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在写作中,和不能正常表达真情实感几乎同时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生硬造作、不朴实、不生活化,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优美的语言和力量?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优美的语言和力量(文字朴实VS语言优美)

优美的语言和力量

很多孩子在写作中,和不能正常表达真情实感几乎同时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生硬造作、不朴实、不生活化。

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很多孩子,甚至包括一些家长错误地理解了“语句优美”的意思,认为一定要引用几句古诗,一定要大量使用包括成语在内的各种好词好句,一定要多用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才叫语句优美。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孩子把上面讲到的这些全用到了文章里面,但读起来却只能让人感到尴尬。

什么叫语言表达朴实?看一个例子:

“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荫下,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也从不吃惊。”

这是四年级课文《乡下人家》里的一段话。有引用古诗吗?没有。有所谓的“好词好句”吗?没有。有大量的比喻、拟人吗?也没有。只有朴实的文字,对场面如实的描写。

什么叫语言表达生活化?再看一个例子:

“街上仿佛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多,空旷而没有一点凉气,白花花的令人害怕。祥子不知怎么是好了,低着头,拉着车,慢腾腾地往前走,没有主意,没有目的,昏昏沉沉的,身上挂着一层粘汗,发着馊臭的味儿。走了会儿,脚心跟鞋袜粘在一块,好像踩着块湿泥,非常难过,本来不想再喝水,可是见了井不由得又过去灌了一气,不为解渴,似乎专为享受井水那点凉气,从口腔到胃里,忽然凉了一下,身上的毛孔猛地一收缩,打个冷战,非常舒服。喝完,他连连地打嗝,水要往上漾。”

这是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中的一段话,相信很多家长在读中学时都学过。这段话和前面《乡下人家》一样,是对生活场景的如实记录。不要说用什么“好词好句”了,甚至有些词语还比较粗鄙,但读来就是让人觉得够生动,够生活化。

怎么才能让语言文字的表达不生硬造作呢?我想上面的两个例子已经做了最好的解答:细致观察,生动描写,如实记录。

最后,再多说一点,语言文字生活化与很多爸爸妈妈说孩子的文章太口语化不是一回事。其实家长们所谓的“口语化”,更多是在说孩子的句子写得不完整,不连贯,意思表达得不准确。

我讲清楚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