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五年,在石峰林立的桂林市南郊出现了一所新型的学校——桂林劳动大学这是按当时中央领导的指示,“两种劳动制度和两种教育制度”的精神创办的学校实行半工半读或半农半读当时,此类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仅江西省就创办了数十所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受其影响,广西也创办了“广西劳动大学”,紧随其后,桂林劳动大学相继成立由当时桂林农业学校和桂林耕读中等技术学校合并而成校址设在桂林市郊相人山附近,有学生500余名,教职员工三十余人主管部门为桂林地区教育局和桂林地区农业局经费由国家全额拨款,设有农学、园艺、畜牧、兽医、农业机械等专业,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桂林大学图?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桂林大学图(往事回眸昙花一现的桂林劳动大学)

桂林大学图

一九六五年,在石峰林立的桂林市南郊出现了一所新型的学校——桂林劳动大学。这是按当时中央领导的指示,“两种劳动制度和两种教育制度”的精神创办的。学校实行半工半读或半农半读。当时,此类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仅江西省就创办了数十所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受其影响,广西也创办了“广西劳动大学”,紧随其后,桂林劳动大学相继成立。由当时桂林农业学校和桂林耕读中等技术学校合并而成。校址设在桂林市郊相人山附近,有学生500余名,教职员工三十余人。主管部门为桂林地区教育局和桂林地区农业局。经费由国家全额拨款,设有农学、园艺、畜牧、兽医、农业机械等专业。

学校有东方红履带拖拉机一台,四轮大型拖拉机一台,手拖数台,水田数十亩,果园百余亩,种有水稻,梨、桃等水果和留兰香等各种经济作物,养奶羊百余只,耕牛五头。其中留兰香为速生草本香料植物,生长期短,定向供应给当时的桂林芳香厂,为学校增加了不少收入。其奶羊每日产奶百余斤,除师生自需一部分外,由两名学生用自行车运到二塘镇给预先订购的客户,因其原汁原味,无任何添加物,很受客户欢迎,供不应求。

其教学方式与普通学校也不尽相同,夏天,师生们早上起床洗漱完毕,即到食堂吃早餐,没有什么早操之类的活动。餐后,稍事休息,即由班干部或老师带领下地劳动。专业老师,在劳动过程中就给学生讲解一些农作物栽培和果树护理嫁接等方面的知识,实践性很强。下午即到教室上课,一般三至四节课安排得很满,没有什么文体活动。到了秋冬或春天,学校上午上课,下午劳动。其早上时间安排与普通学校无异,都是早操、早读、上课,不过无论冬夏,晚自习都坚持。

办学时间不到三年,受文革影响,学校停办。全体教职员到当时的桂林地区五七干校劳动。五七干校解散后,原农校教师回到本校,耕读学校教师则被分配到工厂及其它中等学校工作。至此,名噪一时的桂林劳动大学宣告结束。值得欣慰的是,数年后,这批学生都获得了国家承认学历的中专文凭,如一盏灯,照亮他们的就业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