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骄阳似火。近日,记者驱车前往城东街道李宅社区,一路翠峦竞秀,延绵不绝。比美景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新时代李宅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80多年前,抗日战争爆发,历时14年,最终取得了胜利。革命之火,星星燎原,那时的李宅也上演了一幕幕英勇抗战的画面。1938年,李宅人李谷香积极与国民党东阳县长钱谟来往,做争取工作,与钱谟建立了统一战线关系;李宅十一都乡成立了抗日妇女分会,1939年端午节发动全乡妇女募捐粽子、扇子等慰问劳军,开展全乡性的抗日宣传活动……

东阳十大古村落(红遍东阳看古村李宅的发展与蜕变之路)(1)

如今的李宅社区道路四通八达,房屋鳞次栉比,居民生活安康。

今天,李宅月塘内睡莲静静绽放,点缀着白墙黑瓦的古民居,社区内游客络绎不绝,追寻历史足迹,重温峥嵘岁月……站在这里,眼前的欣欣向荣令人欣慰和感慨。

红色之火不熄,古民居内话革命精神

在李宅古民居内,几位老人坐在竹椅上纳凉。听说有记者来采访,他们兴致勃勃地讲起李宅古民居的历史。

东阳十大古村落(红遍东阳看古村李宅的发展与蜕变之路)(2)

记者向社区老人采访。

老人们说,李宅是一个有着600多年悠久历史的大村落,其古民居建造年代贯穿明、清、民国三个时期,是东阳传统民居的代表。这些古民居无疑是幸运的,在战火纷飞中保存了下来。现存的花台门、庚楼、尚书坊、集庆堂、十台、李氏宗祠等都保护得比较完整,现在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抗战时期,很多东西都被毁掉了。李宅古民居之所以能好好保存下来,多亏了李谷香。”老人李德喜说,李谷香曾经参加过辛亥革命,会包括日语在内的多国语言,他的生意做得很大,交际甚广。日军来到李宅后,曾烧了一栋房子,据说还要烧古民居。于是,李谷香积极和日本人周旋交涉,最终保全了古民居。李谷香做的这些事情,李宅人非常感激。

当天,记者跟随李宅社区主任李康红,用脚步丈量古民居的角角落落。现在的古民居内设置了雷锋连长馆、军人馆,用图片、文字等述说革命故事,重现过去那段峥嵘岁月。走着走着,我们来到文昌阁,墙上写有一些红色标语,数十年过去,字迹仍能辨识。

从过去到今天,李宅共有登记在册的军人159名。为什么有这么多人从戎?李康红说,日军在侵华战争中,纵火烧房,抢劫掳掠,李宅人也深受其害,很多热血男儿选择从军报国,誓要赶走侵略者。现在的李宅人,仍然继承了老一辈的革命精神,敢打敢拼,有着浓厚的爱国热情。

“李宅人不仅踊跃参军,还积极拥军。每逢春节、建军节等节假日,李宅社区都会组织志愿者前往驻地部队慰问。”李康红说。

守住绿水青山,李宅人走出“致富路”

东阳十大古村落(红遍东阳看古村李宅的发展与蜕变之路)(3)

这些年,李宅守住绿水青山,大力发展古民居休闲、花灯产业,打造水果采摘游,走出了一条“致富路”。

古民居餐馆投资合伙人——这是烤羊师傅潘桂金的新身份。潘桂金在我市经营烤全羊生意很多年了,如今他来到李宅古民居,与他人合伙办起了名为“桂馥楼”的餐馆。潘桂金说:“李宅的环境好,在古建筑里喝茶、吃饭是一种享受,因此不用吆喝,客人就会自己找上门来。”

看中李宅环境优势的不仅仅是潘桂金,这些年来,不少本地居民在社区内开起了餐馆,做起了生意。李宅山环水绕,又有古民居、花灯等特色资源,社区便把环境优势视作发展的不竭动力。

东阳十大古村落(红遍东阳看古村李宅的发展与蜕变之路)(4)

有景有味的李宅古建。

李康红介绍,这些年,大家深深意识到,只有环境变好了,游客才会来,村庄才能得到发展。之后,李宅开展轰轰烈烈的小城镇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实施道路白改黑、街面房立面改造等工程,还建设了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公共厕所等配套设施,大大改变了李宅的面貌。近年来,到李宅逛古民居、赏花灯的人络绎不绝,每年游客量达到近80万人次。

为了振兴集体经济,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李宅大力开发花灯产业。去年,李宅社区成立了李宅荷花灯文化艺术传播(东阳)有限公司,聘请了专业的设计师、设计团队制作荷花灯。同时,还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社会主业核心价值观元素纳入到荷花灯中进行展示。现在,李宅荷花灯已走出东阳,承接了贵州遵义、四川什邡、安徽蚌埠等多地的花灯业务,开拓了市场,也打响了知名度。

东阳十大古村落(红遍东阳看古村李宅的发展与蜕变之路)(5)

社区入口处的牌坊上写着“花灯小镇”。

李宅有一个山头,之前一直荒废着,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去年,李宅社区将其进行流转,承包给了水果种植户经营。现在,山头上已经种满胡柚、杨梅、李子等果树。明年,这些果树上就会结出一个个诱人的果实,等待游客前来采摘。

传承红色基因,各项工作党员冲在前

清理房前屋后的杂物,打扫社区环境卫生,给花坛除草……每当社区开展各项工作时,总有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社区还将每个月的16日定为党员学习日,让党员学习新形势下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正是靠着这样一批模范带头的党员干部,李宅社区才有了如今整洁、美丽的面貌。

东阳十大古村落(红遍东阳看古村李宅的发展与蜕变之路)(6)

在李宅社区内,记者见到了88岁的老党员李品龙。他于1953年入党,有66年的党龄。李品龙老人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当过侦察兵。抗美援朝结束后,他在部队里担任过班长、排长,最后退伍返乡。

战火纷飞,给李品龙老人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也将红色精神根植于他的心中。这些年,他积极主动配合社区开展工作,还动员亲友共同支持社区工作。虽然年纪大了,老人仍时不时拿着扫把,打扫道路,为社区建设出力。他说:“党的政策方针需要我们每一位党员支持,我们绝不能做违反党规党章的事情。政策下来了,我们党员要带头做好,这样才能给其他人作榜样。”

69岁的老党员厉祖荣也是一名退伍老兵,更是社区工作积极分子。他长期活跃在社区工作一线,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党员就是要活到老,干到老。我们带头做,群众才会跟着做。”厉祖荣说。

此次李宅之行,我们看到革命精神一直在传承和延续,革命的号角声依然嘹亮。党员干部血液里流淌着红色的基因,他们始终心向党、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他们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群众一起苦干实干,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社区,让群众的生活越来越红火。

访志士故居 忆往昔岁月

东阳十大古村落(红遍东阳看古村李宅的发展与蜕变之路)(7)

“这三间就是爷爷曾经的住处。”8月15日,我们在李谷香孙女李小宝的带领下,来到了李谷香的故居。

李谷香故居建于其少年时期,这幢青砖灰瓦、颇重装饰的旧居伴随他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

李谷香青年时随父母迁居杭州,以工商为业。24岁时,李谷香入武备学堂,结交同盟会、光复会的革命志士共图义举。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身在杭州的李谷香积极策划光复浙江,通过财力物力给予支持,开展活动。

故人已逝,故居依存。李谷香故居为四合院,正屋五间,坐北朝南。重檐硬山顶二层楼屋,穿斗式构架,后堂三间,檐柱设狮鹿形牛腿;左右厢房各五间。门窗饰席纹、几何纹拼花等。次间与稍间有青石券门相通,券门雕刻勾云纹、人物花草等,雕琢精致。门楣上分别书有“濯柳”“纫兰”的九叠篆。

东阳十大古村落(红遍东阳看古村李宅的发展与蜕变之路)(8)

李宅社区内至今仍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古建筑。

“李宅能有这么多古建筑得以完整留存于世,谷山伯功不可没。”我们从城东街道李宅社区老协的老人们口中得知,村人习惯叫李谷香为“谷山伯”,通过他的交涉斡旋,李宅的古建筑和乡情多次免于劫难。

1937年,“七七”事变引发了全国抗日战争,接着“八一三”淞沪战争爆发,李谷香在上海的腿庄、纱厂等资产毁于战火。是年12月,杭州沦陷,李谷香感到环境愈发恶劣,故毅然抛弃杭州资产,回到李宅居住。1942年9月东阳沦陷,敌伪军接连几次上门请他出任东阳维持会长。面对威胁、利诱,李谷香不为所动,以年老多病拒之。敌伪拉拢之心不死,却不敢得罪他。但凡有人被日伪军抓去,家属托李谷香去说情,都能把人放回来。李宅一带日寇暴行较少,老百姓都感激李谷香。

李谷香的事迹多从老人口中代代相传,是因他从不炫耀他参加辛亥革命的光荣历史和与大人物的交往,曾经拥有的资产毁于战火,他也无留恋痛惜,回到李宅自甘布衣蔬食,过俭朴清苦生活而怡然自得。

据村中老人所说,李谷香身处华贵环境,却始终视财物如鸿毛,更注重个人品行旨趣的修炼。李谷香对待乡人热情款待,尽力周全。在杭期间,凡东阳人找他办事或求助,不分衣冠人士和赤脚草鞋,他均态度和蔼,慨然帮忙的同时,还为乡人招待食宿。

解放后,李谷香是著名的开明绅士。1950年出席浙江省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不幸卒于会所。“母亲从小就会给我讲外太公的故事,村里人也会经常追忆他的往事。”今年65岁的李克敏是李谷香的外曾孙,他在年少时曾听母亲说,李谷香去杭州参加浙江省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时,身体并不是很好了,但他不听家人劝阻,依然坚持前往,只是希望能以老迈之躯再为国家做点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