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种植户不能具体区分细菌性叶斑病/霜霉病/黑斑病/灰霉病的病状!在这里,我们做下区别分析!

莴苣腐败病又称黑腐病、细菌性叶斑病。主要为害肉质茎,也为害叶片。肉质茎染病,受害处先变浅绿色,后转为蓝绿色至褐色,病部逐渐崩溃,从近地面处脱落,全株矮化或茎部中空;叶片染病生不规则形水渍状褐色角斑,后变淡褐色干枯呈薄纸状,条件适宜时可扩展到大半个叶子,周围组织变褐枯死,但不软腐。

莴笋灰霉病和菌核病的区别(莴笋细菌性叶斑病)(1)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在病残体上或种子内越冬,翌年从幼苗叶片的气孔或叶缘水孔、伤口处侵入,细菌侵入后形成系统侵染。远距离传播主要靠种子,在田间借雨水、昆虫、肥料传播蔓延,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病,地势低洼、重茬及害虫为害重的地块发病重。

莴笋灰霉病和菌核病的区别(莴笋细菌性叶斑病)(2)

叶片病斑类型主要有两种:

一种从叶尖或叶缘发病,形成褐色湿腐不规则并迅速向内叶扩展,形成大型“v”形或半圆形病斑

一种是色深浅相间的花叶及不太明显的褐色坏死斑点,重病株还会出现心叶扭曲!

莴苣霜霉病

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初呈黄绿色,无明显边缘,后扩大,叶脉限制呈多角形。叶片背面生白色霉状物(孢子囊及孢梗)。本病多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生,渐向上蔓延,后期叶片枯萎。

莴笋灰霉病和菌核病的区别(莴笋细菌性叶斑病)(3)

莴笋灰霉病和菌核病的区别(莴笋细菌性叶斑病)(4)

莴笋灰霉病和菌核病的区别(莴笋细菌性叶斑病)(5)

莴笋灰霉病和菌核病的区别(莴笋细菌性叶斑病)(6)

危害症状该病先从植株下部老叶开始,发病初期叶面出现淡黄色水渍状圆形斑点,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黄褐色大病斑。**时叶背面长出白色霜状霉层。后期病斑枯死,变为黄褐色并连接成片,致全叶干枯。

发病条件病菌借助风雨和昆虫传播,适温16~24℃,相对湿度为70~80%,雨多、雾大、露重,早播,栽植过密,浇水过多,或排水不畅易发病。9月~11月中旬是流行期。

莴苣黑斑病

莴笋灰霉病和菌核病的区别(莴笋细菌性叶斑病)(7)

莴笋灰霉病和菌核病的区别(莴笋细菌性叶斑病)(8)

危害症状该病典型症状是,在叶片上形成圆形或近圆形褐色斑块 直径3~15mm大小,具同心轮纹.**时病斑背面可产生黑色霉状物。

发病条件该病借助风雨传播,温暖多雨, 结露时间长, 肥力不足, 植株衰弱易发病。

莴苣灰霉病

莴笋灰霉病和菌核病的区别(莴笋细菌性叶斑病)(9)

危害症状苗期发病病部呈水渍状腐烂,长有灰色霉层,成株发病多从近地面叶片开始发病。初为水渍状,后迅速扩大,呈黄褐色。

发病条件发病适温20~25℃,借助气流传播。从植株伤口或衰弱的组织上侵入进行侵染和再侵染。相对湿度93%以上,发病重。

莴笋灰霉病和菌核病的区别(莴笋细菌性叶斑病)(10)

莴笋灰霉病和菌核病的区别(莴笋细菌性叶斑病)(11)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各位种植户如果遇到分辨不清的情况,请及时联系农业技术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