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的戏班有什么规矩(旧戏班拜师有啥规矩)(1)

【“旧戏班的奇特习俗”系列之4】

旧戏班拜师有啥规矩?‖老家许昌

文‖马炎心 贾凤翔

(接上期。欲欣赏“旧戏班的奇特习俗”系列之3的精彩内容,欢迎点击以下链接:出人意料:戏班演出习俗真多

【师徒】

入科拜师为奶师,学员称徒弟;入班拜师叫入门师,学徒称弟子。也有称奶师为人门师的。无师从艺或有师不入门者称“野猫”,被人看不起,所以凡学艺必拜师。首先由中间人作媒介引荐,立下契约再举行仪式。老师坐在太师椅上,徒弟行八拜九叩大礼,老师给徒弟起一个艺名。

拜师后徒弟必须信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原则,日常生活给老师铺床叠被,端饭侍茶。倘不合意,立即打骂。练功时若不合格,即面壁罚跪。半年之后登台试演,称为“亮戏”。

学生第一次演出,师傅站在上场门旁,一是给徒弟壮胆,二是在必要时给徒弟以提示,称为“把台”。在学徒期间不拿薪俸,这叫“徒弟徒弟三年奴隶”。三年后出师,再尽一年义务方可远走高飞。

自古以来的戏班有什么规矩(旧戏班拜师有啥规矩)(2)

【拜刑】

一个科班建立后,老师叫孩子们按年龄大小排成队,最小的叫“垫窝”。站好队后,老师把“垫窝”叫出来,头顶鞭子一把,杆子一根,让其余孩子齐跪面前连叩三个头。接着老师便要训教一番:“今后我就用它(指鞭、杆)给你们找碗饭吃,俗话说:戏是苦虫非打不行,不服管教,戏就学不到手……”

【满堂红】

科班里的学徒一人犯错全班挨打。

【烤疥】

孩子们入班后,因睡在地上潮湿,全身生疥疮。老师想了一种治疥的有效疗法,就是把水银、巴豆、大封子三种药料砸碎,然后拌以猪油,再用白布包住,用小绳捆几个大包,让学徒们赤身排队站好,用杆草火烘烤,一直烤得浑身出汗,再用白布包全身抹擦,第二天毒气出来,渐渐痊愈。

【风雨不透的时间安排】

学徒们入科后,时间安排得风雨不透。早上五点起床喊嗓,七点开始练功,早饭、午饭后排戏,晚饭后演戏,煞戏后排戏。给一人排戏全体学徒看排戏,谁瞌睡就用竿子敲头,一直到半夜下两点才睡觉。周而复始,每天如此。

自古以来的戏班有什么规矩(旧戏班拜师有啥规矩)(3)

【敬五仙爷】

五仙爷即柳青爷——蛇、灰八爷——老鼠、三太爷——狐狸、白二爷——刺猬、黄五爷——黄鼠狼。每月初一、十五摆上供品,烧香焚纸叩头敬奉,平时若见这些动物不能伤害。

【祭箱】

女彾不能坐戏箱,否则被视为不吉利。如果女彾坐了戏箱,需在后台将戏箱打开,将全部戏衣挂起来,用白公鸡血洒在戏箱周围,焚香以求庄王爷饶恕冲撞之过错,同时以此驱除淫秽之气。这是轻视妇女的错误做法,解放后废除。

【挂牌】

也叫“出牌”。戏班进剧院演出,在门前除出海报之外,还要把戏中主角的名字写在牌上,挂在墙上,按顺序称头牌、二牌等。后来衍变为写成“主演×××”。

【戏箱规矩】

戏箱分大衣箱、二衣箱、把子箱、帽箱、道具箱。大衣箱放置在台正中,二衣箱放在下场门,把子和其他箱放在上场门,既方便使用,又可作座凳,但演员不能乱坐,生旦可坐大衣箱,花脸可坐二衣箱,丑角演员可任意坐。

自古以来的戏班有什么规矩(旧戏班拜师有啥规矩)(4)

【迎喜神】

也叫“接神”。戏班大都在春节初五之前开始演戏,演戏之前要举行这个仪式。起戏之日清晨,班主唤醒全体人员起床,列队打旗由住处直往西行,任何人不准出声。一旦碰到人、鸟、兽等物,班主即示意敲锣打鼓转身往回走。

到住处将戏箱全部打开,每个箱上燃烛一支,箱角各燃香一根,然后再把“浪神”请出来,摆上供品,点燃香烛,叩头礼拜之后列跪两旁,不准说话,直到天明。“接神”若遇到猪或羊为吉利,一年来一帆风顺;若遇到兔子认为倒霉,一年里必出倒霉事。

【班规】

一般是“十禁十不准”,各地大同小异,贴在大衣箱上,称作“法单”。

十禁:一禁踏行灭道,二禁灭祖忘师,三禁忤逆不孝,四禁私买私卖,五禁屙门尿户,六禁抛茶舍饭,七禁戏谑民女,八禁卧巷躺街,九禁私闯民宅,十禁偷摸拐骗。

十不准:一不准坐班邀人,二不准见班辞班,三不准临场推诿,四不准错报错唱,五不准无故闹戏,六不准吃酒误场,七不准无袜上场,八不准演出中断,九不准扒场外看,十不准瞟台笑场。图9

对于犯规的,轻者或有人具保者,只罚俸钱,或被斥责一番,重者并激起公愤者必予以严惩,一般是在演出中间停止片刻,将庄王像请至舞台正中桌上,当着观众的面将犯者按翻在台中责打,或者将犯者以铁链锁颈,由人牵着上下场。

对于跳班被抓获者,除执行上述刑罚外,还在平时以铁链加身,只有化妆演戏时方可暂解,直至有人作保经班主同意才能彻底解脱,否则直到散班为止。

另外还有些规矩,如:坐规(舞台上不准乱坐)、餐规、住宿规,就连洗脸都有规定:“先洗生,后洗旦,洗罢箱倌洗场面,然后再洗大花脸。”

(“云、梦、狼、牙、鬼、雾、桥、塔”八个字称为“八大块”,不论何时何地,遇到这八个字都不能直接说出,必须用其他固定的词语替代……精彩内容,明天继续。)

自古以来的戏班有什么规矩(旧戏班拜师有啥规矩)(5)

【作者简介】马炎心,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历任中共许昌市委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许昌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局长、中共许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等职。系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编写、整理各类剧目近20部,多部参加省级以上赛事并获多项大奖。独自或与人合作出版戏剧、文学和历史研究专著多部,在省内外具有广泛影响。

贾凤翔,曾获河南省高等院校毕业统考汉语言文学专业全省第一名,进修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现为许昌市老干部大学文学教师。在小说、散文、戏剧、影视、曲艺、诗歌、文艺评论、历史研究、书法、音乐、摄影、演讲、表演诸领域均曾在国家级、省级发表作品或获奖。出书三十余本。系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曲艺家协会会员。名列《中国当代文艺家辞典》。博客被新浪总部评为全球十大新锐之一。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图无关。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