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几首简短的英文小诗(关于一首英文小诗的神翻译)(1)

将别的国家或民族的诗歌等文学作品,翻译成中国古典文学形式,这个传统由来已久。

专业人士在纸上经常干过,非专业的网友在网上也经常干过。

例如,西藏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情诗,就被从藏文翻译成多种版本的五古、七古或七绝;智利当代著名诗人巴勃鲁·聂鲁达的诗歌,也被人这样翻译过。

在网上浏览到一个关于诗歌英翻汉的帖子,内容好像几年前就有过不同版本,不过最近有点重新热起来的感觉。帖子中,各路高手将一首英文小诗翻译成多种文体,最具代表性的有普通版、文艺版、诗经版、离骚版、七言绝句版、七律压轴版等等,被戏称为“神翻译”。请让我们一路慢慢欣赏下去。


诗歌【原文】:

You say that you love rain,

but you open your umbrella when it rains.



译一(普通版)

你说你爱雨,/但当细雨飘洒时你却撑开了伞;

你说你爱太阳,/但当它当空时你却看见了阳光下的暗影;

你说你爱风,/但当它轻拂时你却紧紧地关上了自己的窗子;

你说你也爱我,/而我却为此烦忧。


译二(文艺版):

你说烟雨微芒,兰亭远望;后来轻揽婆娑,深遮霓裳。

你说春光烂漫,绿袖红香;后来内掩西楼,静立卿旁。

你说软风轻拂,醉卧思量;后来紧掩门窗,漫帐成殇。

你说情丝柔肠,如何相忘;我却眼波微转,兀自成霜。


译三(诗经版):

子言慕雨,启伞避之。子言好阳,寻荫拒之。

子言喜风,阖户离之。子言偕老,吾所畏之。


译四(离骚版):

君乐雨兮启伞枝,君乐昼兮林蔽日,

君乐风兮栏帐起,君乐吾兮吾心噬。


译五(七言绝句版):

恋雨却怕绣衣湿,喜日偏向树下倚。

欲风总把绮窗关,叫奴如何心付伊。


译六(七律压轴版):

江南三月雨微茫,罗伞叠烟湿幽香。

夏日微醺正可人,却傍佳木趁荫涼。

霜风清和更初霁,轻蹙蛾眉锁朱窗。

怜卿一片相思意,尤恐流年拆鸳鸯。



翻译的原则是“信、达、雅”。信是准确性,落实到字词要准确无误;达是直观性,切忌词不达意,要表达出作者的真实观点;雅是文学性,在信和达的基础上,力求语句、文章的优美。

对上述英文诗歌的原文未做考证,如同它的译一(普通版)那样,中规中矩、周周正正,文字直白浅显,但诗歌的意象清晰,诗味绵密悠长,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译二(文艺版),文字优美婉约,内容有所扩充,丰富了情节,不足之处在于第二行与第三行的结语,“静立卿旁”游离原诗内容,是本来没有的事;“漫帐成殇”语句不通,“殇”,本义是未成年而死或为国战死者(如国殇),现代新解有“悲伤、伤感”之意,总觉得不伦不类,亦如“明日黄花”与“昨日黄花”之争扯不清了。

译三(诗经版)和译四(离骚版),内容严格遵照英文原诗,译文形式也基本符合想要表现的文体要求。后者将窗户改译成栏帐,有生造之嫌疑。

译五(七言绝句版)和译六(七律压轴版),读到这里,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七言绝句简称七绝,和七律(七言律诗)都属于近体诗,另外同属于近体诗的还有五绝和五律。近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分为五言古诗、七言古诗、杂言古诗)而言的,有严格的平仄、粘对、韵式等规定。

译五中,既无七绝句中的平仄声交错,也无句与句之间规定的相对、相粘,最好玩的是第一、二句“恋雨却怕绣衣湿,喜日偏向树下倚”,除了“衣”和“偏”两个字是平声,其余十二个字全是仄声,读起来拗口。

译六中,除了译五的毛病,还有个最大的毛病,就是缺少了两个对仗联句。

从形式上说,这两首诗歌都只能算是古体诗,从内容上说,这两首诗歌都完整准确表达了原诗的意思,译五算是直译,译六算是意译。

总体来说,一、三、五体现了信,四体现了达,二、七体现了雅。我个人偏好译二和译六。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读一读原诗,这首英文小诗两句为一节,共分为四小节。从每小节内容来看是铺陈白描且转折(赋);从各小节句式来看是反复、排比(兴);从全篇篇章来看,前三小节是并立分述,第四小节是总合陈述(比兴)。

总之是综合运用赋、比、兴的修辞手法,既直白而又不失委婉的表达出欲言之心声。

我们再看译诗中主人公的身份,三、四、五是女性身份,二、六是男性身份,那么原诗和译一中主人公的身份是男是女呢,我们且用“有道”来硬译:

你说你喜欢雨,/但下雨时你打开你的雨伞。

你说你喜欢太阳,/但是你当太阳照耀时找一个影子的地方。

你说你喜欢风,/但当风吹你闭上你的窗户。

这就是为什么我害怕,/你说你也爱我。

在这里,我更愿意把诗中的主人公当作一个心思细密的热恋中的女性。

三个“你说”的反复,既像是喃喃自语,又像是与对方娇羞追问。同时,既是描写自然界的雨、太阳、风,也是女主人公的自比,形式并立,意象递进,春雨如愁的缠绵,夏日炎炎的浓烈,秋风凄凄的哀怨……

在这漫长的过程中,男主人公既有三个顺次的“喜欢”,同时又是三个“但……”的转折,表现了对女主人公热恋的态度,既有热烈的回应和向往,又有内在、隐约的担忧。

男主人公的迟疑和犹豫,从而引发女主人公吐露最终的心声:“这就是为什么我害怕,你说你也爱我。”

不是不愿听到“我爱你”三个字,而是害怕“但是”两个字,更有它后面的节外生枝。这一对痴男怨女不是不爱,是担心这份浓烈的爱会失去,因为人世间的种种干扰。

难道这便是传说中的患得患失么,距离?门第?抑或不自由之身?



前文中,译六作为压轴版,但却不是七律,近体诗有严格的平仄、粘对、韵式、对仗等规定,

布局还要讲究所谓的“起承转合”,一时技痒,只好貂尾续狗呵:

春愁漠漠生春雨,飘向江南伞不通。

妾意渐成三夏日,君身何避九原丛?

泪依楚岭新斑竹,恨闭蕉窗残叶风。

千种相思也如梦,天涯相隔永难逢。



求几首简短的英文小诗(关于一首英文小诗的神翻译)(2)

在帖子转载传播中,不仅内容,还有其中的两个标题引起我的兴趣,就是“神翻译,中文之美难以言喻”和“汉语之美,令我无法用汉语形容它的美!”原帖在结论中写道:“汉语之美,是夜空中那一片冰月,清淡而艳丽……汉语之美,是汪洋国那一掬清水,透明而沉重……汉语之美,是群山中的珠穆朗玛,稳重而脱俗……”

汉语是我的母语,对于上面这些赞美词句,我百分百认同。我只是想说,大多数语言,在千百年的流传中永不磨灭,一定都有着博大精深的内涵,例如英语,不仅产生过莎士比亚优美动人的十四行诗,也产生过令某主持人恼羞成猪的英雄双行体,哪怕是英语的绕口令,它的音韵和节奏也会令小伙伴们舞之蹈之、歌之咏之的。

原帖在结论中还写道:“夜阑人静,独守一隅,指尖轻轻划过泛黄的纸页,洁白的思绪便展开了使般的翅膀,在汉语中方块字里飞翔。此时,仅需一杯清茶,伴着书香流入心田,就可以领略到汉语的无穷魅力……”

对于这些感悟,我同样百分百认同。但是,当我想到极品网友对唐诗宋词的总结,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又笑了。

唐诗基本可以总结为:

田园有宅男,边塞多愤青。

咏古伤不起,送别满基情。

宋词基本可以总结为这八句话:

小资喝花酒,老兵坐床头。知青咏古自助游,皇上宫中愁。

剩女宅家里,萝莉嫁王侯。名媛丈夫死得早,美眉在青楼。

调侃归调侃,热爱汉语的心是万古不变的,只是想辩明世界上所有的语言都是人类智慧结晶的一部分,互有长短处各有优缺点。汉字有偏旁部首,可以见字辨义,英语单词其实也有前缀、后缀和拉丁语词干,同样可以见词辨义的。

记得很久以前,某人夸耀汉语的美妙,大意说看到“玫瑰”两字,仿佛会看到嫣红嗅到芬芳,云云,我倒想反问一句,难道英国长毛女人念到“rose”的时候,不是会看到嫣红嗅到芬芳,而是会不由自主怀念死去的秦始皇么?

欢迎大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惊艳版本。

求几首简短的英文小诗(关于一首英文小诗的神翻译)(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