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心火》完全是出处于对苏菲.玛索的喜爱,从少年到中年口味一直没变,她演的电影基本看遍。苏菲.玛索14岁出演《初吻》,凭着电影里清纯迷人的形象,深受大众的喜爱,她兼具西方人的性感和东方人清秀神秘。忧郁的眼神,紧闭的双唇,挺直的脊梁,从内到外散发的优雅与性感,被誉为“法兰西的玫瑰”。

爱情是虚无主义的白色圣火(心火他们的爱情在半明半暗的火光中跳跃)(1)

1997年上演的《心火》,在苏菲.玛索的演艺生涯中并不出色。很多人说这是一部颇具争议的伦理片。在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期间,女性的地位极其低下,没有选举权,起诉权和财产权。同时,随着工业革命,越来越多女性投入工作,女性的权益也在维多利亚时代未期开始上升。影片表达正是在新旧女性思潮碰撞的背景下,女性在生存面前勇敢突破世俗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坚毅和隐忍。

电影的名字与整部电影角色的基调形成强烈的对比。时间跨度七年,这部电影的画面一直是冬天。导演用这种强烈的对比来诠释两位主角内心的欲望与现实环境的冷竣之间的挣扎和纠结故事的结构非常普通,但是电影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桩有违道德的交易,借腹生子引来真情。爱情故事演变成道德与伦理的冲突,反映了真实而复杂的人性,火光在影片中代表人物感情的走向。

一、半明半暗中的火光

影片开始时,光线是半明半暗的。在柔和和朦胧的环境中,导演用镜头观察,这是一桩赤裸裸的交易。全景中人物是清晰的,包括人物的面部表情,而背景中的家居装饰则隐藏在黑暗中。

查理隐藏在柜子后面问:“你很漂亮,可以嫁人。”伊丽莎白答道:“我不能出卖我一生的幸福,我想先生是暂时需要。”

影片用一句简短的话来描述了这个角色的性格。虽然伊丽莎白被迫为父还债,但她心中仍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这一段时间的迫不得已相比,她不愿意牺牲一生的的幸福,这是伊丽莎白心中的火光。妥协予现实下被隐藏的小小的火光,在半明半暗的世界中行走。

爱情是虚无主义的白色圣火(心火他们的爱情在半明半暗的火光中跳跃)(2)

最后一天,查理打破了自己定下的规则,陪伊丽莎白站在海边,象正常的恋人一样聊天。

查理说:“有那么一刻,我以为……”。伊丽莎白说:“我可以喜欢”。这段对话为他们最后一夜的表现提供了铺垫。爱情有时很奇怪,也许是一句话,也许是一个眼神,就在某个时刻,这些情感莫名其妙地涌上心头,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这就是爱令人感到神秘和向往并深深着迷的地方。

爱情是虚无主义的白色圣火(心火他们的爱情在半明半暗的火光中跳跃)(3)

大海波涛喷涌的画面与他们之间喷涌而出的炽热的情感竟然神奇地融为一体。查理的选择很无奈,他心中是家族责任和躺在床上的植物人妻子。他在半明半暗的世界中压抑着心中的火光。查理心中的火光是他的幸福感。

爱情是虚无主义的白色圣火(心火他们的爱情在半明半暗的火光中跳跃)(4)

二、没有火光的冰冷的城堡

伊丽莎白生下女儿后,一直想念女儿。当她生下女儿时,她看到的是窗外的绿叶,她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那本画着绿叶的画集里。在这七年里,她不停地在寻找着自己的女儿,为母则刚啊!一次读到苏菲.玛索的采访,她说:“有机会一定要当母亲,因为当了母亲,懂得去爱和保护孩子,才能让自己更坚强,唯有当过妈妈,才能成为真正的女人。”在影片中,伊丽莎白与苏菲.玛索性格非常相似。最优秀的演员是演谁谁都像他(她),而苏菲.玛索就是这样一位有灵性的演员,她天生是为荧幕而来的。

爱情是虚无主义的白色圣火(心火他们的爱情在半明半暗的火光中跳跃)(5)

七年后,伊丽莎白以女教师的身份走进这座城堡。“能生点火吗?”伊丽莎白问道。没有爱的城堡是冰冷的,是痛苦的。无处不在的压抑,在孤寂寒冷的冬天背景下渲染的淋漓尽致。

伊丽莎白终于见到了女儿,但查理担心伊丽莎白会打破他精心维持的平静。七年后,当他们面对面相遇时,一个是压抑着内心的狂喜;一个是震惊,查理在逃避,这些责任和道德无时无刻都在压抑着他心中的火光。在争执后,查理只给伊丽莎白一个月的时间。路易莎从小缺少母爱,性格孤僻古怪,除了自己的父亲拒绝跟人交流,自闭叛逆。她在内心深处渴望母爱,湖心小屋就是她心中对母爱期望的一个温暖的所在。这样的女儿,不难想像,教育起来是有难度的。伊丽莎白没有退缩,因为她的母亲是生她难产死的,她知道没有母爱的孩子的痛苦。只有失去过的人,才会懂得更加珍惜。

爱情是虚无主义的白色圣火(心火他们的爱情在半明半暗的火光中跳跃)(6)

她把女儿关在房间里,与她对峙;女儿不吃饭,她就陪她一起绝食;路易莎骂她:“下人”,她痛苦极了却不能告诉孩子真相,心碎恼怒地把颜料泼在女儿和自己身上。一点一点用自己天性的母爱和智慧打开女儿的心房。

三、温暖的火光照亮城堡的每个角落

伊丽莎白出身卑微,不是走投无路,明知母亲死于难产,为了救父还坚持借腹生子这件事。足以说明女主是一位坚毅,果敢的女性。她挺直的脊梁,坚定的眼神,忧伤的表情,姿态端庄衣饰保守,全身包裹得严严实实,可依然挡不住她的风情,从查理的好朋友的求婚到查理父亲邀约跳舞到珍妮妹妹的夸赞,她就象一团火光照亮着每个人,也诱惑着每个人试图靠近她获取温暖。

踢易莎倔强,伊丽莎白好担心,从母爱的天性出发,她对女儿说道:“如果你嫁人,你的一切都是你丈夫的,如果你不嫁人,剩下孤独和羞辱,你将失去其他一切,你身陷困境,踢易莎,但有一样,你的思想是自由的,这就是我为什么要你喜欢读书,我要你有自己的生活”。

伊丽莎白说出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真实的环境,而伊丽莎白道出自由的思想,自由是她心中的欲望,思想是指引她的欲望去寻找关于爱情关于幸福的方法,是内心渴望自由的欲望带给她致命的性感。伊丽莎白的个性与《简爱》中的简爱何其相似,他们都出身卑微,喜欢读书,拥有独立自由的思想和坚毅勇敢的性格,战胜那个女性处于卑微被掌控的世界,勇敢地追求着自己的幸福。

爱情是虚无主义的白色圣火(心火他们的爱情在半明半暗的火光中跳跃)(7)

女人最高级的性感绝不是曲线玲珑的身体,而是拥有一种独立的思想,一种对幸福积极思考的人生,一种温暖的情感态度,一种对世间万物的理性观察和独到的见解,不随波逐流,不盲目追崇,不卑不亢地真实的活着。思想的自由,才能让女人拥有生活的主动权。

四、微弱的火光改变了一切

伊丽莎白对路易莎说起火光:“火光有魔法,火光让时间停止,当你把火光熄灭,感受火光的余热,再也没有任何束缚,你能为所欲为,说出你的愿望,实现你的愿望,当灯再次点亮,时间又开始了,你说过和你做过全忘记了,不仅是忘记了,就从未发生过。”路易莎告诉了查理伊丽莎白关于火光的话,激起了查理心中的火光,他告诉伊丽莎白:“火光太亮了”。

这段话是本片的转折点,也是他们勇敢打破世俗和心中枷锁的催化剂。

爱情是虚无主义的白色圣火(心火他们的爱情在半明半暗的火光中跳跃)(8)

影片中有一场伊丽莎白推开长亭的门,站在雪花飞舞的湖边对着湖水呐喊,她与雪花共舞,镜头中她发自内心的喊叫和大笑,是她冲破一切束缚后喜悦。心中的火光强烈地战胜了一切。

影片中的查理是善良的,他深爱妻子17年,悉心照料妻子,他拒绝一切诱惑,他内敛,成熟干净,不放纵欲望,不放弃信念,对家族和妻子有担当。直到遇到伊丽莎白,再冰冷的湖水也麻木不了他的心。爱情从来都不是有预谋的。轻柔飘逸的钢琴曲诉说着他们自然而然就发生的故事。打开窗户,熄灭炉火,掀掉被子,跪在床边,痛苦地哭泣。

就像珍妮妹妹说的:“是成全和解脱”。

伊丽莎白的火光温暖了他,点燃了他心中的幸福感和对爱的自由的渴望。

爱情是虚无主义的白色圣火(心火他们的爱情在半明半暗的火光中跳跃)(9)

电影的结局无疑是圆满的,当查理一家三口坐着马车驶出城堡时,影片的开头与影片的结尾背景相互呼应的,从7年前那个冬天的开始到7年后冬天的结束。

这是一部朴素的英国宫廷戏剧风格的电影,没有华丽的服装,也没有奢华的背景,只有温婉平缓的叙事风格,空灵的音乐,平静而冷峻的画面。结局的美好是观众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人性中的真善美总能克服电影艺术中的一切阴暗、世俗、丑陋、压抑和隐忍。获得幸福从来都不容易,但没有人反对去追求幸福。

爱情是虚无主义的白色圣火(心火他们的爱情在半明半暗的火光中跳跃)(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