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临桂新城区规划(向西拓展再造一个新桂林)(1)

临桂新区经过十年的集中建设从一纸蓝图逐渐变成了现实。记者何平江 摄

桂林生活网--桂林日报 记者桂晨 李慧敏

2006至2008年,颇不平静,美国发生次贷危机,国际金融危机随之而来。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灾难面前涌现的人间真情令无数人至今仍刻骨铭心。桂林人心系汶川地震灾区,用行动传递关爱,开展力所能及的救助行动。乐于拼搏的桂林人也用沸腾的激情,拥抱奥运时刻。这一时期桂林与全国人民一同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的情感的冲击和心灵的震撼,并勇毅前行。

在桂林本地,2008年年初经历了严重低温冰冻灾害等历史罕见的重大挑战和考验。2008年5月4日,桂林的城市版图迎来了一次历史性的改变,中共桂林市临桂新区工作委员会、桂林市临桂新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临桂新区经过十年的集中建设从一纸蓝图逐渐变成了现实。

全力抗击冰冻灾害,在考验中迎来“春天”

2008年是地市合并第十个年头,桂林还将与全国人民一同迎接奥运会来到中国,对每一个桂林人来说,这一年备受期待,然而,这一年的开篇对每一个桂林人来说都非同寻常,记忆犹新。

2008年1月,我国一些地区发生了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交通和供电中断,严重影响经济运行,给群众生活带来不少困难。桂林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受灾最严重的地方。从1月13日寒潮前锋抵达桂林开始,至2月4日,全市遭受罕见雨雪冰冻灾害。这是桂林近50年来,波及面积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经济损失最大的冰冻灾害。此次灾情在第39天之后基本趋于稳定,全市抗击雨雪冰冻灾害由应急抢险抗灾转入全面恢复重建阶段。

据报道,该次灾害全市共有100多条输电线路断线,200多条公路中断,1000多个通信基站无法正常运行,农作物受灾面积超过220万亩,受灾人口超过268万……由于灾情严重,2月5日至6日、春节前夕,时任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桂林,辗转南城百货超市、灾情最重的资源县、力源食品有限公司、桂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秀峰大队等灾情严重的山区农村和担负抗灾救灾重任的基层单位,实地了解保交通、保供电、保民生的落实情况,慰问灾区各族干部群众,给大家带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深切关怀和新春祝福。在桂林考察途中,胡锦涛反复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继续把抗灾救灾作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坚定必胜信念,优先保交通、保供电、保民生,奋力夺取抗灾救灾的全面胜利。要集中力量,千方百计恢复电力供应和交通通畅;全力以赴,切实安排好受灾地区群众生活;早做谋划,积极开展灾后重建和生产自救工作;着眼长远,抓紧研究完善应急管理机制。这些带着力量与温度的话语,极大鼓舞了全市人民抗击冰雪的信心和斗志。

广西桂林临桂新城区规划(向西拓展再造一个新桂林)(2)

2008年2月2日至3日,驻桂75160坦克旅的官兵们在兴安电力线路抢修现场,往400多米高的冰山上

据桂林市鉴记载,整个冰冻灾害情况发展十分紧急。1月18日,110千伏桂林电网南旺线被覆冰压断,只有1条110千伏线路与灌阳、兴安县联络供电,资源县电网“脱离”桂林电网;20日,220千伏大南线因覆冰损坏,造成跳闸,导致桂林大网供应全州、资源、灌阳、兴安县电力负荷受到严重限制,局部地区断电;22日,全黄高速公路全线封闭,3000多辆北上车辆滞留;26日,桂林全境结冰,市区气温降至0.3℃,通信受阻;27日,衡枣、全黄高速公路交通封闭;28日,桂林电网3条220千伏线路因冰冻有2条中断,市区供电告急,全市进入抗灾救灾紧急状态;29日,国家民政部确定桂林市冰雪灾害进入国家救灾应急规程二级响应;31日,广西电网唯一向桂林输电的线路因覆冰出现故障,市区供电仅靠国电永福发电有限公司单机孤网运行送电;2月1日,全黄高速、国道322线再度封闭,大量车辆堵塞;4日,灾情开始好转,部分供电线路修复,交通基本畅通。

冰雪封路、通信中断何所惧,全市上下相携相助,迎难而上,团结奋战,向受灾的大山深处不断挺进,共克难关。2月26日晚,桂林电网最后1条因灾停运的110千伏麻百线完成抢修恢复供电,桂林电力主网因灾停运线路及用电户全面恢复正常。

冰冻灾害期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汩汩爱心迅速汇聚桂林。1月31日晚,国家民政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紧急调拨的4250件大衣、3万床棉被从南宁运抵桂林;2月2日,国家民政部紧急调拨支援桂林、柳州、贺州3市的17700件大衣由两架空军大型军用运输机搭载,从山西长治飞抵桂林两江国际机场;广西启动电煤紧急调运工作,8列电煤专列、2.4万吨电煤先后从钦州港发出运往国电永福发电有限公司。

据统计,桂林共得到上级民政部门调拨的应急救灾资金2081万元,棉被4.4万床、棉大衣1万件。通过媒体宣传、热线电话等方式,我市开展救灾募捐活动,动员社会各界奉献爱心,支援灾区人民群众,得到了150多个单位部门的积极响应,募集到的款项和物资给予了灾区群众及时的救助。

这次严重的自然灾害对桂林是一场考验,也是一次锻炼。整个抗灾救灾过程,极大考验了桂林抗灾应急的决心与能力。当年,相关部门首次利用桂林本地企业生产的无人驾驶飞机,对资源县道路中断的乡(镇)实施航拍,获取大量灾情图片和影像资料,促成桂林市解放以来首次由空军、民航等部门参与空投救灾应急物资的联合大行动。同年5月,汶川地震期间,受国家减灾中心委托,市民政局与市相关部门协调,再次委派桂林生产的无人驾驶飞机飞赴四川、甘肃、陕西等地震灾区航拍灾情,为国家减灾中心调查地震灾情、实施救灾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并促成国家减灾中心在桂林市启动“建立应急救灾无人驾驶飞机研发生产基地”项目。

核心提示:在桂林,2008年年初经历了严重低温冰冻灾害等历史罕见的重大挑战和考验。2008年5月4日,桂林的城市版图迎来了一次历史性的改变,中共桂林市临桂新区工作委员会、桂林市临桂新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临桂新区经过十年的集中建设从一纸蓝图逐渐变成了现实。

向西拓展,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

2007年8月,自治区党委、政府根据国务院批复的“桂林城市建设主要是向西发展”指示精神,研究确定了桂林城市发展要坚持“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的战略新部署。这一部署,进一步为桂林城市发展明确了战略方向,奏响了桂林西扩序曲。

2008年5月4日,中共桂林市临桂新区工作委员会、桂林市临桂新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临桂新区管委会将承担起新区开发、建设和管理的职能和重任。这标志着临桂新区建设进入一个全新阶段,临桂新区建设正式拉开大幕。临桂新区定位为桂林新城的政务、经济、文化、商务中心,工业、物流、商贸基地。新区集中区是集政务、商业、商贸和文化生活为一体的新城区,构筑“山-水-城”融为一体的城市特色,形成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生态新城。

桂林市之所以选择向西拓展城市空间,与保护漓江的发展战略密切相关。自古以来,无论朝代政权如何更迭,桂林市的行政中心始终立足于漓江周边,城市一直沿漓江呈梭状发展的姿态。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桂林城市化进程加快,随着保护漓江与发展经济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空间趋于窘迫、交通环境日益拥堵、漓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逐渐饱和,拉大格局,寻求城市突围已成为桂林刻不容缓的目标。经过长期的调研与规划,“向西发展”的理念逐步酝酿成型。

2014年7月12日,临桂新区发展迎来重大历史性时刻——— 市委、市政府机关正式入驻临桂,标志着临桂新区成为我市新的行政、文化中心。市委、市政府机关正式入驻临桂新区,带动了一股机关入驻和居民入住热潮,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机关以及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市纪委、桂林市政务中心等部门也陆续入驻临桂新区办公,桂林行政中心从许多年前的“漓江时代”步入了“临桂时代”。2016年3月,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更是为临桂新区带来了有力的产业支撑。

如今临桂新区成立已有10年的时间,近10年临桂区的发展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实不为过,交通路网四通八达、政府机关单位陆续入驻、居住小区拔地而起、医院学校逐渐配套、公园水系画龙点睛、居民幸福感不断提升。“这些年临桂的变化确实太大了。就拿我家这一带来说,一出门就是一条宽阔的大道,周边有中学,有大型的农贸市场,公交车四通八达,高楼大厦越建越多,周边的房价都涨了不少。”家住临桂金源居民小区的程先生说。

据了解,临桂新区自2010年正式投入建设至今,累计实施项目185项,其中已竣工项目58项,累计完成投资364.6亿元,核心区近13平方公里已基本建成,并初具规模,核心区“五纵三横三环”(“五纵”即环西路、平桂西路、凤凰西路、西城大道、新中路;“三横”即世纪大道、山水大道、万平路;“三环”即机场路、万平路、万福路、新中路,环西路、山水大道、西城大道,平桂西路、政府北路、西城大道3条环线)的路网和湖塘水系框架基本成型。“此外,临桂新区的发展成就还包括‘一院两馆’、创业大厦、市民广场、山水公园、建设大厦、发展大厦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建成并逐步投入使用;成功引进海吉星、申通物流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打造了花生唐、水一坊酒吧特色街区、花样年·花样城、新城国奥小区等一批环境优雅、品位较高的城市综合体和住宅小区;建成启用了山水市场、花样年超市、维纳斯皇家酒店等一批商业旅游服务设施。同时随着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临桂新区人气、景气、商气不断集聚。”临桂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新闻延伸

2006年桂林大事记

2月25日 市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在叠彩区廻龙小区正式启动。

3月18日 由台湾巨晴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近600人组成的大型旅游团抵达桂林两江国际机场。这是迄今中国台湾地区到桂林市纯旅游团人数最多的一次。

3月25日 由桂林橡胶机械厂、桂林曙光橡胶工业设计研究院、桂林轮胎厂、桂林乳胶厂、桂林橡胶制品厂5家橡胶企业组建的昊华南方(桂林)橡胶有限责任公司在漓江剧院举行成立大会。

4月1日 位于雁山大埠乡的桂林愚自乐园正式开园。为亚洲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国际艺术公园。

4月15日 在国家建设部召开的城市园林绿化先进表彰会上,桂林市两江四湖环城水系公园获得2005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4月20日 即日起,桂林市实施城乡统一户口登记,取消城乡分割的按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登记常住人口的办法,统称居民户口。

5月26日 桂林市6位作者26件作品获得法律认可的作品版权登记证书,这是桂林市版权保护协会首次办理作品版权登记证书。

6月18日 市商业银行“漓江卡”正式对外发行。这是桂林市第一张地方银行卡。

7月5日 市交通局在中心广场举行桂林至越南下龙国际旅游客运班线开通首发仪式。这是桂林的第一条跨国客运班线。

8月3日 桂林两江国际机场首次接纳深圳翡翠国际货运有限责任公司B747-400ERF型全货机的起降训练,成为广西首个大型747全货机起降的训练机场。

8月18日 “天和”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桂林市继“三金”“漓泉”之后第三个驰名商标,也是桂林市首个、广西第二个通过司法程序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

9月9日 晚,“魅力桂林———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文艺晚会”在中心广场举行。

10月4日 桂林市作为唯一受邀的中国代表,出席了在波兰托伦市举行的“科技进步和城市绿地——— 城市自然资源国际大会”。市长张秀隆在会上作主题发言。

10月6日 应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简称W TO)邀请,桂林市政府代表团一行7人,到设在西班牙马德里的WTO进行工作访问。访问取得多项成果,WTO表示,将尽力帮助桂林成为高质量的旅游目的地,并确定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该组织重点支持单位。

2007年桂林大事记

3月12日 桂林市获国家节水型城市称号。

4月21日 上午10时(美国当地时间22日晚10点),美国ABC(美国广播公司)摄制组在木龙湖畔,通过卫星信号,以现场直播的方式将清晨朦胧的漓江美景传送到美国,以此纪念“4·22世界地球日”,这是ABC在全球七大洲同时直播节目。

6月15日 桂林成为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试点城市。

6月29~30日 首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 TO)和亚太旅游协会(PATA)旅游趋势与研究大会在桂林举行。

7月1日 桂林百姓文化大讲坛在“广西省立艺术馆旧址”报告厅正式启动。大讲坛为大型公益性文化活动。

7月18日 桂林大学生创业园在桂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信息产业园创新大厦揭牌成立。此为广西第一个大学生企业孵化器。

8月8日 14:00~16:30桂林市区及12个县出现了2007年度的最高气温。其中,恭城瑶族自治县和临桂县、灵川县、永福县为39.5℃~41℃ ,均突破了1957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气温记录。桂林气候基准站15:20测得桂林市区最高气温为39.3℃ ,接近历史最高记录39.5℃。

9月 桂林市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首批10个循环农业示范市之一。

10月上旬 桂林首批廉租住房开工建设仪式在象山区平山北路21号建设工地举行。

11月2日 举行漓江南洲大桥完工仪式。是市区跨越漓江的第五座大桥。

2008年桂林大事记

1月13日~2月4日 全市遭受罕见雨雪冰冻灾害。

1月29日 灵川至三塘绕城高速公路建成。该路全长41.7千米,总投资15.54亿元。该项目是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的广西第一批重点急需建设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之一,也是广西高速公路首批BOT项目。

2月28日 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加快临桂新区开发建设的决定。

同日 市人民政府公布第一批桂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84项。

5月1日 桂林穿山、西山、南溪山、虞山4个公园即日起向市民免费开放。

5月4日 桂林市苏桥经济开发区成立,苏桥工业园和福龙工业园两园合一。

5月12日 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8级地震。桂林市出现较明显震感,市地震局接到市区及10县群众关于地震感受的电话报告。

6月1日 临桂新区中心区城市设计方案在市中心广场公示,听取市民意见。

6月5日 2008年北京奥运会圣火火种抵达桂林。6日,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广西桂林站传递活动举行。

7月1日 桂林园林植物园向市民免费开放。

7月24日 桂林市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成立,并举行挂牌仪式。

8月12日 桂林两江国际机场A 380机型备降场扩建工程动工,工程投资约1亿元。

9月13日 贵广铁路开工动员大会在灵川县甘棠江特大桥桥址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宣布开工并为工程奠基。贵广铁路设计全长857千米,设计时速200千米,工期6年,投资估算总额858亿元。

10月18日 桂林首条旅游观光公交线路——— “旅游观光1号”开通。

11月8日 桂林市在甲天下广场举行桂林地市合并10周年庆祝大会。

同日 2008·桂林山水文化旅游节举行。该旅游节由旅游、文化、体育、美食、网络互动、展销、演艺7大板块16项主题活动组成。桂林山水文化旅游节因故中断8年恢复举办。

同日 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在北京举行颁奖晚会,桂林作为广西唯一当选城市荣获中国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合作奖。

11月20日 雉山桥旧桥拆除爆破成功。

11月30日 全州至兴安段高速公路开通运行。

12月15日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地球科学领域批准成立的第一个国际二类研究中心——— 国际岩溶研究中心(IRCK)在桂林岩溶研究所挂牌。

12月19日 桂林至阳朔高速公路竣工通车。

(根据《桂林市志》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