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梅州市丰顺县汤坑镇。汤坑镇位于丰顺县的东南方,与揭阳市揭东县相邻,为丰顺县的县城,总人口有14万人,素有 “温泉之乡”的美誉。 丰顺人习惯将温泉说成“汤”,把洗温泉说是“洗汤”。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源于一个传说。传说远古时“汤公”、“汤婆”率领火神亲临此地,用数不尽的柴火日夜蒸煮地下水,于是温泉喷涌而出。到了明清时期,盛传凡冒出地热气的地方,地下就藏有黄金白银,于是希望发财的人到处挖掘,把当地挖得坑坑洼洼,各处坑洼冒出的地热汇集起来,便形成一条条热水坑,人们于是称当地为“汤坑”。据说,汤坑很多居民家里都不装热水器,一年365天都有源源不断的温泉水流入家中。而且当地还诞生了“汤迷”这么一个新名词。温泉与“汤迷” 在汤坑民间流传着一句顺口溜:来到汤坑不洗汤,枉费走一趟。由此可见,“泡汤”是汤坑人民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下午四点半是汤坑居民泡澡的高峰期,县中心“汤坑温泉”。这里颇具潮客文化风格的建筑设计令人眼前一亮。西式的陶瓦层面,采用热反射多层膜安全玻璃采光天棚的景观廊,墙上刻的“澡身浴德”、洗浴示范图,都别具韵味。 “汤坑温泉”是2012年8月份丰顺县投入500多万元重修的,也是广东省内规模最大的免费天然温泉公共浴池,改造后的汤湖建筑面积有1600平方米,其中男汤池15个,女汤池5个。 这个年代,不断诞生着生活中的新名词。这里,经常来泡汤的人就被称为“汤迷”。每天下午四五点钟,附近的老汤迷们都会习惯性地拿起一条毛巾和换洗的衣服走出家门,骑着自行车直奔汤湖温泉。一天没泡汤,心里就会感到不舒服。 温泉泡浴爱好者都知道,泡浴温泉可调理身体机能、特别对皮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汤坑温泉与其他丰顺温泉一样,含有硫磺、镁、钙、氡等丰富的矿物质;但硫磺和氡的高含量,是汤坑温泉的特色。一进到汤湖中时,就能闻到淡淡的硫磺味。 除了“汤坑温泉”,在汤坑的大街小巷都“隐藏”了不少泉眼。随处可看到一些小区的居民楼外都很整齐地安装了几条管道,这些可是“温泉管”。这里地下都有不少泉眼,附近的居民通过地下管道把温泉水抽到家里面用。 在当地所有温泉中,让汤坑人最引以为豪的是邓屋温泉。从丰顺县的温泉分布图可以看到,汤坑镇温泉资源最丰富的地方就在邓屋温泉,这个地方产生了我国第一座地热发电站。这里有一位老站长从地热电站成立至今一直负责看管机器的正常运转,地热电站的建成还在国际上引起反响,德国、泰国和日本等国都派团来参观。为协助非洲人民开发地热资源,联合国通过中国政府委托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温泉纪录片,“汤坑温泉”作为利用温泉广为劳动人民服务的典型也被收录其中。这个热水井井深有八百多米,井底的温度有103度,抽到机房后就92度,是丰顺所有温泉中水量最大温度最高的。难得的是,30年过去了,国内其它跟着邓屋地热电站而建的地热电站大多泉源枯竭,而邓屋地热电站依旧可以运转。源源不断的温泉水至今仍在发挥“光与热”。每天的发电量大部分都并入了国家电网。 汤坑镇丰富的温泉资源,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产业,不少外地游客就是慕温泉之名而来。现在所有的宾馆都是用温泉水,游客来到这里都可以在酒店里舒舒服服地泡温泉。与邓屋温泉相邻的千江温泉每天晚上都是游客不断,这里音乐袅袅、水声淙淙、烟雾缭绕,感觉进入了人间仙境。而当地丰富的温泉资源也直接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接下来就是·汤坑小吃,泡完温泉后,身体舒爽之余最好的就是能满足口腹之欲。不少人泡完汤后还会在门口吃上一碗豆腐花或者其它小吃,休闲而又充实,由此也繁荣了当地的小吃业。,以前这里摆了有几十家小吃摊档,后来有些摊档做的时间比较长,生意又好,就发展成为门店,也就不回这里摆摊了。“菜粄、红桃粄、捆粄、猪肉圈、婆油豆干”,,,,,,只要是汤坑有名的小吃,这里都有,而且还保留纯手工的做法。 汤坑镇与汤南镇相邻,也就是我所出生的乡镇,原属揭阳县,1961年后才重归丰顺。因为汤坑处于县城中心,相对其它镇来说更加集中体现了潮客文化的相互影响和兼容。汤坑人往往使用双语,既讲潮州话又讲客家话,即使不会讲,也能听得懂,也就是说,语言这一最具区别的文化特质,在汤坑人身上表现出混溶状态。因为是潮客语言的混杂区环境,这里的潮汕人和客家人互相影响而又互能交融,就连世代讲客家方言的原住民都能讲出流利的“学佬话”(即潮州话),语言的互通并无阻碍。另外,对于某些东西的称谓,潮客语言之间已经完全替代了。潮客语言的互通,从某种程度上丰富了彼此的词汇宽度,从而也衍生出了汤坑特有的“咸水学佬”。 汤坑的早市非常繁华,一条长长的大街云集了潮客两地的商品,汤坑的夜市更加精彩呢!吃完晚饭,可以逛逛汤坑的夜市,感受当地人的生活。晚上这里有一支老人乐队,他们组织了一个在当地很出名的社团——丝竹社。而他们正在弹奏的也是汤坑特色的潮客“交响音乐”。然而,晚上的汤坑看上去更加热闹,更有活力,大街小巷的夜宵档都开始摆出来了。汤坑的夜市是“越晚越闹”,从晚上十点一直闹到凌晨四五点钟。 汤坑镇的景点 又多又美。除了特色民俗,汤坑圩镇内的景点不仅多而且美不胜收。 “金汤铁树”。据长辈说,三百多年前先祖在创建汤坑圩时就保留了这株古树。被列为丰顺县文物保护单位后有不少游客专程过来看。听老人说,这里还是洋务运动的先驱丁日昌的故居,但是由于他当时还小,并没有留下什么。 “古寺钟声”。太平寺位于丰顺县汤坑镇三门坳,有500多年历史,是县文物保护单位。一走进大殿,这幅气势恢宏的对联特别显眼。上联是:古佛又来参五千里外初归客,下联是:旧题何处觅四十年前此读书。它的落款是丁日昌,原来丁日昌小的时候童年就是在这里读的书。这里存放着太平寺的镇寺之宝——佛印法师的真身。能够保留得如此完整的肉身菩萨实在罕见,随着各项活动越来越多,寺庙还专门从缅甸进口了千尊玉佛,非常壮观。文庙。如果要想了解丰顺体现潮客文化的建筑,不得不提文庙。文庙,又称文昌阁,位于丰顺县汤坑埔河双溪交汇地段。文昌阁是广东地区第一座体现潮客文化兼容的建筑,塔是潮州地区特有的建筑,而周围则是客家地区特有四合院。清光绪年间,废科举、兴学堂,宗人徐简庵在这里办起一座培育高水准人才的东海学堂,民族英雄徐名鸿烈士曾在此熏陶脱颖而出。 “中华龙”。这条龙的全长318米,宽1.5米至2.8米,高3米。长廊内壁制作的画卷有138幅,画中有“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丰顺先贤丁日昌等中国历代名人典故事件的画卷138幅,如同观赏中国史诗。“龙归寨瀑布”。龙归寨瀑布被誉为“广东省黄果树瀑布”、“粤东第一瀑”,高115米,宽62米,冬天的时候瀑布可以完全覆盖这片石岩,不留任何空隙 汤坑镇还有很多名族文化,暂时就给小编们介绍这么多哦,欢迎冬天来泡温泉

丰顺温泉介绍(丰顺县汤坑镇温泉之乡)(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