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出高徒,网课选××”“名师直播课就上×××一课”“上网课,用×××”……当铺天盖地的广告袭来时,有几个家长能心如止水?然而,在家长为孩子教育深刻焦虑的背后,高额花销却带不来优质的教育体验。据新闻媒体报道,家长每花1元消费,平台就会投入0.85元在广告营销上。如此的在线教育,的确让人对出手整顿的政策叫好。

在线教育乱象该怎么办(8毛被用来打广告)(1)

在线教育广告花式“霸屏”

“2到8岁学什么?学思维,学英语......”电梯间、地铁里,在线教育的广告循环播放,有媒体报道,在春节前,在线教育企业已经将北京5环以内公交站台的暑期广告位抢订一空,总计8000块站台广告牌,北京国贸站东西8个牌子,往往会引发多家企业争抢,以至于运营商将其分拆进了8个套餐中。

而杭州网也在当地做了一项测试,在一个中心商业区,15分钟走过1200米的路程上有11块广告牌上登的是在线教育广告,涉及四家企业,“每天上班等电梯看网课广告,中午出去吃饭看网课广告,晚上回家小区电梯里还是网课广告”,有网友向媒体吐槽。

而这还只是线下,线上的流量争夺鏖战犹酣,《奇葩说》、《向往的生活》里有作业帮,《王牌对王牌》、《欢乐喜剧人》、《我就是演员》里是跟谁学旗下的“高途课堂”,猿辅导赞助了《最强大脑》,几乎所有的热门综艺,都有在线教育的影子,相关统计显示,2020年,有37个在线教育公司与综艺节目合作,参与节目数量达到69档,同比增长213.6%。

有网友调侃:"难道我是在在线教育广告里看综艺吗",另外,社交平台更是网课企业们攻城略地的主战场,有数据显示,2020年9月初,几家头部在线教育机构仅在抖音平台上的日均投放额都超过了300万元,猿辅导投放额最高,到10月中旬,这一数字被更新为近1400万元。

有媒体做过统计,2019年,每刷10条短视频,就可以看到一则在线教育的广告,而到了2020年暑假,这个数字变成了5条。

资本“套牢”教育受害者是学生

铺天盖地的广告背后是“烧钱”,同时也是“圈钱”,甚至是“骗钱”。教育被资本绑架伤害的是教育本身。

“我很喜欢当老师,我知道教育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有时候主讲老师讲的内容太偏重应试技巧了,我就会重新录一些讲解视频。”华言说,但是这样的做法必须保证自己的“动作”不能落后于其他同事的“动作”。华言所说的“动作”就是在续班关键时期应该完成的那些电话及各种营销活动。

“我们的工作时间通常是下午开始半夜结束,如果再录视频,经常要熬到夜里两三点,时间长了自己的身体就不允许了。”

“线上加线下,实体加虚拟,口灌加电灌,学校加社会。”刘希娅表示,“现在,教育类的在线培训已经形成了人工智能学习产品与校外培训、媒体甚至部分学校、教师的经济利益链条。”刘希娅说,疫情期间各类学习类App与线上学习平台大规模涌入市场,但目前大部分产品形态为“互联网 教育”而非“教育 互联网”,由此导致了一系列教育问题。

刘希娅指出,快餐式、浅表式学习会惰化学生思维。如线下大量学生在遇到难题时为了快速获取答案,可直接在“某某帮”上搜索答案和解题过程,失去了完成作业的意义,甚至部分应用还可模仿本人笔迹直接代替抄写。

“再如,部分在线学习教师授课注重公式套用,并不讲解公式原理。部分线上教育产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有待论证,存在知识点明显错误的现象,甚至出现同一道题输入3个不同App,得到3个不同答案的情况,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刘希娅说。

官方出手政策走向趋严

乱象丛生引发社会的关切和家长的疑虑,推动校外教培的管理政策一一出台。

2021年初,合肥、福州等多地已经出台新规,直指教育培训机构“预付费”问题。2月,教育部又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校外培训机构超前超标培训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培训机构“退费难”“卷钱跑路”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2021年将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从严审批培训机构,强化培训内容监管,规范培训服务行为。

从3月开始,北京多个区加强教育培训市场的整顿,针对复课的校外教培进行严格审核,这也是北京1月暂停所有线下教育培训后推出的组合拳整顿措施。

来源:新浪科技、中国青年报、中国金融网、澎湃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