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如果能够锲而不舍地去做一件事儿,通常会做出不小的成就来。百年前,一位来自檀香山的广东青年,面对腐朽不堪、无可救药的清王朝,立誓要推翻这个祸国殃民的封建专制政权,从1895年组织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心中的那团革命之火,便熊熊燃烧,愈烧愈旺,哪怕是面对一次次失败,他依旧执着于两个革命目标:推翻清帝、创建统一的民主共和国。
经过不懈地革命宣传、组织起事,数次流亡国外,十余年后,1911年孙中山的第一个革命目标终于得以实现:末代皇帝溥仪退位,清王朝灭亡,封建专制制度被废除。
但是,这份革命成果,并没有给孙中山带来太大喜悦,清帝的退位,是南北方妥协的结果,而革命的成果,不久之后便被老谋深算的袁世凯窃取。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继续把控着民国政府、国会,袁世凯的接班人冯国璋、段祺瑞、曹锟等人,既不接受南北一统的局面,就连孙中山主持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也不接受。
“革命远未成功”,孙中山只得四处奔走,左联右通,忽而联络会党势力,忽而与军阀合作,仅就军阀合作来说,他一阵儿联通滇、桂系军阀,一阵儿又与奉系军阀携手。
孙中山被这些会党、军阀反复出卖,他们数次背叛孙中山,昨天喊着拥护“三民主义”,今天就对革命同志举起屠刀。
惨痛的教训,使得曾经满怀“革命理想主义”的孙中山,渐渐悟出一个道理:那些江湖人不可靠,那些只知道圈地括地盘的军阀,更不可靠,还是那些穷苦人可靠些。
于是自20世纪二十年代起,孙中山心中渐渐与农工阶层接触,并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并积极组织以北伐。
就在孙中山在广东热火朝天发动群众之时,北方局势发生了逆转。1924年,军阀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人称“三傻子”的北洋直系军阀、“贿选总统”曹锟赶下台,而军阀吴佩孚则控制了国会。他联合奉系张作霖、皖系段祺瑞,电邀孙中山北上指导国家建设。
历史似乎再一次把一个绝好的机遇,送到了孙中山手中,为革命奋斗大半辈子的孙中山,难以按捺心中的激动,于同年11月13日,偕宋庆龄、李烈钩等20余人乘“永丰号”军舰北上上海,再进京大展宏图。
这一年,孙口山已经58岁了,长期的革命经历,一次次的事业不顺,造成了他的身体出现严重的健康问题,特别是肝病已经出现癌变。
也正因为身体有大碍,令孙中山对这次难得的政治机遇特别珍惜与看重。
被推翻的直系军阀不甘心失败,派出杀手去上海刺杀孙中山,以破坏南北和议。
孙中山到达上海码头时,步行走下轮船,登车前往寓所。杀手计划趁着孙中山步下轮船时,伺机进行刺杀。但被上海民智书店的职工发觉,报告给了孙中山身边的警卫人员。警卫随即加强了防范,让杀手无机可乘。
孙中山脱离一次险境,平安抵达上海寓所。受到客观环境影响,孙中山决定绕道日本,11月21日,孙中山登上“上海丸”号轮船,两天后抵达日本长崎。12月4日孙中山到达天津,受到天津城两万群众欢迎。
由于旅途过长,颠簸劳顿,肝癌病发作,孙中山病倒在天津。就在孙中山在天津治病期间,北京的形势再次发生巨变。
力量薄弱的冯玉祥,空有与孙中山合作的念头,力量却不足,在张作霖和段祺瑞的排挤下被调往张家口。段褀瑞成为临时执政,他和张作霖暗中勾结,还是力邀孙中山进京,只是想表演一出“南北合谈”的双簧戏。
他们还邀请了多位重要人物(包括陈炯明),想借着讨论国家统一和建设的幌子,来营造国家统一、各派力量和睦的假象,而实际上是要在无形中消灭广东的革命力量。
长年的革命,使得孙中山越发老道,加上从各方来的讯息,他识破了段、张两人的诡计。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孙中山知道此时的北京城,革命的民意氛围异常浓厚,而他身后,也有一支力量足够的北伐队伍作保障。孙中山决心在12月31日人京。
12月31日孙中山再次抵达古老的北京城,受到数万群众的热烈欢迎。十余年前,为了促成南北和谈,争取袁世凯承认民国政府,孙中山曾来过北京,只是当年的北京之行,只给他留下了无限的愤怒与失望。
而这一次,虽然前途未卜,但孙中山还是希望能达成自己的那份心愿。
进入北京后,孙中山一行入住北京饭店。然而,正当孙中山在北京接见各方要员,共商国是之时,1925年1月24日他的病情加重,26日下午三点,他被人用担架抬到协和医院。
医生给他进行了紧急手术,发现他的整个肝脏已经坚硬如木。可以说,此时西医已经对这个病束手无策了,毕竟,一百年前,世界上还没有开展过成功的肝脏移植手术。
既然西医毫无办法,宋庆龄等人开始求助中医。2月18日,宋庆龄等一行人陪着孙中山迁往铁狮子胡同11号行馆,改由中医对其进行治疗。
中医对这种病入膏肓的疾病,其实更是没有什么疗效。2月20日,孙中山病危。大家推举孙科、宋子文、孔祥熙这三位孙中山的亲属和汪精卫四人,带着政治委员会商定的遗嘱草稿,请示孙中山的意见。得到孙中山同意后,汪精卫念了政治遗嘱和家事遗嘱的草稿。孙中山对两个草稿表示满意,但是没有签字。
3月11日,孙中山的生命指针即将停止运转。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对于自己的死亡,许多时候是会有一种预感。孙中山对终于对守护在床边的众人说:“现在要也你们分别了,拿前几日所预备的那两张字来呀,今日到了签名的时候了。”刚好汪精卫在场,他连忙把遗嘱草稿和墨水笔递上。
这个时候,孙中山已经特别地虚弱,双手不断颤抖,根本拿不住笔。夫人宋庆龄眼含热泪,抓着丈夫的右手腕,孙中山这才签名成功。遗嘱上的签名软弱无力。孙中山签名后,夫人宋庆龄、儿子孙科和守护在侧的张静江、吴稚晖、汪精卫、宋子文、孔祥熙、戴恩赛、邵元衡、戴季陶、邹鲁、陈友仁、何香凝国民党元老级人物依次签字为证明人,孙中山遗嘱就此完成。
孙中山留存后世的遗嘱共有两篇,第一篇是政治遗嘱。全文是: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召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这份遗嘱,后来便演化成人们所熟知的那句口号: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第二篇是家事遗嘱,全文如下:
“余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
两份遗嘱,孙中山在签名之后,当天日下午,孙中山心脏开始衰竭,脉搏细若游丝,此时,他心中仍然挂念着革命事业,对于奋斗数十年,耗尽一生心血,仍然未见成功的革命事业,孙中山充满着强烈的不甘心,临终弥留之际,他还在用微弱的声音不断喃喃自语:“和平、奋斗、救中国。”此时此刻,他更是将深深的期望寄托于蒋介石、汪精卫这些后生晚辈身上,他希望他们能够将北伐进行到底,统一全中国,进而实现”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3月12日上午9时30分孙中山逝世,享年59岁。仅仅两年后,他当初十分看重革命事业的接班人蒋介石、汪精卫,纷纷背叛他的革命理想,走到人民的对立面,汪精卫则在12年后投降了日本人,成为令人不齿的汉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