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势国际大学园

打造东部创新“智核”

11月11日,2016天猫“双11”晚会在深圳龙城辖区大运中心举行,科比、贝克汉姆夫妇、梁朝伟、林志玲等国内外明星云集,让全国目光投向龙城。

国际大学城片区(借势国际大学园打造东部创新)(1)

龙城位处龙岗中心城,距离深圳市中心约20公里,区域面积75.38平方公里,1993年规划建设,2004年成立街道,目前已发展成为深圳东部的政治、文化、商业和科技中心,三产比为0.03:12.94:87.03,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年轻的龙城充满青春活力,

代表着深圳未来。

国际大学城片区(借势国际大学园打造东部创新)(2)

在深圳新一轮“东进战略”布局中,龙城被定位为深圳东部创新的“智核”和“引擎”,肩负着打造深圳东部产业智造高地、支撑东部科技创新崛起的重任。同时,龙岗区要求提升龙岗中心城发展能级,打造深圳东部CBD。

以龙岗天安数码城为代表的龙城现代产业园正强势崛起。

01

发挥智核优势

布局东部科技创新圈

近几年,龙城街道格外注重创新平台和创新体系建设。

龙城街道今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材料显示,辖区创新平台已达10家,其中市级认定平台5家,区级认定平台5家。值得关注的是,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龙岗中心落户,启迪协信科技园开始动工建设,创投大厦、回龙埔新工业区等区域重点项目强势推进。

《实施细则》提出要构筑智核产业的生态体系,并明确将围绕国际大学园打造科技创新圈、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生态体系、积极打造国际化“双创”载体平台。

国际大学园是龙城相比全市其他地区的一大优势。龙城街道将充分发挥国际大学园“智核”作用,构建集科研、教育、产业、资本为一体的协同创新生态系统;推动国际大学园与周边启迪协信科技园、宝龙科技城等联动发展,引导国际大学园创新资源对外辐射,建设特色化、系统化的孵化体系,打造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城市社区相结合的创新网络和生态圈;依托优势学科,按照“一大学一中心”思路,规划建设一批特色明显的创新中心,支持高校建立技术转移、成果转化机构,构建国际大学园技术转移网络;鼓励大学师生参与创新创业,促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产业化。

与此同时,龙城街道加速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生态体系。具体实践中,该街道积极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加快引进具有行业带动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项目以及各类创新平台,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进一步完善龙岗区域创新链条,推动企业开展产学研资一体化合作,协调辖区企业申报专利,以及申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提供优质的行政服务,协调高端科技人才申请人才保障性住房等支持。

另外,龙城街道还将积极打造国际化“双创”载体平台。结合街道产业空间实际,布局建设一批有效满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求,具有较强专业化服务能力的众创空间新型孵化平台;孵化培育一批创新型小微企业,树立打造一批影响范围广、国际程度高的创新创业交流活动品牌;不断培育壮大街道创客及创新创业者群体,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国际大学城片区(借势国际大学园打造东部创新)(3)

龙岗天安数码城“小创客”拼装出了一辆木制自行车。

02

集聚总部经济

打造3个“百亿园区”

集聚科技型企业和总部经济,是龙城近几年经济发展的一个特点。

据统计,龙城街道辖区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从2010年年初的3家增至89家,今年又有63家企业提交“国高”申请;辖区吸引上市及拟上市企业共计23家,总部企业14家。

未来几年,龙城街道将围绕落实“东进战略”的功能定位,重点发展总部经济、科技服务业、新兴消费产业。其中,在打造总部经济的集聚高地方面,该街道将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打造企业总部基地。按照统筹管理,把握好节奏,预留空间,有序推进的原则,通过政府主导政府投资、政府主导市场参与、政策引导社会投资等不同模式,不断完善大运新城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城市更新,优化发展空间,依托启迪协信科技园和深港国际中心等高端载体,引进扩张性外迁制造业企业总部项目(如总部 展示体验中心、总部 制程展示中心、大型企业集团南方总部、大型企业业务板块总部、中型企业综合性总部等),重点关注沿武深线、广惠—河源线向北部转移产能的企业,积极引导此类企业的总部落户。

打造3个“百亿园区”。力争将天安数码城、龙腾工业区更新项目、回龙埔新工业区更新项目打造为产值超百亿园区。协调天安数码城加快构建“硅谷直通车”“龙岗创业大道”“智慧园区”三大平台,聚合众多创新要素,打造全新的T4创新生态圈,实现与美国硅谷资本、人才、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实时互通,形成更强大的创新创业氛围。龙腾工业区更新项目作为对标新加坡的重点项目,大力发展商贸会展、科技服务、现代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打造为集合创新、商务、科技、文体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高端商务中心。将回龙埔新工业区更新项目打造为制造业总部基地。

引进和培育上市企业总部。对辖区优质产业空间进行梳理,结合市、区产业导向,通过向优质企业优先出让写字楼、厂房,引进一批拟上市及新三板挂牌企业总部项目。同时,对辖区创新型小微企业、成长型中小企业、国家和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摸底调研,大力开展上市备案工作,构建街道企业上市良性梯队,重点支持一批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作为龙岗上市培育资源。引导辖区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并协调企业获取市、区有关政策支持。

03

释放空间资源

升级高端产业载体

有项目没空间或缺乏优质产业空间,是深圳新时期产业转型发展的一大瓶颈。对此,龙城街道近年来在拓展产业空间、升级产业载体领域下了大力气。

经过数年发展,龙城街道的产业载体发育日渐成熟,产业集聚效应逐步凸显。以龙岗天安数码城为龙头的科技创新园区,已经成为龙城的总部经济、上市及拟上市公司孵化基地,目前入园企业约360家,其中有3家上市企业和11家拟上市企业,园区企业年产值超过150亿元。同时,龙城辖区的正中时代、珠江广场、创兆广场等新兴产业载体引进优质企业360余家。

《实施细则》提出要全面提升产业的载体质量,特别提到清理低端产能释放空间资源,配合高端业态改造产业载体,大力完善产业配套设施,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产业空间方面,龙城街道将加快建立落后产能监测机制,对存量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动态监测,识别运营效率低下的企业,做好低端企业的清理淘汰工作,充分释放辖区产业空间资源,加快“腾笼换鸟”步伐。经济部门与劳动、安监、工会等部门联动,组成风险企业防控小组,制定行动方案,分解落实行动任务,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快清理淘汰无证无照企业、经济效益较差企业和不符合龙城街道产业发展导向的低端企业。

产业载体层面,龙城街道将根据工业区土地现状、法定图则用地规划、建筑年限、开发强度、业主改造意愿及有关政策要求,通过拆除重建、综合整治、产业置换、空地新建等方式,提升产业空间载体质量,腾挪产业空间,促进高端产业发展;以产业规划为导向推动土地整备,加快工业区改造提升,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保障产业项目用地需求;积极保护制造业发展空间,严格控制产业组团和工业园区通过拆除重建进行“工改居”和“工改商”;协调做好19个旧工业区升级项目的后续报建工作,重点推动6个纳入全市更新计划的拆除重建类项目建设。

与此同时,龙城街道积极做好园区建设支持工作。该街道强化服务理念,深入各工业园区实地调研,协调解决开发主体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宣传讲解龙岗区产业转型和工业区升级改造的相关扶持政策,引导开发主体做好园区定位,找准产业方向;积极为开发主体、专业运营机构、优质企业牵线搭桥,力争做到工业区升级改造与园区招商和引入运营管理同步推进,无缝衔接;主动完善产业配套设施,联合电力、城建等部门对产业周边基础设施进行改善,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国际大学城片区(借势国际大学园打造东部创新)(4)

龙城动漫产业异军突起。(华夏动漫紫嫣香港演唱会)

04

深化产城融合

营造创新创业环境

龙城是一个年轻城区,尤其是在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结束后,龙城的知名度进一步扩大,一大批热衷于创新创业的年轻人奔向龙城。

新时期,龙城街道将依托“硅谷直通车”“龙岗创业大道”及“智慧园区”三大核心平台,融合国际创新资源,鼓励“草根创新”和微创新,强化“创新、创业、创投、创客、创学、创玩”六创联动,鼓励“四众”发展,激发全民创新意识。同时,联合地方媒体,积极报道创业创新相关新闻,解读相关政策文件,宣传创业创新精神,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氛围。

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同样值得关注。龙城街道将充分利用国际大学园资源优势,成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通过提供创业空间、创业指引、创业培训等方式,借助“众创大巴”“众创补习班”等形式,集聚各路创客,形成良好的创业创新氛围。同时,利用龙岗天安数码城的示范效应,吸引创新创业项目落地发展。

另外,龙城街道将推动校企合作,加快搭建人才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桥梁,为创业项目推荐资源,为创业企业引荐人才,鼓励企业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研究场所和经费支持;积极为辖区居民提供创业创新支持,帮助辖区居民对接创新政策、创新空间、创新企业、创投基金等资源,协助其完成技术发明、专利申请、创新成果申报等相关流程,打造一站式人才服务模式。

创新亮点

依托“大数据”

构建智慧型产业发展模式

建立产业资源大数据,构建智慧型产业发展模式,是龙城街道今年以来的一大创新亮点。

为推进街道招商资源信息库建设,实现招商资源精细化管理,促进招商项目和产业空间的有效对接,龙城街道高标准建立招商资源信息库。该街道成立招商资源信息调查和常态化更新领导小组,并聘请专业调查公司协助开展全街道产业资源调研。

目前,龙城街道已全面梳理了辖区内厂房、写字楼、商业空间和可开发地块等产业载体及企业信息,对街道产业资源情况进行了细致摸底调查。值得关注的是,新一轮调查发现,龙城街道产业用地总面积623.56公顷,其中工业用地577.03公顷,商业用地面积46.53公顷。而577.03公顷工业用地中,现有资源113.6公顷,潜力资源443.43公顷。目前,该街道正在对相关数据进一步分类整理,使其在街道招商引资工作中发挥数据集成、招商指引、产业对接功能。

除建立招商资源信息库外,龙城街道还注重科学监测,启动了企业风险预警工作。为积极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更好地防范和化解龙城街道企业经营风险,有效处置企业危机,该街道制定了《重点企业风险预警机制工作方案》,联合相关部门对辖区员工百人以上企业近期房租、水、电、工资等缴纳、发放情况进行了排查,并就排查情况形成专题报告。同时,邀请专家团队入驻调研,总结龙城经验,建立企业风险预警防控模型。目前,该研究项目已经进入结题阶段,待街道相关部门、项目组专家进行最后会商修改完善后,将在龙城街道范围内探索施行。

与此同时,龙城街道以产业资源数据库为基础,搭建龙城街道产业地图信息系统。其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建设对公众开放的产业地图,促进产业资源信息公开化、透明化,全面展示街道业态和载体资源,辖区外高端企业可通过产业地图信息系统查找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产业资源并通过平台进行对接,辖区存量企业可发布合作需求和招商引资信息,降低招商引资成本,提升产业资源对接高端要素的效力。

另外,龙城街道探索建设“互联网 ”智慧园区。以天安数码城、大运中心为典型,通过建设园区微信公众平台实现园区物业管理、企业服务、信息咨询等信息化整合,实时向企业推送信息,帮助企业及时掌握园区动态、衔接所需资源。(龙城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