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5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施行,这是职业教育法制定近26年来的首次修订,进一步提升了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也对升学路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内容做出规范化指引。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水平的技能技术人才,这呼唤着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修订后的职业教育法将给教育体系带来怎样的改变?东莞的职教学校应如何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技能人才支撑?
值2022年东莞职业教育活动周开启之际,结合新职教法的实施与“十四五”期间东莞“打造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新高地”的发展目标,东莞市教育局联合南方日报东莞新闻部围绕“新职教 新未来”,开辟“对话中职校长”栏目,对话东莞10所中职学校校长。
在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内,6万多平方米的扩建项目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按照规划,建成后将新增44个班,提供2200个学位,相当于一所新办学校的规模。与此同时,扩建也将带来专业布局的调整、实训场所的重构、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管理效能的提升,学校发展开拓新的空间。
站在“双万”新起点上,东莞明确提出将聚焦“科技创新 先进制造”,谱写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以《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行动计划》为蓝图,“十四五”期间,东莞致力打造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新高地。
新起点,新机遇,新作为。加快推进广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校长叶朝桢对此满怀信心。
5月起,新职教法正式实施,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着力提升职业教育认可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更好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叶朝桢认为,这对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南方 :在你看来,新职教法具有哪些特点?对职业教育发展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叶朝桢:第一,新职教法明确了职业教育是类型教育,与普通教育是并行发展的。将来我们的小学、初中可能都会开设一些职业体验课程,从小开展职业启蒙教育,这对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非常有帮助,能为他们提供更多成长方向。
第二,从法律层面畅通“中职—职业专科—职业本科”的上升通道,这会提高学生上中职学校的积极性。同时,随着“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的探索实践,职业教育的布局、改革、氛围都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第三,提振了企业、行业对职业教育的信心。原来企业跟职校合作会有顾虑,尤其是在人才培养上,会出现需求不匹配。现在我们通过校企合作办学,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按照行业、企业实际的岗位需求来量身打造人才,并且是有法可依,更有底气。
应该说,新职教法的出台规范了职业教育行为。哪些是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去做的,哪些是保护学生、支撑他们发展的,哪些是对企业和行业给予支持的,一目了然,针对性和操作性很强,校企“双主体”办学能真正落地生根。
学生实训课堂。
南方 :你提到新职教法打通学生上升的通道,会吸引更多学生上中职学校。那么学校在学生升学和技能人才培养上,如何做到有效平衡?
叶朝桢:我认为两者并不矛盾。我们有的学生因为技能出众,中职毕业即上岗,在企业培养一两年后成为企业技术骨干、工程师,甚至有个别被派到国外,独当一面开展工作;也有学生升学意愿很强,即使有企业高薪聘请,但还是选择升学,这并不是因为文化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学得好,而是建立在专业技能强大的基础上。2020年和2021年,我们学校都有学生参加广东省技能竞赛物流项目比赛获得第一名的学生分别被深职院招收,在那里同样可以实现升学,成长成才。前提是学校把“岗课赛证融通”落到实处,保证学生学习技能,同样兼顾他们的升学。
其实这也关系到社会的分工问题,985、211的学生可以做研发,职业教育的学生在操作技能上更有优势,企业不只是看学历,更看重能力,中职学生只要学习能力强,不断提升学业技能水平,就一定有适合自己的道路,成才的路径是多元的。我们一直强调的就是实现学生“高水平升学、高质量就业”的办学目标。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深化“三教改革”的关键。多年来,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紧扣湾区产业需求,以校企融合为切入点,打造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体系,以培养对接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未来型建设人才。当前,职业教育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新职教法的出台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
南方 :在不断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水平的探索中,如何深度推进“三教改革”?
叶朝桢:在教材改革上,最关键是要与行业企业共同编写教材。过往中职教材的更迭则往往滞后于行业发展,如今我们的教材必须符合行业技能认定标准,符合企业用人岗位需求,还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能够让学生学得进去。
在教法改革上,无论从教学设计、分析还是评价方面,在学生掌握职业技能之余,更强调让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成人成才打下坚实基础。同时,通过“双主体”合作办学模式,让更多企业师傅进学校授课,带动学校老师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在教师改革上,从政策保障、评聘制度到教师的专业提升、行为规范等方面已经做得很到位,特别是近年来我们更加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提升了中职教师的整体作风面貌。
信息技术课堂。
南方 :你提到“双主体”合作办学,学校在这方面做了哪些探索?
叶朝桢:一直以来,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各系、各专业精准对接新经济新业态下大湾区产业市场需求和岗位需求,积极开展专业调研,主动对接行业企业,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打造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体系。
我们以校企合作为抓手,以企业工作室和企业专班建设为切入点,创新校企“双主体”合作模式,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原则,创新完善以深圳昌和盛大新媒体电商公司、广东时捷物流有限公司、广东百中佳财税顾问有限公司等行业、企业为依托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一系一特色”,“一专业一名企”的校企融合的良好局面。
同时,依托企业,以“1 X”专业考证为突破口,强化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加强理实一体化教学;推广实施模块教学和项目教学,提升技能教学和实践实训课的质量,提升专业技能。
在叶朝桢看来,“十四五”时期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学校进一步打造特色学校、品牌学校,提升办学水平的战略机遇期。中职学校归根结底要内强素质,努力实现学生高水平升学、高质量就业。
南方 :站在“双万”新起点上,东莞明确提出将聚焦“科技创新 先进制造”,让学校育人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十四五”期间学校有哪些发展规划?
叶朝桢:以党建为引领,立足中职教育基础定位和学校实际,学校聚焦“经贸”,继续探索市场需求及数字经济类技术技能岗位群需求。依托优势特色专业,按照共建、共管、共享的原则,重塑、调整、发展现有专业,打造2个产教深度融合、社会认可度高的专业群。
同时,学校将深入探索高水平校企合作机制,构建形成以“校企命运共同体”为要求的“双主体”育人培养模式,落实一专业一名企;打造形成以“工作室”为引领的“双师”培养体系,以“四有”标准打造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队伍。
按照设想,学校在“十四五”期间建成1-2所产业学院,探索、打造以产业学院为依托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至2024年,在校生规模达5100左右,“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85%。构建多元育人平台、数字化教学质量监控平台、公平的升学与就业平台,根据学生发展的多样化,多方式培养学生扎实的职业基础能力和文化基础素质,实现学生高水平升学,高质量就业,为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提供优质生源,为区域内一流行企提供优质技能人才,为社会提供优质培训服务。
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获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
南方 :职业教育关注会越来越高,你对看待未来职业教育发展?
叶朝桢:首先,要让更多人接受并认可职业教育,还是要持续加大政策保障力度,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其次,如果说我们的孩子能够喜欢,甚至比普高还要喜欢职业教育,一定是职业教育办出了显著的成效,而我们还有很长路要走。比如目前职业教育的师资水平依旧参差不齐,直接影响整体质量的提升,打造一支优质的师资队伍迫在眉睫。
再者,职业教育要形成一种良好的舆论氛围,让家长接纳学校,前提是办学质量能够提升,因此我们要加强教学管理,提升办学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和学习习惯,保障他们高水平升学、高质量就业。归根结底就是要不断练好内功,内强素质,我们有信心能做到。
【策划】王慧
【记者】林群贤
【设计】袁永平
【作者】 林群贤;袁永平
教育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