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邢台日报-邢台网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1)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仅靠粉笔在黑板上书写,到现在的网络教学,教学手段变得越来越智能……党的十八大以来,任泽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全区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一幅让群众满意、人人出彩的乡村教育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邢台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东甲/文

通讯员 宋杰/图

从酱油拌饭到营养早餐

4月9日中午时分,记者走进任泽区永福庄中学餐厅,学生们或排队打饭,或安静地在餐桌前用餐。品种繁多的菜品,让每一名到此的学生都能吃到符合自己口味的饭菜。

“学校的饭做得很好吃,早餐吃的是营养餐,午餐和晚餐有各种各样的饭菜供我们选择,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吃学校的饭菜。”该校学生郑琳洁说。

看着学生们吃得香甜,该校57岁的侯生民老师不禁感慨。他说,永福庄中学建于1975年,那时候条件艰苦,学生寄宿在学校,每周会从家里带来一个装满辣椒、萝卜等咸菜的罐头瓶,这一小瓶就是一个星期的菜。条件好一点的就搞点小鱼、肉渣之类的在里面,条件差的就直接酱油拌饭吃。

“别看我们学校是乡村学校,却是邢台市5A级标准化中学,各项设施一点不比城里的差。”侯生民说,网络微机室、图书阅览室、音乐舞蹈室、封闭式塑胶跑道操场……这些他曾经做梦也想不到的设备、设施,如今都变成了现实。

从讲实验到用仪器

当日下午,在任县穆口小学实验室内,学生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该校的教学设施还几乎为零,一栋二层楼加两排平房,便是该校的所有建筑。教室里只有一块黑板,老师上课除了几支粉笔和课本外,便只有一根竹条做成的教鞭。

该校杨会娟老师回忆说,那时学生们几乎连地球仪都看不到,上地理课只能看着简易挂图,听老师讲述。由于没有实验设备,给学生上实验课,做实验就变成了讲实验,只能用粉笔在黑板上简单地画出一些示意图供学生大致观看。

“为了改善乡村学校面貌,我区先后投资8400多万元,为中小学配备了理化生实验室、仪器室、探究性实验室。”该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国辉说,目前,该区所辖10个乡镇(区),走到哪儿都能看到高标准的漂亮学堂。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那时我们20多个教师,本科学历的很少,高中毕业的代课老师居多。”该区骆庄乡达二新星小学教师李建珂说,当时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都选择把孩子送到外面的学校,学生流失了很多。

2013年以来,该区先后引进河北师大顶岗实习生、省“三支一扶”、市“三区”支教教师206人,招聘教师307人,区域交流教师820人、校长39人。区域内名师、学区内优秀教师跨校任课,解决了学校学科教师短缺问题,并带动了农村薄弱学校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利时机,先后与北京18中学、北京66中学、天津102中学等京津名校实现了合作对接。

“探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式低水平缩小差距,而是通过提谷齐峰,追求高水平、高质量的均衡,力争让每个孩子享有同步起跑的机会。”刘国辉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