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君瑛小传:一个当暗杀部长的女人,情迷汪精卫,黯然自杀

【1923年6月14日】方君瑛小传:一个当暗杀部长的女人,情迷汪精卫,黯然自杀

方君瑛最终结局 一个当暗杀部长的女人(1)

1884年8月3日,方君瑛出生在今福建省福州市闽侯,父亲是商人,思想比较开明。1901年(17岁),方君瑛在家人的鼓励和资助下,东渡日本留学。

留日期间,她结识了许多热血的革命青年。方君瑛正直热诚,刚毅沉着,誓以身报国,在学生中威望很高,孙中山、胡汉民、朱执信等人都很敬重她。

方君瑛最终结局 一个当暗杀部长的女人(2)

1905年(21岁),清政府预备立宪,一下子让革命的方向变得迷茫。革命党人吴樾身揣炸药,炸伤了出国考察宪政的五大臣,进行破坏。革命党人精神振奋,暗杀活动成为一时风气。

中国同盟会成立后,方君瑛“智深勇沉可属大事”,推为实行部部长,主管暗杀。黄兴在横滨聘请俄国人为教授,秘密制造炸药,方君瑛与当时著名的女革命党人秋瑾等人,皆加入学习。

方君瑛最终结局 一个当暗杀部长的女人(3)

(刺杀五大臣的吴樾)

1908年,方君瑛与汪精卫等七人组成暗杀团,试制炸药。因在日本试验困难,暗杀团转移到香港。汪精卫年长一岁,又是同盟会的骨干,还是兄长方声洞的好友,方君瑛亲切地叫他四哥。在准备革命行动的紧张日子里,两人经常吟诗咏词相互勉励,结下深厚的情谊。

方君瑛最终结局 一个当暗杀部长的女人(4)

(右一方君瑛,右二陈璧君,右四曾醒,左一汪精卫)

1909年,兴中会发动广州起义。方君瑛扮作孝妇,披麻带孝,将起义的军械装在棺材中,从香港运抵广州。

起义失败后,方君瑛回到日本东京,与汪精卫、黄复生、喻培伦等人组织了中国同盟会暗杀部,准备要暗杀满清政府的达官权贵。

他们曾计划在汉口暗杀两江总督端方,在广东暗杀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在北京暗杀摄政王载沣,但都因故失败了。

方君瑛最终结局 一个当暗杀部长的女人(5)

(左起方君瑛、汪精卫、曾醒(坐)、陈璧君)

1910年(26岁),汪精卫刺杀载沣,功败垂成,被捕入狱。在香港幕后支持的方君瑛,得到消息,痛苦万分。她不顾自身的危险,四处奔走,试图救汪精卫于水火,但劫狱未成。

1911年(27岁),准备第三次广州起义,方君瑛抱定了必死的决心。她与四弟妹曾醒、七弟方声洞,一同照了照片,各写了一封家信,作最后的绝笔。

起义时,方君瑛和四弟妹从香港赶往广州,路上耽搁,结果晚到两天,被关在了城门之外。七弟牺牲,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方君瑛没能同死,痛心疾首,饮恨终生。

方君瑛最终结局 一个当暗杀部长的女人(6)

(方君瑛、方声洞、曾醒在起义前写绝笔书)

辛亥革命后,汪精卫出狱,却与暗杀团的“小妹”陈璧君结婚了。方君瑛伤心不已,每日深处闺中,默默念着汪精卫的诗句万感交集。

民国成立后,福建省政府邀请方君瑛任教育厅长。意志消沉的方君瑛拒绝了,只接受做福州女子师范校长。

方君瑛最终结局 一个当暗杀部长的女人(7)

(左一陈璧君和汪精卫等人合影)

1915年(31岁),袁世凯被日本逼迫,不得不签订《二十一条》。方君瑛知道后,极为愤怒,赶往上海,试图谋刺。但是,当她到达上海时,条约已经签完了。这时,又正遇上父亲去世,她匆匆回家办完丧事后,带着妹妹方君琦一起去了法国。

1921年(37岁),方君瑛在法国修完数学课程,成为第一位在法国获得硕士学位的中国女留学生。不久,她在法国遭遇车祸,脑受震荡,精神变得有些失常,时而愤慨,时而消沉。

方君瑛最终结局 一个当暗杀部长的女人(8)

(电视剧《辛亥革命》中的方君瑛和汪精卫)

1922年12月,方君瑛回国。汪精卫正在广州筹办执信学校,想邀请她前往,但陈炯明发动事变,广东局势混乱,方君瑛只能滞留上海。

她与汪精卫不一般的感情,引起陈璧君的嫉妒与气愤,陈璧君曾当场责骂她。方君瑛被羞辱,意志十分消沉,婉拒了陈嘉庚集美学校任教的邀请。

方君瑛最终结局 一个当暗杀部长的女人(9)

(电影《与妻书》中的方君瑛)

汪精卫亲自上门劝解,也无济于事。几天后,1923年6月12日深夜,她吞服大量吗啡自杀,经抢救无效于6月14日逝世。

她在遗书中写道:“为国事累卵,民苦倒悬,而同志泄沓弗振,社会尤腐败之极,自恨不能力济,只有死耳。”

汪精卫听到消息扼腕叹息,痛心疾首。多年以后,汪精卫不惜代价追求一个叫施旦的美女,据说只因为她酷似方君瑛。

方君瑛最终结局 一个当暗杀部长的女人(10)

(汪精卫和施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