蛏子黄色虫子(怪吓人的好好的海鲜有)(1)

啊!蛏子里有虫子!

这海鲜能吃吗?

蛏子黄色虫子(怪吓人的好好的海鲜有)(2)

爆料:吃蛏子时发现小虫

近日,有网友在微博中发图爆料称在吃蛏子时发现有小虫,内心十分不安,怕对人体有负面影响。

蛏子黄色虫子(怪吓人的好好的海鲜有)(3)

博友在微博中表示她12月16日下午在天津某超市里买了一斤蛏子,看着挺新鲜的。炒制后发现多只蛏子体内有虫,可以肯定的是,一斤里面10个有8个有虫。。。。孩子吃了两只,心里特别不安和愧疚。。。。虽不清楚是什么虫,也无意给超市损誉。。。只想搞清楚虫是什么虫,对人身体有何影响。。。虫的样本已留,求助大家指点。

蛏子黄色虫子(怪吓人的好好的海鲜有)(4)

蛏子黄色虫子(怪吓人的好好的海鲜有)(5)

蛏子黄色虫子(怪吓人的好好的海鲜有)(6)

蛏子黄色虫子(怪吓人的好好的海鲜有)(7)

类似虫子的物体到底是啥?

首先科普一下

蛏子,学名缢蛏,别名"小人仙"属软体动物,是双壳纲帘蛤目贝类动物,生活在海洋之中,为常见的海鲜食材。贝壳脆而薄呈长扁方形,自壳顶到腹缘,有一道斜行的凹沟,故名缢蛏。

蛏子黄色虫子(怪吓人的好好的海鲜有)(8)

照片中的半透明状类似虫子的物体到底是什么?在饭桌上常见的这种普通贝类真的长虫子吗?

记者随后请教了天津农学院副教授李永仁。李老师介绍,微博照片中的“小虫”不是真正的虫子,而是蛏子体内的“胃部搅拌器”——晶杆,它的作用是分泌消化酶,帮助消化,是蛏子的一个消化器官。

李老师表示,晶杆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和蛋白质,除了蛏子外,海螺、蚬子、牡蛎等贝类体内均有。是无毒可食用的正常组织。

蛏子黄色虫子(怪吓人的好好的海鲜有)(9)

晶杆消化作用示意图 图片:物种日历

各地均有类似事件报道

网上也有类似的案例报道,小编在网上搜索后,发现了一些非常相似的所谓“寄生虫”、“透明虫”、“注胶”案例。

蛏子黄色虫子(怪吓人的好好的海鲜有)(10)

案例一:厦门蛏子里也有“透明虫”

据厦门日报报道,2015年厦门市民黄先生在蛏子里也发现许多透明“虫”,这把他给吓了一跳。根据黄先生提供的图片,这些“虫子”几乎是透明的,外形细长,其中一端还带有一些血色。

蛏子黄色虫子(怪吓人的好好的海鲜有)(11)

这些透明“管子”,是蛏子的消化器官。图片:厦门日报

根据图片和描述,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副教授钟幼平介绍,所谓的透明“虫子”其实是蛏子体内的器官“胃部搅拌器”,也就是晶杆。蛏子的晶杆呈半透明明胶样棒状,大约两三厘米长,其中一端大约有四分之一的部分会有血色。由于一般人煮蛏子时,并不会把它掰开来,而等蛏子煮熟后,晶杆已经溶解,所以大部分人都不知道。

案例二:烟台蛤蜊被“注射明胶”

2016年月7月,有山东烟台市民反映在蛤蜊中发现明胶类物体。他用筷子从蛤蜊里挑出了一条半透明物体,他认为这是商贩给蛤蜊注射了明胶,“吓死人了,海鲜还能不能吃了,里面都是明胶......”还有市民反映:“上周买的现成的蛤蜊肉,也是这样子,我也没敢吃,不知道是啥东西!”

蛏子黄色虫子(怪吓人的好好的海鲜有)(12)

烟台市民反映,他用筷子从蛤蜊里挑出了一条半透明物体。来源:胶东在线

经专家介绍,蛤蜊中揪出的白色长条并不是明胶也不是什么寄生虫,而是蛤蜊、牡蛎等软体动物的一个消化器官晶杆。有的晶杆体易溶,如牡蛎,从水中将牡蛎取出后,晶杆体会自行消失;有的坚实难溶,如蛤蜊,这就是市民揪出的半透明物体。

当然,贝类长寄生虫理论上还是有可能的,特别是淡水类水产,这与其生长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所以食用海鲜河鲜等食物一定要煮熟煮透,彻底杀死细菌,不可轻易吃凉拌类的海鲜。

新报记者 张宇尘

新媒体编辑 张宇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