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故事,出自清代许仲元笔记小说《三异笔谈》,翻译时略有改动。

民间故事新系列云游道人(民间故事高手白和尚)(1)

在云间(今天上海松江)的南郊,有一个福庵(庵本意是小草房子,后来引申为和尚住的佛寺,由于这种庵尼姑居住为多,所以后来专指尼姑庵),福庵里住着一个老和尚,据说他俗家姓白,所以大家都叫他白和尚。也有人说,是因为他眉毛、胡须都白了,所以叫他白和尚。到底是哪种,谁也不确定。

白和尚武艺很高,但轻易不会表露出来。

白和尚收了两个徒弟,一个叫永嘉,一个叫石岩,两个徒弟都跟随白和尚学习拳脚武艺。师徒三人靠给人治跌打损伤为业,能够养活自己,所以不靠香火钱,也不靠别人施舍。

有一回,沈铁岩(应该是作者的老师,故事也是他告诉作者的)跟伙伴们去随喜(佛教指见人做善事而乐意参加,泛指随着众人参加集体送礼、随人游玩等。),看到了白和尚,果然白和尚须眉都白如雪花,他露着右肩,正在殿里乘凉。

此时,有人说:白和尚已经八十岁了,别看他年纪大,但是勇武不比少年人差,哪怕来三五十个少年壮士,也不是他的敌手。有个人却不相信,甚至有些嘲讽,他请白和尚表演一下,露两手绝活儿,让大家看看眼界。当然,这么说是客气话,因为他并不相信白和尚有那么厉害。

民间故事新系列云游道人(民间故事高手白和尚)(2)

白和尚拒绝了,说:老衲已经行将就木,快要死了,气血都衰竭了,所以没法表演了,也没法让大家乐呵了。我看现在已经中午了,庵里准备一些蔬菜白饭,诸位如果不嫌弃的话,能不能一起吃顿饭呢?众人答应了。

白和尚叫徒弟端来饭菜,不过是一大份饭,还有几盘菜而已,这些菜一点酸味或者咸味都没有,果然是素的不能再素的素斋。

当时正是三伏天,天气炎热,苍蝇很多,在众人吃饭的桌子上,乱哄哄地飞着,旁边的侍从挥舞着扇子赶走苍蝇。但是,赶走了苍蝇又回来,并没有任何作用。此时,白和尚让人取来一个钵盂(类似于碗或者小盆),放在自己跟前,然后继续一边与客人谈天说地,一边继续吃饭。

民间故事新系列云游道人(民间故事高手白和尚)(3)

吃过饭后,大家才发现,钵盂里居然堆满了苍蝇,一个个还活着呢。众人大惊,问白和尚怎么有那么多苍蝇。

白和尚笑着说:没什么,我不过是活动手指头而已。众人这才明白,原来白和尚一边吃饭和大家聊天,另一只手也没闲着,不断地捏到苍蝇,放在碗里,由于他的速度太快,所以大家都没发现,还一直以为他的手没动呢。

苍蝇为什么不飞出钵盂呢?因为白和尚手速太快,捏住苍蝇后,直接掐断了苍蝇的翅膀和腿。所以,苍蝇虽然活着,但是动弹不得。

大家明白后,无不佩服,纷纷赞美白和尚,同时说:大师本事高明,我们还想看看大师更厉害的本领。

民间故事新系列云游道人(民间故事高手白和尚)(4)

白和尚低调地说:我本来也没什么本事啊,哪里还有更厉害的本事呢?不要把我说得太神了。不过,既然你们说了,我想起来以前曾学过一样本领,不知道现在能不能记得了!

于是,白和尚带着众人,来到一个小房间,小房间布置得很精美,地面上新铺着石砖,石砖之间用灰沙连接胶住,严丝合缝,非常坚固。为了铺好石砖,工匠们费了很大力气,用了大锤夯实,轻易不会出问题。

白和尚本来光着脚,这时候穿着棕鞋,从房间南边,贴着墙用小步往北,然后往东又往南、往西,轻轻走了一圈,一点儿声音都没有。然而当他走完最后一步,满屋的石砖居然都起来了,但是一块都没碎。

白和尚淡淡地对众人说:哎呀,这屋里的石砖没有铺好,也不够均匀,下面高低不平,这些工匠太会省事了,明天还要麻烦他们再来铺好。

民间故事新系列云游道人(民间故事高手白和尚)(5)

众人看了看石砖,每一块都很大,一只手都拿不起来,石砖之间的灰沙黏性也很好,这白和尚居然轻描淡写就把结实无比的石砖,给踏了出来,内功别提有多厉害了。大家吐了吐舌头,纷纷膜拜白和尚。

出手速度极快,眨眼之间已经捏住了几个苍蝇,放在碗里,别人还看不出来;内功深厚惊人,看似没有用力,但实际上已经潜运内功,直达脚下,用在了石砖上,且控制非常到位,既能把石砖挤出来,又没有把石砖踩烂,十分高明。

由此可知,这白和尚有多厉害了!

这些人中,也有些稍微知道武艺的人,领教了白和尚的手速和内功之后,从此对白和尚更加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