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武帝时期,汉朝与匈奴之间不断交战,而双方为了进行沟通或试探派出的使者也多有遭到对方扣押者。天汉元年(前100),匈奴且鞮侯单于即位,他尊称汉武帝为自己的长辈,并送还了此前扣押的汉使。汉武帝得知后十分欣喜,当即派出中郎将苏武护送被汉朝扣留的匈奴使者回国,顺便赠送礼物以示嘉许。

历史上真实的南宋大臣(他生于金末乱世)(1)

然而,苏武到达匈奴后却被卷入了匈奴缑王等人谋反的事件。因为不愿投降,苏武被匈奴人囚禁在北海牧羊十九年,直到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才终于回到长安。到了宋末元初,也有一位遭遇和苏武类似的人物,他便是代表蒙元前往南宋议和却被扣押了十六年的郝经。

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郝经生于泽州陵川县,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一带。据《元史》记载,郝经的家族世代以儒学为业,可谓不折不扣的书香门第。其中,郝经的祖父郝天挺更是当过著名文学家元好问的老师。按理说,郝经也应当沿着祖辈的足迹潜心钻研儒家经典,而后求取功名。然而,乱世的到来打乱了他的人生轨迹。

历史上真实的南宋大臣(他生于金末乱世)(2)

金哀宗正大八年(1231),年幼的郝经跟随父母辗转前往河南鲁山躲避战祸。金国灭亡后,郝经一家迁居到了顺天,由于家中贫困,仅仅十二岁的郝经白天替人担柴挑米维持生计,晚上则挑灯夜读。如此刻苦学习五年后,郝经得到了当地守将张柔、贾辅的赏识。张柔乃是名将张弘范之父,而贾辅则是著名的藏书家。

历史上真实的南宋大臣(他生于金末乱世)(3)

在张、贾二人的培养下,郝经得以博览群书,学问比曾经大有长进。宋淳祐十一年(1251),蒙哥被诸王拥立为蒙古帝国大汗,他随后委任弟弟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军事。忽必烈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于是在自己的驻地金莲川设立幕府广纳贤才,郝经便是受到举荐而得到征辟的诸多人才之一。

郝经对儒家文化研究颇深,而忽必烈恰好对以儒家学说统治国家颇有兴趣,因此二人关系日益亲密,史载:“自后连日引对论事,甚器重之,且命条奏引欲言者。”尽管生在金国,又为蒙元效力,但郝经却对南宋十分推崇。以今天的眼光看,晚期的南宋可谓吏治腐败、积贫积弱,但郝经却认为南宋“君臣辑睦,政事修明,无衅可乘”,因此反对忽必烈短时间内发动南征。

历史上真实的南宋大臣(他生于金末乱世)(4)

宋宝祐六年(1258),蒙哥汗命忽必烈率军攻打鄂州,郝经继续提出反对意见,但忽必烈以这是蒙哥汗命令为由没有听从。次年,蒙哥汗死于钓鱼城下,害怕弟弟阿里不哥篡夺汗位的忽必烈连忙撤军北上,并在随后的四年里和阿里不哥进行了激烈的内战。事实证明,郝经提出的暂时不要南征,将精力放在整顿内政、发展生产上的主张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总之,忽必烈匆忙北返,郝经则被他任命为江淮荆湖南北等路宣抚副使,负责维持与南宋的短暂停战。率领大军来到开平府,也就是昔日的金莲川后,忽必烈自立为大汗。随后,他封郝经为翰林侍读学士,命他佩戴金虎符作为国信使出使南宋,一方面告知南宋自己即位的消息,一方面商议和谈事宜。

历史上真实的南宋大臣(他生于金末乱世)(5)

郝经一直极力主张蒙元与南宋维持和平,无疑是两国和谈的最佳人选,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希望迎来和平。蒙元这边,平章政事王文统暗中派出军阀李璮进攻南宋,打算激怒宋人,以借刀杀人之计除掉郝经;南宋这边,权臣贾似道害怕郝经会将自己昔日虚报战功的行为揭穿,于是一心阻止郝经前来谈判。

没过多久,李璮兴兵犯境,贾似道便连忙以此为由将郝经扣押于真州。在狱中,郝经尽管多次上书,但均被贾似道拦截。至元十一年(1274),忽必烈派兵伐宋,其间专程派出礼部尚书中都海牙、郝经之弟郝庸索要郝经,南宋战场上节节失利,只好将郝经送还。次年,终于回到北方的郝经被忽必烈设宴款待,但不久后便因病去世。

历史上真实的南宋大臣(他生于金末乱世)(6)

当年匈奴人谎称苏武已死,汉朝使者便声称汉昭帝在上林苑射中一只大雁,雁脚上系着的帛书写有苏武尚在人世的消息,匈奴人信以为真, 这才将其送回。相传,郝经被拘押于南宋期间真的找到了一只大雁,并在其脚上系上蜡书后放飞。尽管这个故事真伪难辨,但如果是真的,或许郝经正是想到了昔日苏武的故事,又联想到处境相似的自己,才会特意将史书上的故事在现实中演绎一遍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