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东坡肉”,小伙伴们是不是脑海里立马出现下面的景象。色泽红亮,味醇汁浓,入口香糯、肥而不腻。

东坡肉是苏东坡在哪儿创造的(揭秘东坡肉背后的暗流涌动和豁达乐观)(1)

东坡肉

这道菜,听名字就知道,和大诗人苏东坡有关,相信了解苏东坡的人都知道,苏大学士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还是一枚高深“吃货”,在他的诗词中,关于吃就有五十多首。被东坡居士歌颂的荔枝、龙眼、河豚、鲈鱼、生蚝、羊蝎子……每一道美食,几乎都有故事。我们今天就来说说这道东坡肉背后的缘由。

要说我们的苏大学士,真的是才高八斗,文采风流,当年欧阳修作为主考官捡了苏轼的文章都禁不住拍案叫绝,说应为此学子让路。但偏偏,苏大学士的仕途又是多灾多难(见下图),今天我们说的这道东坡肉,就是从他遭遇的“文字狱”开始的。

东坡肉是苏东坡在哪儿创造的(揭秘东坡肉背后的暗流涌动和豁达乐观)(2)

提到文字狱,我们最先想到的是肯定是明清,那时候对思想管控严密。而宋朝一直是重文轻武,怎么也会发生文字狱呢,还是发生在大文豪苏轼的身上。这就得从当时北宋的政治环境说起了。

东坡肉是苏东坡在哪儿创造的(揭秘东坡肉背后的暗流涌动和豁达乐观)(3)

在我们看《清平乐》的时候,就知道,宋仁宗赵祯时期,就由范仲淹、富弼等人推行过变法改革——“庆历新政”。目的就是变革朝廷“三冗”弊政。但可惜变法失败了,范仲淹等人被贬。但“庆历新政”为后面的王安石变法做了投石问路的准备。

东坡肉是苏东坡在哪儿创造的(揭秘东坡肉背后的暗流涌动和豁达乐观)(4)

范仲淹剧照

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 ~1077),由于“三冗”弊政更大,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宋神宗赵顼是一位很有抱负的君主,为了改变当时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开始大力支持王安石变法,但是王安石变法理念虽好,具体实行起来却因为所用非人,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引起社会动荡,最终导致变法失败。

神宗不甘心变法就这样失败了,亲自上阵主持新一轮变法,史称“元丰改制”。好巧不巧的,元丰二年(1079)三月,苏东坡由徐州调任太湖滨的湖州。他作《湖州谢上表》,有一句牢骚话

"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句中"其"为自称,他以自己同"新进"相对,说自己不"生事",就是暗示"新进"人物"生事"。就被新党抓住了把柄,说苏轼"愚弄朝廷,妄自尊大"。对皇帝和朝廷变法不满。

东坡肉是苏东坡在哪儿创造的(揭秘东坡肉背后的暗流涌动和豁达乐观)(5)

神宗正因变法不顺利,憋了一肚子火没处撒呢。苏轼因小人陷害,等于直接撞神宗的枪口了,正好被皇上拿来杀一儆百。

因为告发苏轼的是御史台的两个御史何正臣、李定。审理此案也在御史台。又因御史台官署内遍植柏树,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人们就经常把御史台称作“乌台”。所以苏东坡此案被称为"乌台诗案"

再说回王安石变法,变法肯定要触及到某些人的利益,于是出现了反对变法的”旧党“(司马光、欧阳修)。“旧党”和“新党”的辩论就从政见不同变成了人身攻击、争权夺利、排除异己,这样一来栽赃陷害、造谣生事等下作手段自然就有人使出来了。

东坡肉是苏东坡在哪儿创造的(揭秘东坡肉背后的暗流涌动和豁达乐观)(6)

苏轼 剧照

苏轼本人其实并不反对变法,但是性格太过直率,在一次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得罪了“新党”,被赶出京城。后来由徐州调任湖州,他作《湖州谢上表》,其实只是例行公事,略叙为臣过去无政绩可言,再叙皇恩浩荡。没想到就是因为这首诗,让自己成为了这场‘文字狱’的主角。

说白了,苏轼就是新、旧党争的炮灰。

结果,北宋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四十多岁的苏轼,因“乌台诗案”差点丢掉性命。在被关押一百多天后,他被贬至黄州,担任一个毫无实权的小官。

薪俸微薄,苏轼只能精打细算着过日子。每个月,一家二十几口人,只有四千五百钱可用。他将这些钱分成三十份,挂在屋梁上,每天用画叉挑下其中一份用。

东坡肉是苏东坡在哪儿创造的(揭秘东坡肉背后的暗流涌动和豁达乐观)(7)

当时,富裕点的人家都喜欢吃羊肉,但苏轼实在太穷了,买不起羊肉,又实在是想吃肉,哎,发现黄州这块的猪肉很便宜,,达官贵人不稀罕吃,平民百姓又不会什么好的方法烹饪。这可给“吃货”苏先生找到一条美食创作之路。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苏轼《猪肉颂》

东坡肉是苏东坡在哪儿创造的(揭秘东坡肉背后的暗流涌动和豁达乐观)(8)

“吃货”苏大学士的形象,似乎与“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形象不太符合。但其实这正是东坡先生的豁达、乐观的人生境界。

懂得“吃”既是对生活的热忱,也是对生命的尊重。“人生如逆旅,你我皆是行人”

越是世事艰难,越应豁达处事,吃肉,读书,写诗,做赋,助人,悦己,如东坡居士一般,“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