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的建议与期待(一场关于亲子教育的双城对话录)(1)

亲子教育应该怎么进行?2017年秋,来自上海的教授作家萧萍与来自深圳的阅读推广人袁晓峰,就此展开接地气的精彩对话!

亲子教育的建议与期待(一场关于亲子教育的双城对话录)(2)

萧萍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沐阳上学记》作者。《沐阳上学记》出版后,一路收获各种荣誉,荣获第十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浙江省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入选2017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推荐目录、2016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2017年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童书”百种、2016年度“桂冠童书”、新浪“微博童书榜”2016年度十大好书等。

亲子教育的建议与期待(一场关于亲子教育的双城对话录)(3)

袁晓峰

深圳市爱阅公益基金会教育发展委员会主席,中学高级教师,原深圳市南山区后海小学校长、书记。2006推动读书十大人物,2012全国十大读书人物,人教社外聘专家,西部地区教育顾问,广东省校长培训基地客座教授、省课改指导专家、基础教育学科指导专家、小学语文教育专家、书香校长,曾被评为深圳市优秀校长。

亲子教育的建议与期待(一场关于亲子教育的双城对话录)(4)

从《沐阳上学记》谈起

好的儿童文学

一定是孩子的真实表达,

一定要真诚地为孩子代言。

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喜欢。

萧萍

真的很开心,今天有机会和袁老师一起交流。现在,国家大力提倡亲子阅读,也有很多相应作品出现。不过,很多家长不知道应该怎么给孩子甄别作品,而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我作为一个妈妈,也有同样的疑问。

作为儿童文学作家,要如何写出一部让自己满意,让孩子们喜欢、接受,让家长看了也有启迪的作品,是我长久思考的方向,也是我创作的初衷。《沐阳上学记》这套书的写作,从客观上说是很简单的。当时,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我作为普通的妈妈陪着孩子,经历了一个幼升小的过程,也感觉倍受打击。我有很多困惑,就有了想要倾诉和探讨的欲望。

这个时候我就想,我采用什么样的写法呢?

关于教育理念我也差不多都知道,但是作为妈妈真实的感受,不是这样的。怎么办?我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我想,我就诚实地写下自己的感受。所以,如果《沐阳上学记》这套书还有一点打动家长的话,那可能因为它是一套诚实的书、真实的书。其中我把自己的焦虑,包括自己和儿子的一些不成功的相处,所谓母子之间的“相爱相杀”,都坦诚地告诉大家。

袁晓峰

我觉得,好的儿童文学一定是孩子的真实表达,一定要真诚地为孩子代言。这样这样,他们才会喜欢。

萧萍

是的,最后我采用了一种创新的实验性质的文体。结构上分成三段。特别是第二段“沐阳讲述”,用孩子的口吻来写,孩子特别喜欢。但是其实直到写至两年的时候,我还在纠结是否要用孩子的口吻来写,因为太难了。因为你自己要化身为那个孩子,为他代言,用他的眼睛来看世界,而不是用旁观者的全知全能的角度。这种角度相对好操作些。一直到后来,我才慢慢地有了娴熟的感觉,有的时候写得好,会感觉真的和“他”合二为一。我觉得这种感觉是儿童文学最美妙的地方。从一个阅读者,一个优秀的阅读推广人来讲,袁老师您怎么看?

袁晓峰

您在《沐阳上学记》里的写法非常有趣。“童诗现场”很有意思。现在有的童诗真的很无聊,孩子读着也不知所云。因为,它不是孩子心里真正想表达的东西,只是大人在那里矫揉造作,无病呻吟。所以我读萧老师您写的童诗,觉得真的很好玩儿。我发现,它们真的是孩子的诗。“沐阳讲述”这一部分,真的就是为孩子代言,所以孩子读起来觉得特别快乐。那些对妈妈的抱怨,对老师的抱怨,都是孩子最真实的感受。“老妈日记”这一部分,我觉得它已经不仅是儿童文学了,而是妈妈的教育心得和教育感悟。

所以,这套书不仅适合孩子读,也适合妈妈读。因为对妈妈来说,也经常会遇到这些问题。她们读到了这些段落,可能就不焦虑了,会有了认同感,可以照着做。哪怕她们不照着做,也可以给她们一些启发。

亲子教育的建议与期待(一场关于亲子教育的双城对话录)(5)

什么狮子班老虎班?

真的,

那些看似工整、流畅,

甚至很华美的句子,

彻底没有自己的东西,

一看就都不是自己的情感。

我就对他们说,要把这些全部打碎。

萧萍

在幼升小之前,我对孩子基本上就是放养,什么培训班都没上,所以还有一个笑话。沐阳有一次回来对我说,他要上狮子班。我就想什么狮子班、老虎班?后来问了别人,才知道他说的是识字班。而沐阳的理解就是什么狮子班老虎班恐龙班。像这样没上过培训班的孩子到了社会上,面对这些东西,似乎一下子就给打败了。

还有一件我印象深刻的事情,有一次沐阳回来,涂着两个红脸蛋,准备第二天去参加“六一”活动。我一听,他朗诵的诗歌内容,充满中年人或老年人的感慨。中老年人看到长满杂草的操场,就会想到自己的人生阅历。但孩子没有这种人生阅历,他们看到这些杂草就只想抓蚱蜢。真正属于孩子的诗是无厘头的,天马行空的。因为诗的定义,不在于格律,而在于诗意。像沐阳在很小的时候,有一次拧毛巾时说:“温柔的小毛巾生气了。”这就是一句诗。

袁晓峰

对,我记得我儿子小时候,吃葡萄时发现绿的有点酸,红的有点甜。他就说:“因为红的是太阳公公尝过的。”还有一次,我孙女在喝牛奶,灯光就照到上面,她就说:“啊,我把灯光,我把光喝到肚子里了,然后那些健康食品就在肚子里跳舞了。”

萧萍

这就是诗歌啊,这就是的。而且当你把这个告诉孩子们的时候,孩子们一下豁然开朗,就说,哎呀,原来我的生活就是诗。那么,这会帮助他们什么呢?就是他们的作文写作难题会迎刃而解。而我们现在有一种特别不好的现象,比如我出去讲课,面对三百个孩子问他们:作文怎么写?大家异口同声地说——真的,我一点儿都不夸张——编——

袁晓峰

是啊,有时老师也要求背诵作文模板。他们觉得,写什么你爸爸你妈妈呀,他们有什么意思呀,有什么好写的呢。背诵好这些范文多好啊!面对这种现象,我真的是无语。

萧萍

是啊,大学生也存在这个问题,从小被教着背诵,已经丧失了真诚写作的能力。那些看似工整、流畅,甚至很华美的句子,彻底没有自己的东西,一看就都不是自己的情感。我就对他们说,要把这些全部打碎。我们现在似乎搞反了,写作是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甚至有的就没有直接经验。而写作没有直接经验的话,哪儿来的细节呀?

袁晓峰

包括现在一些儿童文学作品,看了也让人哭笑不得。有的作家一年出十几本书,写得就像小孩子的作文,按照套路来的。比如写到惩罚类的,就写如果不刷牙牙齿就掉了:写到自私,就是如果自私房子就背到身上了。有什么艺术性可言,有什么创造性可言?

萧萍

刚才袁老师您很敏锐地抓住了艺术性。要知道,儿童文学首先是一种文学,作品的文学性。关于儿童文学文学,它经历了它的教育性、说教式的,从老祖宗传下来的,和西方不一样,是“训诫”,还必须寓教于乐的。但是现在,我们应该更真诚地面对孩子。

袁晓峰

是啊,现代很多绘本就是这样,里面有很多明确的意义,就是没有好的故事,也不好玩。我们有很多儿童文学作品就不是真实的表达,而是想借助这个形式来教育孩子,来说教,所以这样的结果,我说培养了很多道德的伪君子。而如果真正的好玩的故事,让他动心的故事,不需要他受教育。我们相信故事的力量、审美的力量一定比认知的力量强大。最终,让他动心的东西会变成孩子自己的价值观。而我们反而忽略了这一点。

另外,还要大量阅读,有思考的阅读。我在美国学习的时候,他们小学的课本很厚,阅读量非常大,读的都是一些非常棒的作品。而且,还有一个,我们不是有时还要教孩子一些阅读策略吗?他们已经把这些内容都附到上面了。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书的后面还写着:你认为作家写这个有没有趣,有没有意思?你觉得他写得怎么样。这就是在培养批判思维嘛。因为不见得每个作家每篇作品都很优秀。他们这样的引导比较好。

萧萍

对,他们的语文是一种思维培养,是从思维方面来引导,然后层层深入去鉴赏它,而不是具体地着力在什么地方,例如省略号意味着什么之类的。后者的授课有时候可以说是一种肢解,对语言的肢解。但是,我们的语文事实上不应该是做手术,把这个词句划开。不是的,我们的语文是整体的,传递出一种语感和氛围,这是非常重要的。

亲子教育的建议与期待(一场关于亲子教育的双城对话录)(6)

如何让孩子找到内心的渴望?

很多中国家长看不得孩子玩儿,

觉得一玩儿就是浪费时间。

多记两个单词,多好啊!这是他们的想法。

他们真不知道,这样其实是害了孩子。

萧萍

儿童文学要有创新性,要孩子接受,要有趣又好玩。我觉得,儿童文学的创新,其实一点儿都不奇怪,因为孩子常变常新。我们的儿童文学太紧张了,我们的作品就应该像孩子一样的玩。在玩中,儿童文学也能得到,孩子也能放松,我们的文学也能发展,何乐而不为呢?

袁晓峰

是的,你要让孩子喜欢它,就要玩得很嗨。中国人普遍都比较拘谨,缺乏幽默感。而且,很多家长看不得孩子玩儿,觉得一玩儿就是浪费时间。多记两个单词,多好啊,这是他们的想法。他们是真不知道,这样是害了孩子。现在有些孩子不仅有压力,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差。因为孩子的心理成长是需要时间和空间的。在小学、幼儿园需要那种疯玩,这是他成长的一个阶段,一个释放的阶段。而我们没有安排他们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去成长他的心理。

当然,家长要足够强大,才能够放手,才能放养孩子。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找得到内心的渴望。他最热爱的东西他一定会专注,而且那个方面,就是他能够成功的方面。所以我们的目标就是发现,发现孩子最热爱什么,我们再以最好的条件去助推。

萧萍

我觉得您说得特别好。其实教育有一句话,“不撞南墙不回头”。孩子是一定要撞南墙的。有时候你必须让他走走弯路。这条弯路只要不出轨太远,只要有一个底线在强调,如道德的底线、生命的底线。他去弯一下,你就看着他去撞,看着他受一点伤,起点皮,然后撞到南墙撞个包,不要紧的,自然会回头。如果你现在不让他撞南墙,如果他青春期不叛逆,青春期后要叛逆,青春期后不叛逆,中年要叛逆,中年不叛逆,老年也要叛逆的。

袁晓峰

其实就是因为小时候管的太严了,该玩的时候没有玩儿。比如现在IPAID出来了,你让不让小孩儿玩?如果你现在禁止他玩,结果就是他长大后可能会变本加厉地去玩。其实电子产品不是洪水猛兽,真的没有什么。这是时代发展的东西。

萧萍

对,而且网络聊天的方式,就是孩子们现在的生存方式。现在人工智能这么发达,你能让孩子做一个屏蔽的人吗?我反而觉得在时代发展的过程,家长一定要更新,要和孩子同步成长。

到了一定年龄,你一定要引导孩子,告诉他们什么是好的、经典的,培养高雅的趣味,这个很重要。说到打游戏的问题,我儿子也打游戏。去美国那一年,我发现美国孩子也是这样。当时我也很焦虑。后来,我就想,这些孩子的生存方式,不能拒绝他,我得了解它,和他一起看。我觉得很好啊,我也学到了很多。比如,我知道了形容一个人,还可以说他很“脆”。说一个人装备起来很脆,这个“脆”字很有意思啊:人物犀利、年轻,似乎又弱不禁风,但是他又很勇敢,这些特质都包括在他的“脆”里面,很有意思。所以,其实这是交融的。

袁晓峰

是啊,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最好的教育。真的,如果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你说什么孩子根本不听。当有了良好关系后,父母和孩子的一切都是可能的。当然,老师和孩子的关系也是一样。我和学生们的关系就是像朋友一样。到了上公开课的时候,孩子就像我的哥们儿一样,特别配合。这种公开课上,最精彩的互动就是课堂上突然生成的,不是演出来的。

萧萍

现在的教育也存在很多反面的事例。所以您看,我们谈的从写作到教育的课堂,有的已经成为一种模板,所以孩子没有空间来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其实这个是很可悲的。因为对孩子来说,将来成为作家、编剧等以写作为生的人,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人要学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是吧?今天非常感谢您,袁老师。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多交流。

袁晓峰

谢谢!

阅读 出版 想象

文|刘滢

编辑|小B

出品|浙江文艺

阅读推广、作家活动、媒介宣传等

合作919616915@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