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这篇讨武曌檄,学之前先看一下作者:骆宾王,婺州义乌人,七岁能诗,被称为“神童”。早年丧父,家境贫寒。曾从军西域,又入蜀从征云南。唐高宗仪凤四年(679年),升侍御史,后被人诬陷入狱,赦免后任临海承,故后人也称他为“骆临海”。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骆宾王起草了著名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讨武兵败,逃亡不知所终。其五律精工严整,尤擅七言长歌,排比铺陈,圆熟流转,多篇诗作被誉为“绝唱”。

讨武曌檄全文解读(学习一篇讨武曌檄)(1)

写作背景是公元684年,武则天废掉刚登基的中宗李显,另立李旦为帝,自己临朝称制,为进一步登位称帝做准备。这时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氏,骆宾王投在徐敬业的幕下,任文艺撰写军中书檄,此文即作于此时。此文亦称《讨武曌檄》,但武则天自名“曌”是在永昌元年(公元689年)称帝以后的事。可见此题目为后人所改,又称《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徐敬业的祖父徐世勣,因为辅佐唐太宗建立唐朝有功,被封为英国公,赐姓李,以后子孙因袭英国公。

文中精彩片段:“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huidi),陷吾君于聚麀(you)。加以虺(hui)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译:选入宫里的妃嫔美女都遭到他的嫉妒,她依仗美貌,不肯让别人分去皇帝的宠爱;像郑袖一样善于挑拨离间谗害别人,像狐狸那样妖媚,偏偏迷住了皇上。她终于穿着华丽的礼服,登上皇后的宝座,把君王推到乱伦的丑恶境地。加上一副蛇蝎般的心肠,凶残成性,亲近奸佞,残害忠良,杀戮兄妹,谋杀君王,毒死母亲。这种人,人神共愤,为天地所不容。)短短几句就写出了武则天的心狠手辣。

讨武曌檄全文解读(学习一篇讨武曌檄)(2)

这是一篇笔力雄健,言辞慷慨的战斗檄文。斥责武氏之劣迹,鞭辟入里。开篇直指武氏的种种劣行,将一个伪善的毒妇形象展示在读者面前。”秽乱春宫“”掩袖工馋“”包藏祸心“”窥窃神器“等句句戳心,字字见血。檄文第一段蓄积了极大的义愤,令壮士扼腕。杨义军之声势,气壮山河。第二段先托出文章的主人公----徐敬业,借寥寥数语表明徐敬业为国尽忠的决心。再以”南连百越,北尽三河“极力夸饰义军之强大威猛,争取民众的支持,打击武氏的气焰。后连续提出两个问题: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使人欲投笔从戎,舍身报国。末尾”请看今日之狱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更具一种主宰山河的决心与气魄。

讨武曌檄全文解读(学习一篇讨武曌檄)(3)

最后我是一个坚持学习,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写作小白。如果你也有兴趣,关注我咱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