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痛的边缘的歌词(爱与痛的边缘挣扎)(1)

刘涛、赵文瑄版《寒夜》,图片来自网络

并不是一口气读完巴金先生的《寒夜》,国家社会大环境动荡,经济与民生的萧条,都让小说中这个冬天显得那样漫长。

而书中的每一个人物,在这样的洪流中,有如草芥一般,只好随波逐流。社会有着社会的伤痛,每个家庭又有不一样的悲哀,如同我们的主人公汪文宣,他在面对着社会无力反抗的同时,又在自己的家庭中夹在爱与痛之间,挣扎着。

我们感慨于汪文宣的悲惨命运和那个社会带给他的太多不公,而更多也感慨他的命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同时,站在历史的角度上,在那个兵荒马乱的社会,他只是一个无权无事、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可悲的时代造就了可悲的人群,汪文宣又是在“可悲的人群”中典型的一个,他身上有着我们许多人的影子!

在母亲和妻子之间做“老好人”,不敢面对婆媳矛盾

正如它的标题反映的那样,故事就从一个寒夜开始。

“天灰黑色,像一块褪色的黑布”,“寒风刺透他单薄的夹袍”,与其说是环境气氛的渲染,不如说是汪文宣孤寂、无助、凄寒心境在现实中的再现。

他在寻找自己的妻子树生,但更像在寻找自己年轻时的热情。

爱与痛的边缘的歌词(爱与痛的边缘挣扎)(2)

刘涛、赵文瑄版《寒夜》,图片来自网络

他曾经(大学时代)也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热血青年,对未来充满着憧憬;然而现实是残酷的,现在的他只能畏缩在一个不知名的图书文具公司做校对,受着上司的白眼,几乎没有朋友,在家里妻子和母亲的战争更让他伤神。

这一切都不能不使他心寒,夜,在他的感觉中,简直太冷了。

毋庸置疑,母亲爱他,把对他父亲的爱转移到了他的身上,那是一种细致、周到、体贴入微的爱,如海一般深;妻子爱他,妻子是一个美丽善良而又青春活力的浪漫女性,她对他的爱是张扬的、并不内敛的,如火一样热。

然而,这两种爱是那样不能相容:“她(汪母)不能让别人分割他儿子的爱”,曾树生不屑于汪母不离口的封建伦理道德,仍然追求着快乐自由的生活。

一种是如水般深的母子情,一种是如火般热的夫妻爱,而一旦这两种爱都加在汪文宣的身上,却变成了一种水深火热的痛,汪文宣在这爱与痛的罅隙中艰难地呼吸!

爱与痛的边缘的歌词(爱与痛的边缘挣扎)(3)

刘涛、赵文瑄版《寒夜》,图片来自网络

怯懦自卑,间接将妻子推离自己

“他是一个老好人,总是想着别人”,巴金先生在故事中不止一次地写道。为了调解母亲和妻子的矛盾,他却乐此不疲地两边讨好。然而适得其反,不仅没有缓和气氛,还被妻子和母亲嗤之以鼻为“懦弱”。

在看到妻子和别的男人谈笑风声,他虽有吃醋,但还是喃喃自语:“她是天使,我配不上她”。

他把家里一切的不如意都归咎于自己,“我对不起任何人,我应该受罚”。他的确是老好人。然而我们更应看到,在那个弱肉强食的年代,他只是社会最底层的小知识分子,面对这一切,他所能做的,只有不断地自责!

爱与痛的边缘的歌词(爱与痛的边缘挣扎)(4)

刘涛、赵文瑄版《寒夜》,图片来自网络

婆媳之间的战争,汪文宣的生病,树生的离开,汪文宣的死,都不是偶然。那个社会不允许他们有其他的选择,那个年代不允许他们有其他的思考。

自暴自弃,没有与命运抗争的勇气

汪文宣毫无争议是巴金先生笔下的小人物,他们曾经充满了青春的热情,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然而在与社会交手的过程中,他们妥协了、退缩了,往日的激情和宏大的抱负,如同秋日的树叶,在风中逐渐发黄、枯萎,最终飘落化为尘土。

这种小人物我们即使是现在也随处可见。现在,没有了家国命运的裹胁,但这样的小人物、知识分子,依旧要为了处理各种关系而伤神费力。时至后来,在步入中年,他们似乎懂了,以一种消极的态度面对社会和家庭,再无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再无向理想奔跑的动力。

汪文宣死了,在人们张灯结彩、庆祝胜利的那天,带着他对母亲,对妻子,对儿子的爱,也带着那个社会和家庭给他的深深的痛。

他依旧是死在爱与痛的边缘。

他自始至终都从没有逃离过爱与痛的枷锁。

爱与痛的边缘的歌词(爱与痛的边缘挣扎)(5)

刘涛、赵文瑄版《寒夜》,图片来自网络

当然,钟老的死,裁缝的死,也不能不说没有一丝的必然。在那个恐怖与战争交加的社会,小人物如同水中的草芥,丝毫没有抵抗命运的能力,与其说他们胆小怕事,不如说他们对于家庭、亲人有着太多的顾虑。

巴金先生曾觉得有那么一些瞬间,自己仿佛变成了小说中的汪文宣。汪心中所想有时正是他所不愿承认的、在自己心中的想法。每一次在小说中对汪的批判,仿佛自己也同他一起站在了批判台,承受着万千如刀一般的目光。

巴金先生不愿再看到有更多的“汪文宣”,也不愿看到有更多的“汪文宣”带着“老好人”的名字郁郁而终。

我们也不愿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