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微信号:shoudushipinanquan,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已经过了保质期的食品还能吃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已经过了保质期的食品还能吃吗(食品过了保质期还能不能吃)

已经过了保质期的食品还能吃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shoudushipinanquan

如今人们对食品安全越来越关注,在选购食品时都要看看保质期。保质期的确是一个衡量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指标,但食品保质期是如何确定的?食品过了保质期是不是就不能吃了?食品保质期长是否意味着添加了较多的防腐剂?就这些消费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我们请北京农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徐艺青教授来解答。

用加速实验确定食品保质期

由于食品在储存、运输、上架,直到被消费者吃掉的这段时间内,生产厂家要保证其食品不能变质、变味,所以在研发每种食品的过程中,科研人员都必须要考虑其保质期。徐艺青教授介绍,在遵守国家各类食品安全标准的前提下,食品厂还会通过实验来确定食品保质期,但如果食品保质期为1年,厂家并不会做1年的实验。而是通常会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做加速实验,再用公式推算,这样可以用3个月来模拟1年。在这段时间内,科研人员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判定其各项指标,包括微生物引起的腐败变质、油脂酸败(俗称的哈喇味)、变色等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

徐艺青教授说,食品在包装一定的情况下,温度、湿度、光照等保存条件都影响着保质期。如保质期和水分活度有关,含水量越多,水分活度越高,越有利于微生物的滋生,食品就越容易腐败变质。保质期要根据不同食品本身的特性,以及储存条件来确定,比如乳酸菌类饮料的含糖量一般较高,这是为了保证饮料中的活菌能够存活,随着糖类的消耗,很多有益菌便无法存活,也就达到了其保质期。而像蛋糕,一般会根据含水量、咀嚼弹性等指标来确定其保质期。

储存不当食品保质期会“缩水”

当然,食品保质期与保存条件密不可分,常见的条件有避光、冷藏等。如果不遵守保存条件,食品的保质期很可能“缩水”,即使食品在保质期内也无法保证其品质。比如市面上常见的巴氏杀菌牛奶,为了保证风味采用低温灭菌的方法,且又是非无菌包装,保质期只有几天。虽然生产中牛奶90%的致病细菌都被灭掉了,但是外界储存条件比如温度的波动,会使剩下的细菌在外界条件适当时大量繁殖,所以需要0℃~4℃低温冷藏。但徐教授在调研中发现,有些小超市的冷柜温度并不达标。卖场人员把冷柜的出风口堆满了食品,冷柜循环不起来,温度自然不达标,有的地方甚至达到了12℃、14℃,这样需要冷藏的牛奶,即使是在保质期内,它的品质也很难保证。

食品保质期长并不一定含防腐剂多

至于食品保质期与防腐剂的关系,徐教授说,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标准详细规定了32种食用防腐剂,及其在不同食品中的合格用量。因此,不可能通过过量添加防腐剂来任意延长食品的保质期,而且保质期长短并不一定代表防腐剂用量多。比如一般乳制品是不提倡加防腐剂的,而且传统的干燥、盐渍、利用包装工艺等方法,都是实现长期保存食品的方法。再比如罐头,有些罐头是不含防腐剂的,但是保质期能有1~2年,这主要是取决于罐头的生产工艺技术,罐头是高温加热灭菌的,排气完还会有二次灭菌,加上马口铁等真空容器密封效果好,能保持其长时间的无菌状态。

过保质期的食品 未必不能吃

对于过了食品保质期的食品,徐教授强调商家不能卖过期食品,这属于违法行为。保质期相当于食品生产者向消费者的保证,在保质期内不是因为消费者原因导致的食品质量卫生问题,需要由厂家对此负责。但消费者买回家放到过期,吃出问题生产厂家是不负责任的。徐教授说,首先并不鼓励消费者吃过期食品。但食品标签上打印的保质期一般会比较保守,大多企业会保留一点富余量,因此大多数保质期在3个月以上的,若是按正常工艺生产的合格的,常温保存的食品,在未开封、无封装缺陷的前提下,其真实保质期会高于标示的日期,不是说一过保质期就马上不能吃了。

但那些保质期较短的,需要一定储存条件的食品,比如面包、0℃~4℃冷藏的鲜奶、烟熏肉制品等,这些食品多是高蛋白的,很容易滋生微生物,如果过了保质期再吃,风险就很大。而且消费者也应该有基本的常识,尽量在保质期内吃完喝掉,因为只要超出保质期范围,任何风险都是消费者自己承担。

新闻来源:北京晚报

本平台免费发布食品行业招聘信息,如想投稿请在后台留言或者发送邮件到:

cfsn21@126.com

如果你了解食品行业黑幕,如果你知道事实真相,如果你的饮食安全正在受到侵害,请告知我们。2016年食品安全线索征集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