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就已知总数,求分项数的数学题,女儿老是出错的辅导过程,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我也很是欣慰。
在辅导女儿的作业中,我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就是每当我守在女儿身边看她做作业时,遇到问题,她总是会询问我:“这样做对吗?”在得到我回答:“你自己看”时,总是犹豫不决得不肯下笔,或是很不自信地写下的答案,再询问我是否对了。虽然我时刻压抑自己发表言论,可每当看到她写错时,我还是忍不住上去辅导一番,你们是不是也有类似经历呢?
为此我也苦恼了好久,也因此还和几个家长讨论过,后来又去书店买了这方面的书籍,希望自己能弄懂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孩子对自己的不自信还是孩子惧怕父母而做出的一种表现呢?
后来通过和孩子交流,结合书里的知识,我总结出了几点自己的认识,今天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帮助到您,毕竟在教育孩子这条道路上没有标准的模版,都是在摸索着前进。
我觉得孩子在做题的时候总是询问对吗,这是一个对结果的询问,说明孩子在意的是结果。就像我女儿,在电脑上做题时,只要电脑提示她做的对,女儿就非常高兴。虽然有时是蒙对的,她也很高兴,她一般不在意过程,只注重结果。对了就高兴,错了就不开心。
尤其是我在她身边的时候,每做一道题总是询问我对吗。即使得不到我的回答,每次碰到问题,还是会第一时间问我。
书中说:这是在之前的模式中孩子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心理应对模型。
这种心理模式是如何形成的呢?这主要来自过去,过去,每做一个行为得到一个反馈,多次发生后就会认为只要做这个行为就会得到这个反馈,从而形成了一个心理模式。
人的心理都是趋利避害的,孩子也一样。如果孩子每次做对一个题目就会得到父母的表扬,做错,父母的语调和表情就会不一样,经过几次后孩子就会形成一个心理模式的认识。想父母开心就要做对题目,不想父母不开心就不能做醋题目。这样的模式形成后,就会出现孩子做题不自信,怕做错,做对后立即拿给父母看以求的父母的表扬。(想想之前,自己就是这样,女儿只要做不对,我的表情和语气就出来了;做对了就表扬她,想想那时真是无知啊。好在现在意识到了,还不算晚)
已经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我是怎么做的呢?
1、 不再过多的关注女儿做题,让女儿失去寻求我的条件。
每天放学做作业时,我都会让女儿回自己的房间,关上房门,尽量不去打扰她,让她有自己独立的学习空间;在这之前我都是坐在她对面监督她写作业。
2、 尽量多和女儿讨论过程。比如:让女儿帮我洗碗,是先清洗一遍再用洗洁精,还是先用洗洁精再用清水冲洗,我说我的做法,女儿说女儿的做法,两者比较,看看谁的做法更能洗干净。让女儿知道过程远比结果重要。
3、 在女儿做对题目后,我不再立即表扬,而是询问女儿是如何做出来的,让女儿把过程说出来。孩女儿说出来后,我再说出一个算法,并引导女儿再想另一个算法,我一个她一个,像做游戏一样,让女儿体会到过程的乐趣,降低对正确错误结果的关注。就算结果错了,也不再批评她,而是和女儿针对方法过程去讨论。这样还锻炼了孩子的表达能力,一举两得呢。
现在我和女儿正在积极的改造中,效果也慢慢显示了,我想通过我的努力,女儿一定会慢慢改正的,相信自己!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我是凡妇俗女,文章是我的原创文章,希望大家能喜欢。如果大家在育儿的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可以关注我,给我留言我们一起探讨和交流育儿经验,在育儿的路上相互扶持,走得更远,让孩子们更健康快乐地长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