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结婚那些事之(三)

——大大咧咧闹洞房

文/张晓科

扶风县订婚习俗(扶风结婚那些事之)(1)

​ 

 记得九十年代的家乡,腊月时节一对对新人喜结良良缘。热热闹闹的拜过天地,携手共进洞房,新娘要跨过的最后一道坎子就是——大闹洞房了。

  那年村中一位大哥结婚,院中宾朋满座,席间杯起盏落,人人一醉方休。

  下午日落夕阳,待到席散宾归,院中又该忙开了;

  拆帐撤篷的,

  涮洗碗筷的,

  归还桌椅的,

  整撸礼单的。

  前来帮忙的我们四五个年轻娃,又跑前跑后归还东西,等到一切活干完了,个个如释重任,相约一起去闹洞房。

  家乡扶风自古民俗,大喜之曰,年青人闹洞房,就应了那就俗语:   "爷爷孙子——没大没小",可以肆无忌惮的胡说乱谝。

  新娘则好似"染缸中的衣物——任人摆布”,自已也得陪个笑脸相迎,就图个热闹、吉利、喜庆。

  三天过后,那就一是一、二是二,事事必须正规正矩的行就。

  瞅着新房门框上贴着一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同莲理枝"大喜对联,揭起绣有鸳鸯戏水的大红门帘我们一伙鱼贯而入新房。

  明晃晃的电灯,把房间内所有的一切照得漂亮醒目。窗户、柜子、床头都贴满了一对对大红喜字,满荡荡的喜气荡在新房中。

  不知谁说了声:"新人,给八爷倒杯水,今个把人忙得晕头转向,水也没顾上抿上一口”。话起声落,炕边上坐着的一溜长行,八九岁的小娃娃们个个张嘴哈哈大笑起来。

  我心中也叽咕纠结起来:“明明平辈还真敢开口,没大没小的让新娘把自己叫亲爷"。

  新娘面带笑容依柜而立,正准备给我们倒水,一起的碎虎发话了,只见她唉声叹气的说道:   “唉新娘,为了娶你真是磨破嘴,跑断腿,晚上打磨子,白天压挂面,借桌子还椅子。今天一整天又是手端大盘、席席上菜,看衣服都挂花了,说着他抬起一只胳膊,腋窝下撕开一条长长露着棉贺的线缝,惹得新娘“扑哧”一声喷笑出声。

  “咱现在是有人疼,没人爱,没媳妇、没娃光杆一个"。碎虎又接着说道:“唉,看我们哥们都这么辛苦,累死累活的,大东西就不要了,总得给我们每人一个小物件 ——擦嘴的手帕的吧!”。

  我们几个也在一旁敲着边鼓,帮腔说道:“粪堆上的牛屎——不用将(讲)。人家新人早都准备的平平托托的,看把你急得”。

  看到我们这样一讲, 新娘面露难色,几分尴尬的笑答道:“你们咋就不早来呢?准备好的新手帕早已散得尽光了,等会让新郎每人补一条就是了。”   “新娘别哄我们了,柜子多的是”,碎虎挤眉弄眼的说道。

  无奈中的新娘连忙将手伸进自己大红棉袄的衣袋中,随手拿出一块崭新的手帕说:“就剩下我用的这一个。"

  精灵的碎虎顺手拿过手帕,真是个天造的人才,他把那手帕随手一抖平平展展,慢悠悠的递到鼻子跟前,如痴如醉的轻轻吸气闻了一下,连夸道:   "啊,啊新娘的手真香,把人都快香得一塌糊涂啦。"站在一旁的小娃们,个个嘻嘻哈哈的凑起热闹大笑不止,逗得新娘心底一悦抿嘴一笑。

  碎虎又把手绢重新折好,随手往自己上衣口袋一塞,顺口说道,"新人,谢谢啦!"   我们随同而去的几个人,真是羡慕得要死。同道而至独独就别人得了好处,心里一万个不服气。

  不知谁随口说了句:“见一面分一半吗”。   碎虎半开玩笑的道:“那边凉快歇那边去,没看见新娘亲手送给咱的吗”。   逗得新娘人面桃花,春风一笑,房内小娃大笑不止。   拿了好处,碎虎也不好意再刁难新娘子,知趣的退在一边去了。

  这会儿该黑娃发话了:“新娘我也同样没日没夜熬了几天,别人得了好处拿了礼物,可要一视同仁,一碗水要端平,千万可别一个巷子做两样事。那我们几个咋办呢,要等到猴年马月不成。”   说得新娘真的心生歉意,道:"等会打发人给你们买过来,人人有份,不会忘了你们的好处的"。

     黑娃那是真心索要手帕,只是找个理由来闹闹罢了,又假仁假义的说道:   "怪就怪咱们是一家人都姓张,八百年前还在一个锅里搅过勺把呢。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看人面看神面,看在我哥面上,兄弟就不为难你了。简单得狠,给兄弟点根烟就完事了,兄弟立马撤"。

  黑娃这 一举动,严然挥师百万的大将,气宇盖天,威武谁比,句句气度不凡。     说得新娘万般感激不尽,心中暗想“还是这个黑娃挺懂事,也不为难我"。

  只见黑娃从口袋里摸出一根带嘴的猴烟,故作恭敬的双手递给新娘。

  新娘忙说:“你叼嘴里,我给你点就是了。   "那哪能行呢?得让嫂子您自己点燃,那烟抽起来才有慈有味,香美无比”。

  新娘见推脱不掉,只好别别扭扭的把烟轻轻咬在唇边,侧过脸去,拿上火柴,轻轻地划燃一根,慢慢的递到嘴边的烟头上。

  围在一旁俏皮的小娃娃们,不知谁轻轻吹了一气,火随风摆,一下熄灭了。

     新娘接着又划燃了一根火柴,刚递到嘴边,旁边不知谁又猛地打了一个喷嚏过去。   "啊嚏"火苗顺着那强劲的风势,拦腰被折,又被瞬间被吹灭。旁边的一群娃们只是得意忘形的"嗤嗤”傻笑不停。

  受娃们耍消一番的新娘,被逼无奈一狠心背转身去,猛划一根火柴,双手紧紧罩住火苗放在烟头,狠吸了两口,转身忙递烟给黑娃。  

 机灵的黑娃就是满嘴“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打着岔,说东道西,胡拉被子乱扯毡,根本不去伸手把烟接过来。

  "哦,新人还说不会抽烟,烟瘾大到那里去了,大家看到了没有,鼻子跟县上(胜利厂)那高烟囱一样,烟山雾罩,千万可别再把消防车引到咱张家底来了。”  

 身旁的一群小娃们听得竟是傻笑一阵,我们大家个个心知肚明,他是在故意拖延时间,等待那微弱不堪,细如游丝的烟头火星熄灭。果不期然,黑娃接过烟吸了两口,烟头没有半点火星。

  黑娃故作惋惜地说道“咋搞的?烟咋会灭了呢"。他那滑稽的表演,把本来心有愤气的新娘又逗得笑了起来。

  黑娃又把另一根烟递了过去。吃了哑巴亏的新娘,这次把香烟叼在嘴里,猛转过脸去,“嗖"的一声麻利的划燃火柴,对准烟头,扎扎实实的狠劲吸了两口,烟头燃起红红的一圈火星,然后转回身来,面带微笑双手恭恭敬敬的把烟递了过去。

  黑娃嬉笑着接过烟去,吸了一口,高兴地眉飞色舞,笑道“好香啊,新娘的嘴咋就是这么香,大家闻到了没有?"   身边的那帮小孩,齐声大喊“香,新人香得太,"逗得新娘又抿嘴细笑起来。

  外边的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我们几个另有别事,走出洞房。新房中那一群小娃们还在向新娘要糖,要果,阵阵嬉笑传至窗外。

  年年逢腊月,岁岁迎新春。在我的记忆中,腊月是最开心最热闹最喜庆的美好日子。   一帮年轻人总会大大咧咧,没大没小热闹闹去闹新人洞房,瞎说胡谝图个喜庆,图个热闹,更是对一对对新人的美好祝福 :

  “祝福他们长相厮守,白头到老,今生今世幸幸福福,美美满满直到天荒地老的那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