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七章拼音原文(邯郸V音道德经第二章)(1)

播讲:张涵丨文章:《道德经》丨图片 :网络

《道德经》第二章

道德经第七章拼音原文(邯郸V音道德经第二章)(2)

道德经第七章拼音原文(邯郸V音道德经第二章)(3)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是因为有丑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与“无”可以相互转化,“难”与“易”相互形成,“长”与“短”相互显现,“高”与“下”相互依存,“音”与“声”相互陪衬,“前”与“后”相互照应——这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圣人以无为的态度处理事物,用不言的劝教施行教化,顺应万物生长而不加以限制,孕育了万物而不占为己有,帮助了万物而不依赖它们,建立了功劳而不倨傲。正因为不居功,所以也不会失去什么。

评鉴:

《道德经》中讲了很多的辩证法思想,老子认为,自然和社会中存在矛盾,诸如,美与丑,善与恶这些矛盾,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互为存在条件,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美与丑,善与恶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美是相对于丑而言,善是相对于恶而言;美与丑,善与恶相互包含,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没有绝对的美,也没有绝对的善,美和善都是相对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美和善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对立面相互比较而存在的。有美就有丑,有善就有不善。同样道理,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前后等,也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

老子说的“有无相生”就是这个道理。这种相互包含,相互依存的关系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也就是和谐关系。每一方都包含着对方,每一方都以对方为存在条件,离开了对方自己也就不存在了。矛盾也可能激化,但是那不是老子愿意看到的。

老子认为矛盾方面的对立和冲突必然发展为和谐与统一。

他指出:“冲气以为和。”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万物负阴而抱阳”,阴与阳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它普遍存在于万物之中,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没有矛盾的事物是没有的。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作用使事物达到和谐和统一,即“冲气以为和”。

“冲”是涌动、激荡的意思,可以引申为冲突、对立,象征矛盾的不平衡和对立状态,它是事物实现和谐与统一的内在动力。在这一章里,老子还提出了“无为”的伟大哲学观点,在老子看来,万事万物都应凭自身的情状去发展,不必以外界的意志去制约它,无为就可以达到无所不为。

“无为”这一观念是指顺其自然而不加以人为的意思。何谓“人为”,就是指不必要的作为,是没有顺其自然的强制行为。当然,老子的“无为”并不是说什么都不干,天天躺在床上睡大觉,或者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老子的“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不妄为的意思。那么,应该在什么地方作为呢?就是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作为。简言之,就是要按事物存在的规律来办事。

道德经第七章拼音原文(邯郸V音道德经第二章)(4)

感谢看到最后,点右下角“在看”“点赞”

来源:邯郸广电融媒体

监制:严武军

主编:郑 岩 许继霞

编辑:史晓玲

最懂你的声咖

邯郸V音 | 一个人

邯郸V音 | 拥抱光明

邯郸V音 | 重温经典动画——找回属于你的记忆

邯郸V音 | 四行仓库保卫战(一)

邯郸V音 | 四行仓库保卫战(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