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了当今时代不可逆的趋势,人们都希望站在时代潮流的风口浪尖上。在这个能力决定成败时代,人人都想要有所作为。那些没有能力的人,就会被淹没在竞争激烈的时代浪潮中。两千多年前的老子,深刻地反思着"无为"的主张,在现代人眼中,这种"无所作为"的思想,似乎已经落后于时代了。不过反过来想一个问题,现在是和平的年代,人们衣食无忧。而老子所处的,则是春秋时期的乱世,在那个不得一日安宁,人人都想建功立业的年代,老子却能用一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眼光,提出了"无为而治"的观点。所以,无论是动荡还是太平,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都能发挥出它的价值和作用。

无为而治的理念是什么(不仅是治国理念)(1)

波澜壮阔的春秋战争

扎根于乱世之中的 "无为而治"

很多人认为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只不过是一种医治战乱创伤的药方。"无为"指的就是没有作为,什么事都不管不问,任其自然而然就好了。如果真是那样的话。那么春秋时期那个弱肉强食的社会,战争岂非无休无止?"无为而治"的思想不能只看它的表面含义,无为并不等同于"无所作为",它其实有着更深层次的含义。

无为而治的理念是什么(不仅是治国理念)(2)

萧规曹随,无为而治

春秋时期战乱不断,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位于权力中心的周王室逐渐衰弱;而位于权力边缘的诸侯国不断崛起。诸侯国之间常年不断的征伐,无疑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生活在春秋时期的老子,正是体察到了百姓的疾苦,因此才想整理出一套医治整个社会的良方。老子认为,兼并战争产生的原因,就是诸侯的贪心不足。因此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意思是说战争动乱的根源是来自于人心的不知足;过错是因为人们贪婪的欲望。作为周朝的官员,老子又从文献典籍中发现了自然淳朴的上古社会。在那样的社会中没有战乱、没有纷争;人民安居乐业。想要回归这种自然淳朴,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无为而治"。不过老子的无为而治,并不是指什么都不做。而是一种建立在"无为而无不为"思想基础上的"无为"。

无为而治的理念是什么(不仅是治国理念)(3)

无为而治

何为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的思想都是建立在"道法自然"基础之上的。何为道法自然?意思就是顺应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不要受到拘束,自然而为之。老子讲求:

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老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你看!大自然好像什么都没有做(无为)。但是好像它又什么都做了(无不为)。如果帝王将相能够遵守这一规律的话,那么万事万物都会取得自然而本质的教化。

可见,老子的"无为"思想秉承着深刻的自然观念。而自然这种无所作为却又无不作为的规律,是值得每一个人学习和效仿的。当我们遇到烦心事的时候,朋友们总会劝我们"顺其自然"。这里的"自然"指的就是发展的本来规律,人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应该轻易违背这种规律。现实生活中违背规律的例子不胜枚举,有些人总是不自量力地想要力挽狂澜,欲凭借一己之力扭转乾坤,然而最终却是搬起石头砸到自己的脚。"揠苗助长"就是因违背了自然规律,导致最终颗粒无收。正如老子所言,帝王将相应该顺应民心,这样人民自然而然就会心满意足地归顺了。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就是建立在人民安居乐业和丰衣足食基础上的。

无为而治的理念是什么(不仅是治国理念)(4)

道法自然

"无不为"指的是不肆意妄为。正是在"无不为"思想的基础上,老子才提出了"无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不肆意妄为的话,那么人民就能相安无事。统治者受到天下人民的拥戴,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而如果统治者肆意妄为,不考虑民心,使得人民苦不堪言,那么他自然就不配治理国家。这里我们就能看出,老子无为思想的真正含义。尤其是在古代,统治者高高在上,没有权力的压迫,因此极其容易出现随心所欲治理国家的局面。因此,统治者只有摒弃利欲贪念,不滋扰百姓,维护统治才会成为一件水到渠成之事。

无为而治的理念是什么(不仅是治国理念)(5)

官如行舟民如水,水能载舟亦覆舟

这里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老子思想中对于民生的关怀。正是因为老子体察了民情,因此才尽心竭力地想要创造一个太平盛世。《道德经》虽然仅仅5000余言,但是其中的多篇提到了"民生思想"。如:不尚贤使民不争、小国寡民等等。在那个动乱的春秋年代,老子创造太平盛世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让人民摆脱战乱。生灵涂炭的根源是统治者的贪婪,老子希望统治者能够放下贪念,顺应民意,进而才能创造治国安邦之良策。老子思想,之所以能够经历两千年的风雨,依然受到人们的追捧。就是因为其思想无论在什么年代,都有存在的合理性。

无为而治的理念是什么(不仅是治国理念)(6)

老子与《道德经》

国家、企业和个人的意义

不论什么时代,都需要有强有力的政权来维系国家的长治久安以及社会的安定祥和。人民的利益应该永远被所有的为官者放在第一位。只有顺应民意,安定祥和才不是一句空谈。古代因为压迫剥削,使得一个又一个王朝灭亡的血淋淋教训,无不在告诉着我们:苛捐杂税之下不堪负重的平民百姓,就会在走投无路之时,对中心权力群起而攻之。对于企业的领导者来说,"无为而治"也是同样的意义。不考虑员工的利益,一味的剥削员工的剩余价值,不能让员工的付出得到相应的回报,那么必然会没有人愿意为你卖命。在公司制定章程的时候,领导完全依照自己的想法,不顺应员工的意图,不听从员工的意见,企业终究不会走得长远。并且企业在发展中,如果不顾及客户的利益,为了牟利而不择手段,也终有垮台的一天。

无为而治的理念是什么(不仅是治国理念)(7)

生活工作的压力

除此之外,老子的无为而治,也对我们个人有着深刻的影响。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背后,是秉承自然,一切要顺其自然。现在社会充满了竞争,人们往往汲汲于功名利禄,恨不得把脑袋削成尖儿往前进。而忽视的则是内心自然纯朴的真善美。有的时候不追求功名利禄,顺应自然,反而会放下心灵上的负担。如诸葛亮说的那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现代很少有人能够做到放下心理的包袱,"快乐的工作"。就像那句俗话说的那样:高兴也是一天,痛苦也是一天。同样都是奋斗的一天,为什么不让自己在快乐中度过呢?当你把工作视为一种快乐,一种兴趣,而不是压力的话。那么你便会在工作领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无为而治的理念是什么(不仅是治国理念)(8)

老子雕像

结语:

老子的无为而治并非无所作为,也并不是肆意妄为。而是顺应自然规律,在秉承道法自然的基础上做到无为。汉初就是采用了无为而治,迅速抹平了因常年战争造成的巨大创伤。老子的无为而治,穿过两千年的历史,在今天对于社会、企业乃至个人,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当一个人把工作当成了兴趣,那他何愁在事业上不会取得进步?当他在事业上取得进步之后,能顺应手下的员工以及客户的心意,他又何愁不能成为一位优秀的领导者?这样的人如果有一天能够从政,顺应百姓心愿,那么他何愁不被百姓所拥戴呢?老子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的思想哪怕经受了两千多年岁月的洗礼,依然能够盛开出绚烂的花朵。

参考文献:

《道德经》

《庄子》

《中国思想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