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5.19

论语里仁篇第十一章感悟(论语解读未知焉得仁)(1)

人物介绍

令尹子文, 姓斗,名谷於菟,字子文,楚国的令尹即宰相。按:“斗”读dou(逗),繁体作“關”;“谷”,读gou(够), 繁体作“穀”,通“彀”“彀”,楚语哺乳的意思;“於菟”读wu tu(巫图),楚语老虎的。传说子文是楚国大夫斗伯比的私生子,被弃于山林,是一只母老虎哺乳养大的,故名“谷於菟”。

论语里仁篇第十一章感悟(论语解读未知焉得仁)(2)

崔子,崔杼,齐国大夫。齐君,齐庄公,名光。陈文子,齐国大夫,名须无。

字词解释

“三仕”,三次出来当官

“三已之”,三次罢掉官

“已”,停止,终止。

“弑”,下杀上叫“弑”

“有马十乘”, 有马四十匹

论语里仁篇第十一章感悟(论语解读未知焉得仁)(3)

“乘”,量词,读sheng(剩),一乘是四匹。

“违”,“离开”

大意

子张问孔子说: “楚国的令尹子文三次做令尹的官,没有高兴的样子;三次被罢官,也没有不高兴的样子。每次交班的时候都会把原来的政令完全告诉接位的人。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是个忠于职守的人。”子张说:“可以算仁了吗?”孔子说:“不知道,这怎么就算仁呢?”

论语里仁篇第十一章感悟(论语解读未知焉得仁)(4)

子张又问:“崔杼杀了齐国的国君,陈文子有四十匹马,都抛弃了,然后离开了崔杼。到了另外一个国家,他说:‘这里的执政者也跟崔杼差不多。’又离开了。再到另外一个国家,又说:‘这里的执政者也跟崔杼差不多。’又离开了。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个人是个洁身自好的人。”子张问:“可以算仁了吗?”孔子说:“不知道。这怎么就算仁呢?”

论语里仁篇第十一章感悟(论语解读未知焉得仁)(5)

导读

前面说过, 孔子从不轻易以仁许人,这又是一个例子。因为仁是全德,仁的境界太高了,哪一方面做得好只能说哪一方面好,不能就说这个人做到了仁。

用阅读去了解这个世界,然后爱上它

——阅世读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