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是一种诗体,起源于隋唐,盛行于宋朝,是我国诗歌史上一个光辉成就。

什么是词?

历来说法不一,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诗余”说。这种说法是把词说成是诗的下降,贬低了词的意义。

2、“乐府”说。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的一个音乐机构,因词在当时是配合歌唱的,便出现了乐府诗。现在仍把词说成是“乐府”就不符合词的起源这一事实。

3、说词是“长短句”。这没有说清词的本质和特点。从《诗经》到唐宋时的杂言诗都有长短句。

4“曲子词”。清朝的刘熙载在《艺概》里说:“以文写之则为词,以声度之则为曲”。把词和曲的关系作了正确的解释,这在当时是正确的。后来词逐渐地脱离了曲调而独立存在,这种说法也显过时。

除上述说法外,还有姜夔把词称为《歌曲》,欧阳修则称为《琴趣》,柳永称为《乐章》,杨正炎称为《语业》等等。这些称谓和认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什么是正确的认识呢?沈谦在《填词杂说》里说“承诗启曲者,词也,上不可似诗,下不可似曲”。李清照在《词论》里说:“词别是一家”。所谓“承诗”,就是继承了诗的许多特点,又冲破了某些束缚。宋人在诗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新的诗体___词,词和诗同时存在,同时发展。同属“雅文学”。

所谓“启曲”,是指曲在词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比词更自由了。

元人也是在继承和弘扬诗词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诗体___曲,曲被称之为“俗文学”,以俗为美。诗词曲一脉相承,鼎立诗坛,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词是协乐文学,是歌唱的,它在格律上有严格要求,和音乐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与诗有许多不同,有自己独特的格律和特点。

诗按律诗、绝句、排律分类,而词则以调名分类。一首词就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调名(词牌),不象诗有统一的格律式。每首词牌都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

词牌名称的产生也有种种情况:

一、原本为乐府诗题。如《乌夜啼》,《风人松》,《玉树后庭花》等;

二、原是唐代的乐曲名,如《荷叶杯》,《菩萨蛮》,《浪淘沙》,《西江月》等。

三、依内容而定的:如《双双燕》是咏燕子的,《临江仙》是咏水仙的,《女冠子》是咏道情尼姑的。

三、有取诗人诗句中的几个字,如《醉春风》是李白“就曾醉春风”的末三个字,《看花回》是刘禹锡“无人不道看花回”的末三个字。

四、有取某些历史的故事:如《解连环》出自《战国策》里的一个故事。周美成词有:“信妙手能解连环”而名。《塞翁吟》出自塞翁失马等。

五、取本词中的几个字,如《忆秦娥》:取之“秦娥梦断秦楼月”;《人月圆》出自“华灯盛照,人月圆时”等。

六、词人自制的,如柳永、周邦彦、姜夔等自制很多,他们是词家又是音乐家,通音律,把原词牌加上几个字后改名称。如《甘州子》原只有33个字,柳永加至88个字,改称《甘州令》。《浪淘沙》54个字,柳永加至133个字改称《浪淘沙漫》。《浣溪沙》加了6个字叫《摊破浣溪沙》等等。

七、依字数定名:如《十六字令》是全词一共只有十六个字,《三字令》是每句都是三个字等。

八、综合两个词牌名:如《江城梅花引》是综合《江城子》和《梅花引》而成的:用人名作词牌如《西施》、《虞美人》,《念奴娇》《多丽》:用地名作词牌:如《南浦》、《湘江静》、《伊州令》等等。

概括词的起源和词牌的历史(浅谈词的写作一)(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