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辉,最近在后台收到了一条留言:
没想到还是有小伙伴们没有搞清楚7日年化收益和年化收益的区别,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唠唠这个事情
年化收益率是什么?
昨天有同事很高兴地和我说,她买到一只好基金,一个月就涨了10%。
我自己也有定投基金,3年来收益率达到90%,那么同事1个月收益 10%,我3年收益90%,哪个收益更高呢?
看起来90%更高,但时间要长很多,这个时候要比较的话,需要一个兼顾时间和收益的统一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我们经常碰到的年化收益。
所谓的年化收益,就是把当前的收益转算成年收益来计算。
比如我同事1个月赚10%,一年是12个月,那么换算成年收益就是10%×12=120%,年化收益率就是120%啦。
我3年收益90%,换算成年化收益率就是90%÷3=30%,年化收益就是30%。
这么算下来,同事的年化收益率是我的4倍,完全被吊打。
但这个就是年化收益率,很多理财产品都会用它来表明收益的高低。
那么问题来了,看到高年化收益率的理财产品,就可以无脑入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
年化收益的两个坑
年化收益只是一种理论收益,不代表实际收益就一定有那么多,但是依然还是顶不住有人借着年化收益来忽悠投资者。
下面讲讲两个关于年化收益的误区。
1、短期的高年化收益误区
还是用回上面我同事的例子,1个月收益10%,换算成年化收益高达120%。
听起来很震撼,但这个是很难持续的,总不会每个月都有10%的收益吧。
再举个极端的例子,假如你买了一只股票,当天就涨停了(涨幅10%),如果换算成能年化收益,就是10%×365=3650%,36.5倍!
这个时候如果跟别人去吹嘘说你年化收益高达36.5倍,是不是很滑稽?
股票不可能每天涨停,再说一年的交易日都没有365天呢。
所以短期的高年化收益不代表收益真的很厉害,因为没有持续性,投资毕竟是一次长跑,中间偶尔跑得快,不代表能更早跑到终点。
2、长期稳定的“低年化收益”其实并不容易
股神巴菲特从1965年到2014年这50年间,年均收益率是21.97%,也就是年化收益是21.97%。
听起来堂堂股神也不过如此,很多炒股的人有时候1个星期的收益都不止这个数,但关键是巴菲特能持续50年保持这个收益率,这个复利效应太可怕了!
我用计算器算了一下,假设本金是10000元,年化收益21.97%,时间50年,到期本金 收益是2亿多,总收益率就是2万倍!
所以即便年化收益不高,如果能长年保持稳定的话,在复利效应下,总收益也是非常可观的。
所以我们不要被短期的高年化收益所迷惑,也不要低估了长期稳定的“低年化收益”的复利效应。
年化收益是衡量各个理财产品收益高低的标准,那么除了年化收益率,我们还要注意什么呢?
敲黑板划重点,对于余额宝这些货币基金来说,还有2个衡量收益的标准,就是7日年化收益和每万份收益。
所谓7日年化收益,就是根据最近7天的收益,来换算成年收益,跟年化收益是一个概念,只是用最近7天的收益来计算的。
假设最近7天收益率是A,那么年化收益=A÷7*365。
因为7天的收益可能会受到一些短期因素的影响,所以这里提醒一下:
各个货币基金的收益其实是差不多的。
如果碰到某只货币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高出同类基金很多,那么这个收益率基本上不可持续的,也不必为了短期的蝇头小利就去买这只基金。
货币基金还有一个衡量收益率的指标是万份收益,就是买10000份基金份额的收益。
因为货币基金的净值都是1元,所以10000份基金份额就是10000元,万份收益就是买10000元,当天能获得多少收益。
比如余额宝的万份收益是0.3903,1年收益就是0.3903×365=142.5元。
那么年化收益是142.5÷10000×100%=1.425%,而余额宝的7日年化收益是1.427%,两者相差无几。
所以方便起见,我们通常都是看7日年化收益,比较起来方便一些,一眼就能看出跟其他理财的产品收益孰高孰低。
写在最后
总结一下,年化收益是衡量各个理财产品收益高低的一个标准,计算方法是把当前收益换算成年收益。
年化收益是一个理论收益率,不是实际收益,所以要警惕短期的高年化收益误区,同时不要低估长期的“低年化收益”带来的复利效应。
最后货币基金还有两个收益率指标,就是7日年化收益和万份收益,两者实质是一样,看一个就够了。
通常都是看7日年化收益,而7日年化收益也是年化收益的一种,是用最近7天的收益率来换算成年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