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看电影是喜欢那里无穷变换的情景、情节,当然还有很多令人难忘的角色。电影诞生100多年来,依靠工业化进步得以蓬勃发展的电影业,创造出如漫威英雄,邦女郎等荧幕形象。这种带有浓重商业色彩的人物标签固然是从属于某种电影风格,但确实在侵蚀那些立体的、有个性的人物形象空间。
希望看到不同地域、文化和故事背景下的人物,渴望了解他们背后的生活和问题——相信这是好莱坞大片出现前,很多人看电影的初心。
我觉得至少有两个地域的电影发展之成熟已形成了统一的印象,一个是法国电影,一个是香港电影。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令人感兴趣的人物类型,例如女性形象,法式女主和港式女主就有很大不同。
法式大女主
“法式”这个风格如此受欢迎,混合了人们对巴黎铁塔,种满玫瑰花的阳台,以及塞纳河畔风景的浪漫想象。和这样一种环境发生关联的女性,理所当然应该多情且优雅。如果非要让她们和其他风格做出区分,那大概要说到以下这些具体特点:
中性法式审美中的美是一种中立态度,即女性不是通过强化女性特质来获得认可。比起追求外貌身材的极致,这种审美更愿意让人们接受女性自己喜欢的样子。法式大女主的样子不一定符合大众审美,却能和人物身份、性格深刻联系在一起。
经典到可直接用来回答类似“爱情是什么”这类问题的电影“爱在三部曲”,电影女主就是一个典型的法式大女主。
她是《爱在黎明破晓前》的法国女学生,顶着一头凌乱的长发,身上的着装略显朴素,谈吐间透露几分俏皮。这不是在大街上可以任意邂逅的姑娘,如果你曾被她无拘无束的自由表达所吸引。
她在续篇《爱在日落黄昏时》里是一个大龄单身女青年,她看起来普通,没有了少女的魅力,穿着一条牛仔裤和黑色无袖上衣,和优雅似乎搭不上边。只是某些个性中的东西一直没变,比如依然有强烈的自我意识,随时随地侃侃而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释放魅力。而这些特质正是她依然令人向往的理由。
到了第三部《爱在午夜降临时》,女主成为了妈妈,她的女性魅力显然无法从臃肿的身材和松弛的皮肤获得。不过你会发现,此时的她已经有了一份热爱的事业,依然保持着活跃的精神世界,开阔的世界观。而且她还拥有一个成熟女性恰到好处的性感,体现为她依然对爱情抱有浪漫的理想主义。
法式大女主通常很难被标签化,如果有,也是综合了多种特质。比如《天使爱美丽》中奥黛丽·塔图饰演的少女,看得出来她中性的形象不专为爱情而设计,看起来并无多少女性魅力。但人们觉得她可爱、善良,有魅力。法式女主总能在不迎合大众审美的同时,以另一种形式赢得大众的赞许。
大概是看到了法国女演员奥黛丽·塔图身上那种突破性别的美,随后她又受邀出演了《时尚先锋香奈儿》。这位法国时尚女王同样带有超出性别印象的优雅气质,她视野开阔,野心勃勃且聪慧,把这些个人特质带入自己的设计中,成为女性魅力的经典代表。
骄傲是生性如此,是受家庭教育影响,又或是长期浸受的地域文化传统使之,出于林林总总的原因,让法式大女主们看起来总是一副骄傲相。单凭那股让人无法猜透的神秘感,足以令她们风情万种。
法国新浪潮导演埃里克·侯麦喜欢以日记体电影拍摄理念,呈现真实生活状态下的青年感情故事,因此给观众呈现了一个又一个经典法式大女主形象。在“春夏秋冬”故事系列,他一共把观众带入了9位女性的情感世界中,看罢完全可以对照出一个追到法国女孩的难度系数表。
难度系数三颗星:《夏天的故事》里的玛歌、《秋天的故事》里的伊莎贝尔。她们不算“难追”是因为她们的骄傲中还带有一丝传统女性的善解人意,愿意包容男人的不成熟和鲁莽。但她们又是博识、温柔体贴的,同时内心也相对充盈,不会轻易妥协。
玛歌在《夏》里遇到了正为女朋友发愁的男主,她的成熟和坦然赢得男主的好感,两人成为知己。她和男主虽然暧昧,实际上互发“好人卡”。玛歌不挽留也不勉强,用一个漂亮的转身,终止了这段止于友情的感情。
伊莎贝尔在《秋》虽已嫁做人妇,她为了代不愿意相亲的闺蜜相亲,不得不假装和一位男士相亲。她用自己高贵优雅的气质维持住单身女士形象,既保证双方不越界却又足以引起对方兴趣。
难度系数四颗星:《春天的故事》里的娜塔莎,《夏天的故事》里的苏兰,《秋天的故事》里的罗欣。这些女主代表了那些有明确自我意识并且总是懂得利用优势达到目的的女孩。热情、主动且有活力,她们了解自我价值的重要性,所以轻易就会耍小脾气、拒绝别人,看起来无“作”不欢。
《春》的第二女主娜塔莎不满父亲交的新女友,任性挑起这对恋人的争端,还不惜引入“第三者”插入两人的感情。在《夏》中第二个出场的女主苏兰,是一个主动靠近、让人欲罢不能,却又随时会因为那些非黑即白的原则就甩手离开的女孩。
而《秋》的女主之一罗欣,则是一个妥妥的心机girl。她意图撮合现男友的妈妈和前男友在一起,以令自己摆脱对前男友的感情依赖。一边让垂涎她的前男友求而不得,一边名正言顺冷落现男友,把两个男人玩弄于掌中,看似多情又无情。
难度系数五颗星:《春天的故事》里的让娜,《夏天的故事》里的琳娜,《秋天的故事》里的欧嘉莉,《冬天的故事》里的菲利茜。她们都是电影不二的大女主,同时也具有十分“难搞”的特点。
《春》的女主让娜是一个绝对理性的哲学女教师,留着短发,一丝不苟,清冷气质围绕让人不敢靠近。问题在于她无法说服自己爱一个具体的人,因此拒人于千里之外。
《夏》的女主琳娜在片中的存在感一半是由男主刷出来的,未出场就是一个被讨好的女神形象。她脆弱敏感惹人怜爱,喜怒无常又爱玩消失。如此让人捉摸不透,反而令男主为她着迷。
《秋》的女主欧嘉莉是一个结过婚的中年女人,她本以为余生会在护理葡萄庄园中度过,没想到在好友介绍下和一位绅士相亲并对他产生好感,就算内心是不自信的,她依然轻松向绅士展现出少女特有的高傲。
《冬》的女主菲利茜错过了这辈子最爱的人,带着他们的女儿生活。她忘不了初恋情人,现任和前任男友一个给了她稳定的生活和物质保障,一个给了她丰富的精神文化滋养,都无法满足女主对爱的需求。
无论怎么看,侯麦的法式女主似乎都具备一种魔力,她们能充分掌握自由,潇洒、自我,即使流泪也是骄傲的泪水。
浪漫所谓“浪漫”不仅仅指有情调,在她们身上还有更丰富的体现。有时是不加约束的调情,有时是对艺术、文学的追求,有时又是极致个性的幻想。如果要准确定义法式大女主身上的浪漫元素,恐怕会被划到“情色”的领域。事实上确实有很多法国影片被打上了该标签。
不过神奇的是,你会发现很多时候,当你想要形容她们身上某种无法形容出来的感觉,都可以用“浪漫”这个词概括。由此可见,法国大女主肯定在不经意间就完成了和浪漫的某种关联。
苏菲玛索在电影《初吻》饰演的十三岁少女,经历了一次青春期悸动,可谓满足了所有观众对浪漫情结的向往。然而这不会是法式女主拿到的剧本。果然,苏菲玛索在影片结尾光速爱上了新邂逅的小男生。你只能怀疑自己对浪漫的了解是否太过狭隘。
同为法国女演员的朱丽叶·比诺什,也在《浓情巧克力》中贡献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浪漫形象——开巧克力店的美女店长。在女主的故事中,巧克力代表的浪漫可以拯救人于生活的所有“苦”和不美好。
在《刺猬的优雅》中一共有两位法式女主,门房荷妮没有社会地位却拥有丰富文学修养,小女孩芭洛玛出身富裕人家,拥有艺术创造力和敏锐思考力。两者都拥有不同于旁人故作姿态的优雅,不同的是前者因饱读诗书而高贵,后者因超越阶级的自由思想而矜贵。
除了以上列举的角色,作为法式大女主,必然还少不了经历惊世骇俗的爱情、陷入异乎寻常的伦理道德关系等。比如《一树梨花压海棠》、《情人》等影片角色。无论角色类型怎么变,“浪漫”始终是不变的色彩。有法式女主在,就能确信这世间还有浪漫的事物存在。像一朵永远不会凋谢的玫瑰,她们自由洒脱的性格是底色。
法式是一种风格,用在人身上便成为一种性格。法式女主之所以令人难忘,原因大致是具备了以上列举的几种性格吧。
如果把法式大女主比作一杯令人迷醉的葡萄酒,那港式大女主就像是茶餐厅里那杯解渴的冻柠茶。她们自然而然地出现在日常生活各个角落:菜市场还价声最大那一个,奢侈品店动不动就让店员“包起来”那一个,还有写字楼里做presentation力挽狂澜那一个。
在喜欢制造戏剧冲突的港片里面,港式女主形象难得有统一的特点,这也许是港片刻意与工业化的好莱坞模式保持距离的结果。
就像港片一样,港式女主不管背了多少条角色专属的性格标签,总带有种浓浓的人情味,简单来理解也不失为一种接地气。在这层底色以外,她们的角色一般还是外向的、专业的和有反差的。
纵观TVB拍过的众多电视剧,女性角色最突出、最经典的类型有家庭、爱情两种,比如《皆大欢喜》、《溏心风暴》、《男亲女爱》、《帝女花》、《洛神》等。还有都市职场类型,如《陀枪师姐》、《妙手仁心》、《法证先锋》等等,女性角色都十分出彩。
2001年推出的经典古装喜剧《皆大欢喜》,集合了超过十位女性角色,围绕金家一家人就有包括大当家、小女儿、大媳妇、二媳妇、舅妈几个不同形象的女主。我觉得她们可以代表港片女主的几个类型:
慈母慈姑,代表的是符合传统道德观的女性,她是整个家族的一家之主,勤劳能干,识大体、重情义。她在剧中经常帮儿女们收拾烂摊子,有她在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这样的港片女主一方面寄托了观众对传统女性美好品德的向往,另一方面母亲身份也赋予了她扭转困局的力量,更有坚不可摧的信念。她给人以无限温情,引起对家庭生活的向往。
像是《肥猫正传》里的母亲,《溏心风暴》里的母亲,都是这种类型。在她们身上,观众能看到女性的伟大,就这样,整部剧从非常生活化的角度树立了一个虽高尚却具体可感的女性典范。尤其是大部分的喜剧,会让人又想哭又想笑。
早在20年前,香港拍了很多“慈母”形象的家庭类型连续剧,近年应该少了很多。相应的,像这样戏份很多的港式女主也难再出现,留在观众心中的永远是那几个经典。
刁蛮小姐《皆大欢喜》里慈姑的小女儿金日,是典型的千金大小姐型港女。她性格泼辣,不仅说话带刺,而且仗势欺人。不过,在母亲和哥哥们的庇护下,她尽显天真和机灵,时常有些可爱的举动,算得上比较讨喜。而她闯完祸一样也会得到应有的惩罚,总之让人对她恨不起来。
金家的大媳妇深田公主同样属刁蛮的形象,不过碍于角色身份不同,她主要代表的是上等阶层的“白富美”形象。虽然任性,但人美心善又有教养,某种程度上是作为男性理想伴侣的幻想而存在。因为她们一定会在剧中和其中一个男主扮演欢喜冤家,最后喜结连理。
很多人都喜欢这种有反差感的港式女主,外表温婉实则爱捉弄人,或者外表冷酷其实很活泼,有的明明是富家女却足够接地气。观众尤其喜欢看女主演欢喜冤家戏份,和男主一顿嬉笑怒骂之后在一起。比如佘诗曼、杨千嬅和郑秀文就演过很多这样的角色。
早期香港电影拍了很多“花瓶”女主角色,用来满足男性英雄救美,征服世界的愿望。一般的设定是:女主拥有出众的外貌和的“生人勿进”的性格,每项实力都碾压男主,最重要的是她们还是大佬的女儿。男主最终会在经历一系列生死考验后赢得美人归。
精明主妇《皆大欢喜》里面有一个同样泼辣的女主林玉露,不过她和金日那种刁蛮小姐不同,林的角色更有目的性。为了保住她和金家二儿子在家中的地位,她会权衡各方利益,有机会就做损人利己的事。但她的心机也不失为保护家人的一种方法,而且她精打细算也表明她为人足智多谋。
这种类型女主的出现,一般是因为有一个不求上进的丈夫,所以不至于会惹人讨厌。反而看着会令人产生“一物降一物”的快感。这种“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情侣相处模式,也成为一种广为认可的绝配情侣类型。
“精明”的性格背后是女主过人的IQ或者EQ,拥有这种特质的角色足以担当港片大女主。比如《男亲女爱》中的大龄单身女主毛小慧,她事业成功,只欠一份爱情。
精明主妇总是独立、潇洒,业务能力强,可以伸手帮助自己的男人,也可以帮姐妹排忧解难。除了性格上有缺陷,甚至有时候道德上不太能被人接受,否则是可以进阶成“慈母”的角色。
因为她们很理性,或者时常和利益纠缠在一起,很难看到她们谈恋爱,有感情戏也显得很假。不过这也成为最有戏剧性的地方,看到她们也会“失算”,机关算依然难逃霉运。给人感觉这个世界终究不是什么都能计算,而爱能让人脱胎换骨。
傻大姐作为《皆大欢喜》金家二公子的妻子,石美最后从妾身变为“正室”,与她的性格不可谓无关。她虽然出身低微,性格却豪爽乐观,自信且心胸广阔,敢于和精明的林玉露明争暗斗。
像石美这样的女主,放在刁蛮的大小姐和精明主妇中间,显得平庸甚至有点智商不够。幸好她们总是有一个强势的性格可以弥补回来。比如这部剧里面的舅妈云影姬,她没主见又少根筋,经常被其他几个人欺负。不过,她绝对顺从于丈夫的特点,又让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至于没有存在感。
这种类型的港式女主,一般还会被塑造成逆袭女孩的角色,她们在人群中不一定会很扎眼,不过性格很好,又愿意拼命努力,有一种积极向上的顽强精神。她们会在剧中蜕变成那个无可替代的角色,比如《冲上云霄》的胡杏儿。
人们期待看到她们改变现状,实现跨越式的升级。正因为她们不是典型的女主上位路线,人们可以从关注其他女主角勾心斗角的过程中喘口气,在她们身上看到一种平凡人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惊喜。比如《陀枪师姐》的三元,她在剧中一直都是短发男人婆的造型,直到收获爱情的时候,也变成了小女人。
除了以上几种类型,在很多香港现代都市剧中还塑造了经典的职场大女主形象,她们也是港式女主代表。比如《鉴证实录》里的女法医聂宝言,《妙手仁心》里的律师江新月,《栋笃神探》里的保险经纪人李慧慧。
她们是专业的职场人,工作日头发打理得一丝不苟,挎着大牌包包出入写字楼。看起来只是在工作之余,顺便谈了个恋爱。发生恋爱的契机,有时还与工作相关。她们身上体现着都市女性爱情事业双丰收的可能,也证明了沉着冷静和温柔贤惠两种气质可以兼得。
其实以上几种港式女主的形象很容易成为经典,就像说起邻家小妹妹会想到佘诗曼,说起精明主妇会想到郑裕玲,说起傻大姐会想到胡杏儿,而说到职业女性就会想到陈慧珊。每种经典形象都能找到一名女演员代表,TVB真香了。
港片之所以能成就这些经典女性角色,最重要是编剧懂得洞察人性。把女性的社会身份进行重新划分,她是家庭成员,也是职场员工,还是不断成长的个人。她需要亲情、爱情和友情,也需要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和社会尊重。
而这也许就是港式女主和法式女主的区别,前者总是会被放到社会角色中去形成女性的影响力,去获得存在感。而后者则是一个独立的完整形象,能不靠别人的配合,随时随地彰显个人风格。也许是因为在一定程度上,法式女主角代表了一种非现实的浪漫,相对脱离现实生活,保持角色个性才能发挥最好效果。
试想一下这样的场景,港式女主还在铺垫一件事的前因后果,法式女主已经和事件当事人暧昧相拥,同时在镜头前和观众一起展开了好几次自我探讨。
法式女主更追求在精神上的圆满,而港式女主所追求的一定要落实到具体生活情景中。
两者这种价值观的根本差异,和文化地域有很大关系。法国女性崇尚关于自由、艺术和文化的方方面面,文化活动深刻影响着她们的日常生活。香港女性面临着国际化和本土化相融合、传统和现代相兼容的矛盾,不够法式女主文艺,又不想放弃商业化,所以她们投身于具体的生活。
所幸,无论法式还是港式都是能被人记住的风格。不过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不知道你今天会选择法式还是港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