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诸葛连弩大家就算没在历史剧里边见过也应该在游戏里见过,一般都将其描述为一种射速极快,堪比半自动的弩具。但实际上,诸葛弩这玩意并没从三国志的文献中找出什么端倪,连个样板文物都没留下来。但在明清年间,却有一种被称之为“诸葛弩”的连发弩器,明朝时的《天工开物》还对之诸葛弩有如下描述。

又有诸葛弩,其上刻直槽,相承函十矢,其翼取最柔木为之。另安机木,随手扳弦而上,发去一矢,槽中又落一矢,则又扳木上弦而发。机巧虽工,然其力绵甚,所及二十余步而已。此民家妨窃工具,非军国器。

诸葛连弩威力测试(诸葛连弩威力弱爆)(1)

如果将天工开物的描述与一些现代仿制品结合来看的话,差不多应该就是上图这类模样。而另一方面,英国一名叫做Ralph Payne-Gallwey的工程师在1903年曾写过一本名为《The Crossbow》(弩)的书,其中也对中国的连发弩有过描述和剖析。本文的内容就是从那本书里找的。

诸葛连弩威力测试(诸葛连弩威力弱爆)(2)

上边这个便是《The Crossbow》中对连弩的展示,A-A是天工开物中所描述的直槽,咱们把他理解为矢仓即可,类似后来的弹匣,上边可以放置10-12支弩矢;B-B为机架,可以把他看做弩身;C为拉杆,用以上弦及触发射击。

诸葛弩的基本原理我相信不少人都看过视频

诸葛连弩威力测试(诸葛连弩威力弱爆)(3)

可以看到,弩弦在未待击的状态下是处于矢仓下方,刚好能够挡住弩矢下落。

诸葛连弩威力测试(诸葛连弩威力弱爆)(4)

而拉杆带动矢仓往前运动时,弩弦恰好卡入矢仓后方的刻槽内,而弩矢没了弩弦挡着,自然下落。接着拉杆回拉,带着矢仓和弩弦一起向后,归位后机架上的触发点将弩弦推出刻槽,弩弦随之复位,带着弩矢射入。周而复始,稍加训练的成人便可以在15秒内射完仓内的10支弩矢。

诸葛连弩威力测试(诸葛连弩威力弱爆)(5)

当然,这种用手拉杆就能上弦的玩意肯定比不上那种需要用脚踩着上弦的弩力道大,因此在天工开物中也有描述用软木做弓片为宜,不然拉起来太费劲也就失去了连弩的意义。

诸葛连弩威力测试(诸葛连弩威力弱爆)(6)

另在天工开物中说这个弩所及才二十余步,仅能用于防贼,不能用作军事。虽然我不是很清楚明朝的“步”是个什么长度单位。但那英国人写到这玩意的有效射程大约80码,换算过来大约73米,而且据他的记载,诸葛弩在甲午战争中有使用。但因为弩矢质量很轻,而且力道也差,所以得在箭头涂毒以增强杀伤后效。但按照我个人的看法...大概率只是箭头泡一下“金汤”(富含丰富的金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

总的来说,这种快速连发的弩确实很少在古籍中有军用方面的记载。不过从《魏氏春秋》中倒是找到了另一种连弩。“亮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这个十矢俱发很值得玩味,不仅让人联想所谓三国时诸葛连弩会不会是一次性射出10支弩矢的齐射武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