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队伍
梁山起义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队伍规模、组织路线、思想路线、行动口号及主导人物,都有明显区别。
第一个阶段;以王伦为代表的草寇团伙占据水泊打劫自养,体 现的是草寇匪气。
该阶段属初创时期。队伍规模,数百人。这从阮小二话中可 以看出,他说:“这几个贼男女聚集了五七百人打家劫舍, 抢掳来 往客人。”
这一时期主要活动内容是打家劫舍。草寇占水自保,不主动 惹怒官府,官府的治安力量也不敢轻易来追捕。
水泊里除利用山 泽资源自养外,还打劫单行客商,劫财、害命,手段残忍。
朱贵就向 林冲介绍说:“但是孤单客人到此,无财帛的放他过去;有财帛的来到这里,轻则蒙汗药麻翻,重则登时结果,将精肉片为子,肥肉煎油点灯。”
王伦等人只知占山为王,没有成形的政治路线,行动盲目,缺乏方向。
草寇的口号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称分金银。有人常用这样的话形容晁盖、宋江时期梁山人员的情怀,这是错误的。这只是王伦时期的匪徒体验。
晁盖等人追求的是江湖义气,宋江等人追求的是替天行道,他们都不以分金分银为目的,他们有政治上的追求。而王伦等人,不惜扰民,不计恶名。
阮小七说:“如今泊子里新有一伙强人占了,不容打鱼。”
阮小五说:“在先这梁山泊是我弟兄们的衣饭碗,如今绝不敢去!”
阮小二也说:“绝了我们的衣饭”,“我们有一年多不去那里打鱼”。这就说明,王伦一伙强占水泊,称霸一方,严重损害了周围百姓的利益。
此前,有论者从阶级斗争思维出发,提出梁山起义的原因在于北宋末年的“扩公田”,官府占去了湖山,与民争利,民不聊生,才奋起反抗。人们说起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常常提到这类原因。
我们说,历史上不少起义确实在于反抗经济剥削。但不能以此推论所有的反抗斗争。
《水浒传》所写的王伦等人落草为寇,怕不是这样的原因。相反,正是这些草寇影响了百姓的生计。我们是研究《水浒传》的,看就看《水浒传》作者写了什么,想表达什么,而不是看历史上有没有“扩公田”的事情。
水浒传反对的主要是贪官集团的腐败,重点不是经济的剥削。
王伦等人的落草动机,决定了他们的组织路线是嫉贤妒能,自我封闭,排斥新来的,尤其排斥武艺和能力高强的人。
朱贵向林冲介绍:“但凡好汉们入伙,须要纳投名状。是教你下山去杀得一个人,将头献纳。”为了排斥林冲,王伦让他纳“头名状”,这让品行端正的林冲非常为难。
后来,也是为了不让晁盖等人加入,王伦故技重施,终于难逃被林冲火并的下场。剪除王伦尊奉晁盖,这一变化 是必然的。无论从王伦本人的性格弱点看,还是从农民起义的政治发展看,都是不可避免的。
影视剧人物剧照
第二阶段:以晁盖为代表的梁山义士反迫害抗官府与贪官集团对立,体现的是人间正义。
这一阶段属发展期,由土匪性质转变为英雄反抗的斗争。晁盖作为乡间的一个强力人物,当保正,不帮助官府缉盗,却喜欢结交各路好汉,对他影响最深的是江湖义气。
他对官府的腐败有着天生的对立情绪,看到官府搜刮来的民脂民膏,他以满腔正义敢于劫持,这与王伦就有了本质区别。
但,他不象宋江那样文化高、从小受儒家经史熏陶又在政府里做事,所以,他也不可能带有政治家的高深思维和完整思路。在晁盖身上,真正代表了农民的意识和情感。
这一阶段的队伍规模,由数千人发展到数万人。
一打祝家庄的时候,出征队伍分两拨,每拨三千喽罗,三百马军,再加看守山寨 的人员,估计七八千人不成问题。
晁盖打曾头市,带五千人马,加 上守寨的,算来七八千人也是不成问题。打东昌府的时候,梁山就 可以派出两万人出战了。
这个时期的活动性质,在于反抗贪官腐败集团的迫害与黑暗。
林冲、杨志等人是直接受高俅迫害而上山的,武松、解珍、解宝是反抗地方黑恶势力的欺辱而上山的,智取生辰纲的晁盖等人是反对抗统治者的贪腐劫取不义之财而上山的。
鲁智深抱打不平,也是因为助金翠莲、林冲这样受难者,在与恶势力斗争中招罪在身而不得不上山的。这样的事例很多。这些反抗,体现了英雄人物的悲壮,带有正义的性质。
这个时期的活动内容,主要是攻州掠府。既然为正义而聚集, 就不再袭扰百姓。规模大了,也就有了攻州掠府的能力。
所以,这个时期的事件,以与州府对立为主。比如,打青州,打高唐,打大名,打东平,打东昌。既使不是州府,也是较大的村镇。
比如祝家庄,庄上老人说:“只我这祝家村,也有一二万人家。东西还有两村人接应”曾头市,有三千余家,武装人员聚集着五七千人马。
这一时期的活动目的,在于维护水泊梁山兄弟利益,提高凝聚力。打大名府,是为了救卢俊义,赚他上山,好为晁盖报曾头市的一箭之仇。
打高唐,是为了救柴进。打东平、东昌二府,也是为了确定梁山首领的继承,解决梁山队伍的后勤保障问题。
这一时期的组织路线是,广纳豪杰,壮大力量。英雄好汉,来 者不拒。
二龙山、清风山、桃花山的武松、鲁智深、杨志、李忠、周通 等英雄来了,芒砀山的樊瑞、项充等英雄来了,少华山的史进、陈 达、朱武、杨春等英雄来了,江州的戴宗、李逵、张横、张顺、李俊等 英雄来了,登州的解珍、解宝等英雄来了,蓟州的杨雄、石秀等英雄 来了,大名的卢俊义、沧州的柴进,都来了。水浒英雄,九派汇流, 形成声势浩大之象。
这一时期的政治路线是,抗官府,反贪官。政治口号:“八方 异域,异姓一家”,重的是江湖义气。
形象上,讲名誉,攻官不害民,劫富能济贫。杨雄石秀从祝家庄来投梁山,晁盖听说时迁偷了祝家的报晓鸡,大怒:“孩儿们!将这两个与我斩讫报来!”
宋江问:“两个壮士不远千里来此协助,如何要斩他?”
晁盖直言“俺梁山泊好汉自从并王伦之后,便以忠义为主,全施恩德于民,一个个兄弟下山去,不曾折打锐气。新旧上山的兄弟们各各都有豪杰的光彩。这两个把梁山泊好汉的名目去偷鸡,因此连累我等受辱!”
这个情节表明,晁盖时期与王伦时期,有着鲜明的区别。尤其是一百零八将聚齐的时候,更是这样安排:
“泊子里好汉,但闲便下山,或带人马,或只是数个头领各自取路去。途次中若是客商车辆人马,任从经过;若是上任官员,箱里搜出金银来时,全家不留,所得之物,解送山寨,纳库公用,其余些小,就便分了折莫。
便是百十里, 三二百里,若有钱粮广积害民的大户,便引人去公然搬取上山,谁敢阻当。但打听得有那欺压良善暴富小人,积得些家私,不论远 近,令人便去尽数收拾上山。”
从这段文字看出,这时的梁山义军,只劫官银,不劫客商。只没收恶霸地方的财产,不掠取一般平民的东西。在打开州府后,还开仓济民。这个时候,就很有义军的模样了。
我们注意到,戴宗去东京替蔡九送信路过梁山泊,还险些被朱 贵酒店刮了做人肉包子。
这只应看作个别起义人员违令乱为的个 案,或者是《水浒传》作者的一时疏忽。
这个时期,江湖义气、均平思想集中体现。正象水浒所写:
“千里面朝夕相见,一寸心死生可同。相貌语言,南北东西虽各别;心情肝胆,忠诚信义并无差。其人则有帝子神孙,富豪将吏,并 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子,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 …… ”
这真是一种农民理想化的社会形态。
戴敦邦绘 · 晁盖
第三阶段:以宋江为代表的梁山将领谋取招安,以忠臣良将的 身份忠君报国,体现的是民族大义。
这个时期的队伍规模,由数万发发展到数十万人。张顺夜伏 金山寺时,“三百只船内,埋伏二万余人”,其部队规模可见一斑。
平王庆时,“宋江等平定河北班师,复奉诏征讨淮西”,“统领大兵二十余万,向南进发。”这是个明确的数字。当然,不排除招安后又新招过兵马。
这一时期的政治路线是接受招安。宋江在《满江红》 一词中写得分明:
“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 奸邪目。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这是对招安路线的集中表 述。这一路线,反映了古代文人士大夫所倡导的为国为民立功立 名思想。
这时的义军形象,是顶着贪官集团的迫害,忍辱负重,尽忠报国。
这一阶段的政治口号是:替天行道,忠君报国。由与官府对立转变为谋求成为政府体制的一部分,名正言顺地施展英雄建功立业的抱负。
正因如此,宋江才不顾有些人的反对,坚持推行招安路线,才在排坐次时就改“聚义厅”为“忠义堂”,才在人员聚齐后迫不急待地安排招安事宜。
招安的主动性来自义军内部,而不是官府。在义军内部,招安思想有它产生的基础,那些从官府体制内投奔过来的人,始终认为官府才是正统。
尤其是招安思想的确立者宋江,自幼攻读经史,受宋太公式的家长教育深厚,自然有封建士大夫忠君报国的思想根源。
他虽然因为江湖义气为晁盖等人通风报信,后来又杀了闫婆惜,沦落成为罪犯,但骨子里还是儒家正统思想,他始终认为犯罪是一种耻辱,是不得已而为之。
他做梦都想洗刷罪名再回到政府体制之内施展自己的抱负。所以,以他为主导的路线,必然是一条接受招安的路线。
这一时期的组织路线是,用英雄,展抱负。充分发挥将士的作用,各展才能,同心报国,杀敌立功。
这一时期的主要活动内容,是抗敌灭寇。对外抗辽,取得了胜 利,这对国家是一大功,是高俅童贯之流办不到的事。
对内平乱, 平田虎、战王庆,打方腊,为封建王朝立了功。说立功,是从《水浒 传》的思想脉络上讲的。这类现象,站在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 的观点。
在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队伍中,会认为这是叛变革命。但,沿着水浒作者的儒家传统思想的脉络看,他会认为,这是一种 忠君报国的行为。
关于招安,这里想多说几句。象梁山义军这样的规模,在北宋时想武装夺取政权,取得全国胜利,是很难的。
不只历史上的宋江起义最终兵败投降,连方腊那样规模大、影响大的起义也被镇压了,就说明了这一问题。
客观上,以宋江为代表的梁山义军面临两 条选择, 一是英勇战死,二是接受招安。而招安是义军能够得以保 全的出路。从主观上讲,宋江等起义队伍的主导者是想招安的。
毛泽东主席说“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这话是千真万确的。就连阮氏兄弟第一次在水泊中与何涛等缉捕人员打斗时,都有人嘲 歌:“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这就是很好的注脚。
有 人困惑:与官府做对的人,还报答什么赵官家!但,联系《水浒传》 整体的脉络,可以看出,这是作者有意安排的。这不仅是怕小说被 统治者严禁,而且体现了《水浒传》作者要表达的思想:
梁山起义是受迫害的忠臣良将反抗当政的贪腐集团的斗争,是为了清君侧。从这个角度看问题,我们就不难理解,毛泽东主席为什么说梁山起义是“地主阶级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人把梁山的斗争归纳为“忠奸斗争”。
只要知道作者是站在儒家正统思想来反映梁山起义,就不难理解他为什么用那么多的篇幅写招安活动。
他认为,招安是对的。只有接受招安,才能把梁山人员的“罪身”洗清,才能说明这些人原本是忠臣良将,只是由于受到迫害才到了这等地步。
只有接受招安,才能使这些英雄在为国出力的过程中施展才华,说明国家紧要的时候还是需要这些人,而平时把持朝政的六贼只知窃国权害忠良,关键时候就能看出,他们是一群无能之辈。
至于说“投降不得人心”,那只是后人在政治斗争中举的一个 例子,未必是《水浒传》本身想表达的意思。
应当说,梁山将招安 的结局确实不好。但,这只能说明当时的贪腐集团势力太大。梁 山英雄的悲壮结局,只能引起人们对贪腐集团的痛恨。
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招安并不必然失败。一个人,一个集团中途改变路线的事屡见不鲜,结果也很不一样。
孙悟空被菩萨招安后,为唐僧取经战艰险斗妖魔,立了功,也成了正果。
最关键的,要看是弃明投暗,还是弃暗投明,看这种改变是不是符合当时的社会历史规律。那么,水浒作者认为梁山将受招安是投暗还是投明呢?
绘画 · 宋江
总体来看,他认为是投明,他认为皇帝代表了封建时代的正统,他同时认为,虽然有贪腐集团把持朝政,但,朝廷里也有主持正义的好官,比如宿太尉,正是他对梁山英雄多方关照,才使招安成功。
有人认为央视电视剧《水浒》丑化了宋江,那或许与演员在动作上的处理有关。
认真阅读《水浒传》原著,无论写他的仗义疏财,还是写他的江湖义气,以及写他的忠君报国思想,看到的是对宋江的赞扬,看不到对他的丑化。
其他的作品或传说,有丑化宋江的,但那与水浒不是一回事。
《水浒传》总是站在梁山英雄的角度看问题,把宋江作为与高俅等贪腐集国斗争的国家良才塑造,他怎么会丑化宋江呢?
写宋代英雄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奸臣当道、良将遭害的怨气。
比如为国杀敌的杨家将受奸臣潘仁美的迫害,抗金名将岳飞受当道奸臣秦桧迫害,以宋江为代表的有忠君思想的梁山将也受到了高俅等奸臣的迫害。
梁山队伍发展的三个阶段,互相联系,又逐步推进。
第一阶段,虽然没有可以称道的地方,但王伦、杜迁、宋万、朱贵等人,毕竟在这里立住了脚,给受迫害的人提供了一个躲藏的梦想。没有先前的基础,晁盖等人未必能到这里举起义旗。
第二阶段,虽以晁盖为代表,但这一阶段的后期,已经是宋江取得实际控制权,在树立梁山雄风方面,他起到重要作用。
这一阶段是起义最精彩、最值得称道的时期,起义队伍的不断壮大,贪官集团闻风丧胆,振奋了人心,显示了豪气。
就当时梁山起义的状况和水浒传作者的思想脉络看,梁山起义经过第二阶段聚集人气,必然过渡到第三阶段为国讨寇、施展抱负。
三个阶段之间的两次过渡,形式大不相同。
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的过渡,是晁盖为代表的义士,通过暴力斗争夺取的控制权,发生的事件就是林冲火拼王伦。
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的过渡,是以宋江为代表的头领以平稳交接取得的控制权,发生的事件,以擒得射杀晁盖的史文恭为标准,谁为报晁天王这仇立头功谁就坐到一把交椅。
三个阶段之间的两次代表人物转换,看似偶然,实则必然。这不仅是首领的交替,更重要的是政治路线的变更,不同的主导者,带着不同的思想和品格,推动着梁山起义一步步发展。
文章作者单位:郓城县作家协会
本文获授权发表,原文刊于《水浒争鸣》 第十一辑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10月版。转发请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