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病是辣(甜)椒生产中较常发生的一种病害,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可引起辣椒落叶、烂果、植株死亡。我国各地都有发生,一般病果率5%左右,严重时病果率达20%~30%,对辣椒品质、产量均有一定影响,辣椒炭疽病一旦暴发,平均减产70%,严重的达90%以上,并提前拉秧,椒农损失惨重,许多农民朋友认不清炭疽病,错过了最佳防治期,造成减产,今天就教给大家如何识别辣椒炭疽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主要症状
再放大点看看,病斑呈褐色、凹陷,有稍隆起的同心轮纹,其上密生小红点。这是红色炭疽病症状
这是黑点炭疽病为害症状,病斑其上也密生小黑点,病斑的边缘有湿润的变色圈。病斑稍凹陷。
这张是放大的图片,病斑上的小黑点更清晰。
这是甜椒果实被黑点炭疽病为害后的症状
再看一张青果被害症状,病斑不规则形、褐色、凹陷,其上也密生孢子。这是黑色炭疽病为害症状
这是果实被害的后期症状,病果虽然干缩,似羊皮纸状,病斑仍清晰可见。
这是辣椒茎被害症状,茎上出现不规则短条形凹陷的褐色病斑,干燥时表皮易破裂。
再看这张图片,病斑短条形,病斑处表皮开裂,这是炭疽病的典型症状。
这是叶片被害症状,病斑边缘为深褐色、中间为浅褐或灰白色的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斑。
这是叶片背面症状,病斑边缘深褐色,中心灰白色,与正面基本相似,这就是炭疽病的典型症状。
这是辣椒田间被害症状,基本上没有一个健果,损失惨重。
二、病原菌
目前,世界上已经报道的可侵染辣椒的炭疽病病菌有17种,其中国内报道的有4种,它们分别是:
1、盘长孢状刺盘孢(C.gloeosporioides),或称红色炭疽菌。载孢体盘状(彩色图版1),散生,黑褐色,顶端不规则开裂,刚毛少,直立,褐色。分生孢子圆柱形(彩色图版2),近椭圆形,无色,单胞,大小为(11~21)μm×(4~6)μm。
2、黑色刺盘孢(C.nigrum),或称黑色炭疽菌。载孢体盘状,暗褐色,刚毛暗褐色,分生孢子长椭圆形,大小为(12~15)μm×(4~6)μm。
3、辣椒刺盘孢(C.capsici),或称黑点炭疽菌,载孢体盘状(彩色图版3),多聚生,黑色,顶端不规则开裂。刚毛散生于载孢体中,数量较多,暗褐色。分生孢子镰刀形(彩色图版4),顶端尖,基部钝,无色,单胞,(22~26)μm×(4~5)μm,内含油球。
4、短尖刺盘孢(C.acutatum),或称尖孢炭疽病,载孢体盘状,表生,黑褐色,无刚毛。分生孢子梭形,无色,单胞,大小为(10~16)μm×(2~4)μm。
这是放大400倍病原菌形态,孢子盘和分生孢子都还看不清。
这是放大刺盘孢电镜下孢子盘形态
这是放大分生孢子电镜下的形态
三、防治方法
辣椒炭疽病病原菌种类比较多,病原菌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存活时间可达3年以上,因此,越是重茬,发病时间越早,危害越严重,防治起来也比较困难,必须采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植保方针进行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病品种,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目前生产上抗病品种比较多,根据不同栽培季节,选择适宜的品种。
2、种子处理:先用55℃温水烫种10分钟,再放入温水中浸种5-6小时,捞出后凉干,播种前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按药种比1:3000拌种,可有效防治苗期感染炭疽病的发生,效果好,持效期长。
3、加强田间管理:实行与非茄果类蔬菜2~3年轮作,合理密植,配方施肥,棚室适时通风,避免高温高湿,注意排水,发现病果病叶,要及时清除。
4、发病初期摘除病叶病果等病残体,并及时喷药防治,施药时应注意保护剂和治疗剂混合施用。可用以下杀菌剂或配方:20%唑菌胺酯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20%硅唑·咪鲜胺水乳剂2000—3000倍液;25%溴菌腈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亚胺唑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22.7%二氰蒽醌悬浮剂1500倍液;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000—3000倍液;25%咪鲜·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2500倍液;40%多·福·溴菌腈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60%甲硫·异菌腈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对水均匀喷雾,视病情隔7—10天1次。
5、发病盛期,可用以下药剂或配方: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68.75%恶唑菌酮·锰锌水分散粒剂800倍液;40%腈菌唑水分散粒剂6000—7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3000—5000倍液(不可随意加大用药量避免产生药害)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1500—25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对水均匀喷雾,视病情隔7—10天1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