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皮影最出名的村(腾冲非遗又添新荣誉)(1)

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腾冲“非遗”又添两个新荣誉:第四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刘永周荣获文化和旅游部表彰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佤族清戏传承人王祖芳荣获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腾冲皮影最出名的村(腾冲非遗又添新荣誉)(2)

为了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2005年12月,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2016年9月,又决定自2017年起,将其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为“多彩非遗,美好生活”。

腾冲皮影最出名的村(腾冲非遗又添新荣誉)(3)

“非遗”,全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刘永周和他的皮影戏

腾冲皮影最出名的村(腾冲非遗又添新荣誉)(4)

刘永周,艺名文峰山人,男,汉族,生于1944年12月,腾冲市固东镇顺利社区刘家寨人,是腾冲皮影戏唯一的国家级传承人,享有盛誉的民间艺术大师。

腾冲皮影最出名的村(腾冲非遗又添新荣誉)(5)

从刘永周的曾祖父算起,刘氏一门从事皮影的制作与表演已有四代,是名副其实的皮影世家。刘永周是伴着皮影音乐的优美旋律长大的,日复一日的耳濡目染,使他还在幼年便已深深地爱上了皮影戏。在父亲及其队友的言传身教下,他的进步相当快,经过几年辛勤努力,他脱颖而出,成为刘家寨皮影戏又一重要骨干,影响日渐扩大。正当他雄心勃勃,立志为发扬光大腾冲皮影事业而大显身手时,史无前例的“浩劫”开始了,皮影戏被打为“四旧”、“封资修”,扣上宣传“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帽子,横遭摧残,父亲刘定忠因受到冲击忧愤而死,皮影戏被迫中断了活动。

腾冲皮影最出名的村(腾冲非遗又添新荣誉)(6)

改革开放后,文艺百花园春回大地,腾冲各地的皮影组织逐渐恢复起来,在各级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心有余悸的刘永周又逐渐操起了旧业,并以刘家寨皮影第四代传人的身份,挑起了整个皮影队的重担。在搭档刘定三的热心支持和积极参与下,团结了刘上润、刘定约、李会伦、刘永镜等艺人,搜集修葺了散佚的老靠子,赶制新靠子,积极寻找、编写剧本,添置伴奏乐器,沉寂了多年的皮影戏又焕发出迷人的色彩。好景不长,随着改革开放的日渐深入,在市场经济大潮和影视、录像、互联网及外来文艺的冲击下,刚获新生的皮影艺术顿时变得七零八落,活动圈子越来越小,观众越来越少,皮影组织逐步改散,艺人纷纷改行,靠子束之高搁或逐步散失。但他和队友刘定三等人始终坚持着皮影的制作和表演,顽强地为这一古老艺术保留着最后的种子。

腾冲皮影最出名的村(腾冲非遗又添新荣誉)(7)

刘永周有极丰厚的历史学、社会学知识。他的记忆力好得惊人,对诸多历史演义故事和话本小说故事,他几乎过目不忘、耳熟能详。他能够熟练地表演封神戏、列国戏、三国戏、水浒戏、西游戏、说唐、说岳、薛家将、杨家将等连台本戏,约三、四百出。剧目题材丰富多彩、故事情节曲折动人,人物形象个性鲜明,表演操作灵活自如、唱腔圆润优美,对白生动风趣,给人以很高的艺术享受。以刘永周和刘定三为主角的刘家寨皮影表演队,表演足迹几乎遍及腾冲的绝大数村寨,并多次到梁河、盈江、芒市、瑞丽、陇川、保山、昆明等地演出,无论到哪里表演,也不管表演什么剧目,总要吸引不少的观众,特别是中老年观众,更是如痴如醉。

腾冲皮影最出名的村(腾冲非遗又添新荣誉)(8)

随着腾冲皮影戏的声誉和影响的不断扩大,县内外很多企事业单位和爱好皮影的人士,都邀请刘永周和他的皮影队去演出。2007年,腾冲丝路碧玉文化旅游公司还与表演队签约,常年在县城越州食府为中外游客演出。2015年,他和儿子刘安逵、孙子刘朝侃在高黎贡国际旅游城建成了集皮影戏的教育和培训,皮影靠子的生产、展示和销售,皮影戏剧目的编创和演出为一体的刘永周皮影馆。运营两年多来,取得了初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影响日渐扩大。

腾冲皮影最出名的村(腾冲非遗又添新荣誉)(9)

腾冲皮影最出名的村(腾冲非遗又添新荣誉)(10)

腾冲皮影最出名的村(腾冲非遗又添新荣誉)(11)

腾冲皮影最出名的村(腾冲非遗又添新荣誉)(12)

腾冲皮影最出名的村(腾冲非遗又添新荣誉)(13)

腾冲皮影最出名的村(腾冲非遗又添新荣誉)(14)

腾冲皮影最出名的村(腾冲非遗又添新荣誉)(15)

腾冲皮影最出名的村(腾冲非遗又添新荣誉)(16)

除了精湛的表演技艺外,刘永周也是皮影设计和制作的大师。他设计、制作的皮影靠子(供表演的皮影人物和道具,当地俗称靠子),既重视继承先辈传统,又敢于大胆革新,使靠子的构图和着色更趋完美,图案雕镂更加考究,线条更加精细,整体形式更加华丽和严谨。这些靠子雕刻精美,形象逼真、百人百脸、百物百样,构思匠心独运,造型夸张风趣,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已引起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收藏家的普遍关注。近年来,刘永周和子孙、徒弟们将皮影靠子作为特色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进行开发,培植和发展皮影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15年,他与儿子刘安逵、孙子刘朝侃在高黎贡国际旅游城建成了集皮影戏的教育和培训,皮影靠子的生产、展示和销售,皮影戏剧目编创和演出为一体的刘永周皮影馆。运营以来,取得了初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影响日渐扩大。

腾冲皮影最出名的村(腾冲非遗又添新荣誉)(17)

腾冲皮影最出名的村(腾冲非遗又添新荣誉)(18)

刘永周是个技艺比较齐全的民间艺术家。他酷爱各种民间艺术形式,对雕塑、音乐、绘画等广有涉猎,并有很高的艺术造诣。腾冲几乎所有的名山古刹、寺观庙宇,都供奉有他塑的神圣仙佛。他还在许多佛寺道观、公共场所、农家庭院,甚至邻国缅甸留下了难以记数的壁画,他的农民画作品曾参加省里的展出并获奖。作为刘家寨洞经队的骨干,他还能熟练地使用洞经演奏的大多数乐器。对汉族民间各种民俗活动的仪式程序,他也极为熟悉。他保存的很多皮影剧目及与之相关的实物资料,为研究汉文化特别是传统艺术从中原向西南边疆乃至向东南亚的传播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实证,对研究腾冲皮影和曲艺发展史,乃至社会人文发展演变也具有极重要的参考价值。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还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收徒弟等方式,把自己所掌握的相关知识及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出来,为腾冲皮影戏的传承和保护,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腾冲皮影最出名的村(腾冲非遗又添新荣誉)(19)

腾冲皮影最出名的村(腾冲非遗又添新荣誉)(20)

“堪称一绝”的皮影制作与表演,使刘永周获得了许多殊荣。1998年,在云南首次民族民间美术艺人调查中,被授予“云南省民族民间高级美术师”称号。2003年,以他和刘定三为骨干的刘家寨皮影剧团作为西南唯一皮影戏代表赴广州参加“金狮奖”全国第二届木偶皮影比赛,参赛的传统皮影戏《西游记——孙悟空大闹天宫》,荣获表演(综合)铜奖,他和队友刘定三同时获造型制作奖。2005年4月,凭借传统皮影戏《西游记——孙悟空大闹天宫》,荣获腾冲县首届文学艺术政府奖二等奖。2005年6月,他的绘画作品《精忠报国》,参加了纪念中缅建交55周年“中国文化月”系列活动(缅甸仰光)绘画展。2006年10月,被中共腾冲县委、腾冲县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文艺工作者;2007年6月,刘永周被公布云南省首批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1年9月,被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传媒艺术系聘为客座教授。2012年12月被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5年12月,被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授予“云南省百名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突出人才”荣誉称号。2016年3月,荣获保山市首批“永昌文化名家”。2017年11月,被光明日报社、光明网等媒体评为2017“中国非遗年度人物”100人。

永周皮影馆地址

腾冲皮影最出名的村(腾冲非遗又添新荣誉)(21)

腾冲市高黎贡国际旅游城。每天都可以看演出,体验皮影制作与表演。

腾冲佤族清戏传承人王祖芳

腾冲皮影最出名的村(腾冲非遗又添新荣誉)(22)

王祖芳,女,佤族,1969年4月生,家住腾冲市荷花镇甘蔗寨村委会甘蔗寨自然村。王祖芳的妈妈是个文艺爱好者,受其影响,她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14岁那年跟着清戏艺人李家显到县城演出,并在文化馆参加了为期两个多月的文艺培训。1984年,县文化部门对佤族清戏进行挖掘整理,培训、辅导了王祖芳、廖美玲等青年演员,由他们排演的佤族清戏传统剧目《安安送米》,参加了当年腾冲农民文艺汇演,并参加了同年地区文艺调演,获表演二等奖。1985年还到省城昆明演出,受到了上级领导和专家的好评。中国戏曲研究院专家亦深入甘蔗寨,为佤族清戏录音录像,将其正式列入中国少数民族剧种之一。

腾冲皮影最出名的村(腾冲非遗又添新荣誉)(23)

腾冲皮影最出名的村(腾冲非遗又添新荣誉)(24)

腾冲皮影最出名的村(腾冲非遗又添新荣誉)(25)

也许是命中注定的缘分,王祖芳长大后嫁给了李家显的儿子,成为了这个清戏世家的一员,文艺基础比较扎实的她,得到了公公李家显和老艺人沈家兴、杨茂发等人的悉心传授,不几年便成了佤族清戏表演队的台柱子,成了第五代清戏艺人中当之无愧的核心人物。经过多年的勤学苦练,王祖芳的清戏表演技艺日渐娴熟,能较为熟练的表演《安安送米》、《姜姑刁嫂》、《逐赶庞氏》、《芦林相会》、《回朝缴旨》、《加封韩愈》、《文龙辞妻》等传统清戏剧目。表演个性鲜明、声情并茂,形神兼备,唱腔抑扬顿挫,悦耳动听,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给人以很高的艺术享受。

腾冲皮影最出名的村(腾冲非遗又添新荣誉)(26)

腾冲皮影最出名的村(腾冲非遗又添新荣誉)(27)

作为腾冲唯一被正式列入中国少数民族剧种的地方戏剧,佤族清戏的保护和传承已引起了各级政府和专家学者的重视。近年来,王祖芳和她的队友先后为文化部非遗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艺术委员会主任曲六乙先生一行及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联、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云南艺术学院和全国人大法律委《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立法调研组等专家、学者演出,受到他们的高度评价和鼓励。

腾冲皮影最出名的村(腾冲非遗又添新荣誉)(28)

腾冲皮影最出名的村(腾冲非遗又添新荣誉)(29)

王祖芳是佤族清戏重要传承人及表演活动的主要组织者,是对佤族清戏声腔和剧情最为了解的艺人之一,基本掌握了清戏的“九腔十三板”。前年,王祖芳的公公——佤族清戏唯一的国家级传承人李家显因病辞世,佤族清戏的保护和传承的重任落到了她和廖美玲等人肩上。他们经常排练清戏剧目,到周边村寨交流演出,参加荷花镇、腾冲市组织的文艺汇(调)演,积极配合上级文化部门、相关专家学者及省内外部分高校课题组对佤族清戏及佤族风情、民俗等进行的调查研究,搜集整理工作。农闲时节,她就把清戏表演队的演员们召集到村里的戏楼上,教他们清戏唱腔和表演身段。他还村里的小学生中,挑选了十余人,培养佤族清戏的少年接班人,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们已经能唱好几段唱腔了。尽管目前清戏的传承还面临诸多困难。但王祖芳依然用火一样的热情,固守着清戏表演这方静土,顽强地为这一老祖宗留下来的艺术瑰宝保留最后的种子。

腾冲皮影最出名的村(腾冲非遗又添新荣誉)(30)

​文图:段应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