待,80年代还出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成为副省级高官。1995年5月26日,徐君虎在长沙逝世,享年89岁。

作者简介:陈胜乔,湖南邵东人。民间不拿工资的乡土知识传播者。业余专注乡土历史地理写作,希望能为普及历史常识、特别是大邵阳的乡土史尽绵薄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