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三十的禁忌与讲究(年是什么)(1)

年是什么?是指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它是时间单位,也是一种风俗。

年,是一种快乐。小的时候,最喜欢过年了,因为此时,可以尽情的玩耍,可以穿新衣服、吃好东西,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到门外去放鞭炮,最主要的是 终于可以不上学了[偷笑]。

年,是一种礼仪。小时候,初一的第一件事那就是和兄长一起,站在爷爷的门前,双腿跪下,大喊一声爷爷孙子给您拜年了,然后不停磕头,爷爷被喊醒后,会马上拿着红包[红包]发给我们,那时候的2—3元钱,可以说是个大数字了,足够买很多的文具,也够交学费的了。大年初一,亲朋好友成群结队,串门走巷的拜年,那种热闹是和热情,是无以伦比的。

年三十的禁忌与讲究(年是什么)(2)

年,是一种向往。过年,是不能说不吉利话的,为的是讨个好彩头。大年初一,正月十五,爷爷都会让我和兄长打着灯笼四处照照,明明圈里没有猪,却要说,你看圈里好多的猪,明明储藏室没有粮食,又要违心的说,哎哟,咱家好多的粮啊…!哎,大家穷怕了,向往着新的一年,生活可以改观,人能有个盼头。

年三十的禁忌与讲究(年是什么)(3)

年,是一种寄托。除夕夜,父亲就会安排出去给天国的亲人,烧些纸钱,不知道他们能不能收到,但最起码生者能感到心安。母亲在吃年夜饭之前,总要端着端盘,摆上香炉、饺子和鸡鸭等贡品,让我跟着出门接祖宗和各路神仙回家过年,来不来不知道,可是我们却每年都是这样重复着,没有什么,就是期望他们能保佑人们日子过得比去年能好一点。

年,是一种怀念,是对美好事物的回忆。小时候过年,母亲总是会炸江米条,做各色各样的糕点,并给街坊邻居和朋友们每户都分上一些,山东人的豪放和热情,在父母身上总是暴露无遗,那种情谊,那种味道,迄今难忘。母亲在部队加工厂里带班,酱油,榨油,做糕点、豆腐,裁缝,都是她的强项,所用材料,没有一点参假,那时的人有的就是真诚。可惜没能把它传承下来,可以园我为民的梦想。

年三十的禁忌与讲究(年是什么)(4)

年是团聚和欢乐。每到过节,不管身在何方 兄弟们都会赶回家来陪父母过年,它是亲情的纽带,也是家庭团结和睦的象征。那时,全家围坐在电视前,拉着家常,看着晚会,那种融洽和欢乐,让人回味无穷。

年三十的禁忌与讲究(年是什么)(5)

而今呢,炮不能放了,纸不能烧了;疫情影响下,亲戚也不能走了;再加上快节奏的工作压力,无处不在的假货;哎,医院没了医德;老师不再是园丁;领导不再是公仆;人和人之间除了利益,似乎已没了感情…….。

看似生活提高了,社会进步了,人却少了原有的自信和快乐。

诚实比不上虚伪,能力比不上溜须,努力比不上投机,欺骗替代了同情,善良让步给邪恶……。当这些现象都存在与社会时,笔者已对生活的真与假、美与丑的概念感到了模糊了。

年,不得不说,还是原来的年,可是却再也找不到以前的年味和情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