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黑了,星闪烁,大海静悄悄。宝宝乖,乖宝宝,快快睡觉。”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宝宝进入了梦乡。好景不长,宝宝半夜醒来,寻求母乳,惊扰了妈妈的好梦,妈妈深感疲惫。

晏儿给我留言说:每天半夜里,宝宝都会醒来, 要吃十几分钟奶才能睡着,他是睡着了,我失眠了。白天还要上班,晚上睡不好,精神状态就很差,周而复始,我都感觉神经衰弱了。怎样才能让宝宝一觉睡到4、5点,中间不吃奶呢?

宝宝的睡眠问题一直是困扰着大部分妈妈的问题,怎么才能让宝宝一觉到天亮呢?我们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

婴儿24小时睡眠的大致时间(婴儿睡眠模式在子宫内形成)(1)

宝宝夜间醒来的原因:

夜间醒来,在宝宝小的时候是一种生理需求,等长大一些就变成了心理需求。

1、婴儿睡眠模式在子宫内形成

美国儿科学会阐述了婴儿睡眠模式的问题,怀孕8个月左右开始,胎儿已经有了睡眠时段和清醒时段,具有了和成人一样的两个阶段:快速眼动睡眠和非快速眼动睡眠。

快速眼动睡眠阶段,梦境非常活跃,他可能身体惊跳、面部抽动,或者手脚有突然的动作。

非快速眼动睡眠包括4个阶段:昏昏欲睡、浅睡、深睡和沉睡。孩子的动作越来越少,呼吸放缓,变得非常安静,睡得最沉的时候身体完全静止。

新生儿每天睡眠16个小时左右,分成3-4个阶段,均衡分布在几次哺乳之间。睡眠顺序为:昏昏欲睡、快速眼动睡眠、浅睡、深睡、沉睡。

到2-3个月后这种规律改变,再大一些,快速眼动睡眠的时长会减少,睡眠变得安静,深睡眠的时间会越来越长,一觉到天亮变得很轻松。

婴儿24小时睡眠的大致时间(婴儿睡眠模式在子宫内形成)(2)

美国儿科医生Harvey Karp's提出的5S安抚法:包裹(Swaddle)、侧卧/俯卧(Side or stomach position)、嘘声/白噪音(Shush)、轻晃(Swing)、吸吮(Suck),它的精髓就是模拟子宫内的环境,让宝宝平静、舒适从而减少哭闹,顺利进入睡眠。

2、宝宝的生理需求

宝宝的胃容量是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出生第一天,只有5-7ml,相当于樱桃的大小;出生第3天,胃容量为22-27ml,有一颗核桃的大小;出生1周,胃容量为45-60ml,像杏一样大小;出生1个月有80-150ml,有鸡蛋那样大小。

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宝宝吃饱后最多能坚持3-4个小时。所以,在出生的前几周,宝宝频繁醒来吃奶是为了满足生理需求,这是正常的。

美国早期教育专家伯顿·L·怀特在《从出生到3岁》中这样阐述宝宝的睡眠规律:从10周开始,越来越多的宝宝一觉睡到大天亮。大部分用奶粉喂养的宝宝在6个月能睡整夜觉。母乳喂养的宝宝通常在8个月之前不会养成这个习惯。

婴儿能睡整夜觉(连续睡6个小时)有婴儿自身的原因,也有父母训练的结果。由于母乳更容易被宝宝消化吸收,睡整夜觉的时间要比奶粉喂养的宝宝晚2个月。

婴儿24小时睡眠的大致时间(婴儿睡眠模式在子宫内形成)(3)

3、白天睡眠太多,活动太少

有的宝宝白天睡眠太多,打破了睡眠规律,影响到宝宝晚上的睡眠。有的妈妈希望宝宝白天能多睡一会儿,让自己多做一些家务活,在宝宝醒来的时候,立即给宝宝哺乳或者陪着宝宝睡下,宝宝继续昏昏沉沉地睡下去,以至于很难醒来。

白天睡眠过多,以至于没有时间外出活动,父母也很少有机会和宝宝一起玩耍,宝宝活动量不足,不能消耗身体的能量,导致晚上不够疲乏,睡眠的愿望不够强烈。

4、妈妈给予了过度关注

当宝宝醒来的时候,妈妈会及时给予关注,害怕宝宝大哭,马上给宝宝哺乳,让宝宝形成了依赖。

《西尔斯健康育儿百科》中有这样的描述:从生物学上来说,妈妈听见宝宝的哭声必然想要做出反应,没法忽略宝宝的哭泣。研究表明,宝宝哭泣的时候,流向妈妈乳房的血液会增加,同时妈妈会本能地想要抱起宝宝、安抚宝宝。这是母亲的生理机制。

婴儿24小时睡眠的大致时间(婴儿睡眠模式在子宫内形成)(4)

我也是一个妈妈,对这点深有感触,当宝宝哭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宝宝饿了,给他哺乳,当宝宝吃好睡下后,我感到很满足。还有时候,当宝宝醒来的时候,我很累,没有耐心观察宝宝地行为需求,习惯性地给宝宝哺乳,安抚宝宝睡下。

5、宝宝对妈妈的依恋

国外婴儿健康与发展心理学的教授Peter Fleming表示:“夜间醒来和高度的智力发展之间存在关联。”和父母亲更加亲密的孩子会“更加善良真诚,有更强烈的同情心和更加自律。”最近一项研究表明:这样的孩子具备更好的认知能力,以及较小抑郁的风险。

很多妈妈都是上班族,只有在晚上才会回家,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妈妈是宝宝和外界联系的纽带,宝宝对妈妈有一种依恋,需要和妈妈进行亲密的身体接触,维持子宫内的感觉,满足自己的安全感。

宝宝夜间醒来,从生物学上来说有很大的优势,因为在晚上,爸爸妈妈不会受到其他事物的干扰,会更加专注于对宝宝的陪伴,宝宝会吸引爸爸妈妈全部的注意,可以从爸爸妈妈身上得到更多关注。

婴儿24小时睡眠的大致时间(婴儿睡眠模式在子宫内形成)(5)

宝宝频繁夜醒的危害

虽然宝宝夜间醒来问题在一定程度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但是当宝宝到了6个月之后仍然存在频繁夜醒的习惯,就会影响到宝宝的身体健康和未来良好睡眠规律的形成。

科学研究发现,脑细胞的发育完善过程主要在睡眠中进行,睡眠有助于脑细胞发育。如果频繁夜醒,睡眠不足,婴儿会烦躁不安、食欲不振,影响体重的正常增长,还会引起抵抗力下降、大脑发育迟缓等问题。

生长激素在夜间22点到凌晨是分泌的高峰期,分泌量占全天的20%-40%,而且必须在深睡1小时后才能达到这一水平,如果夜间在这个时间频繁醒来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宝宝的身高会出现“低人一等”的问题。

如果宝宝没有及时养成良好的睡眠规律,有可能延迟到3岁之后仍然建立不了良好的睡眠习惯。

所以,在宝宝1个月之后6个月之前就要着手培养宝宝一觉睡到大天亮的能力。

婴儿24小时睡眠的大致时间(婴儿睡眠模式在子宫内形成)(6)

让宝宝一觉睡到大天亮

1、临睡前让宝宝吃饱

临睡前让宝宝饱餐一顿,避免宝宝因为饥饿醒来。增加母乳的喂养频次,让宝宝吃到足够的母乳。如果母乳不够吃,可以在临睡前给宝宝喂一顿奶粉,六个月以上的宝宝可以在睡前吃一顿辅食。宝宝吃饱喝足,生理上得到满足,就不会随便夜间醒来。

2、改变安抚宝宝的方式

宝宝夜间醒来不一定是因为饿,更不要一哭就给宝宝喂奶。试着拍拍宝宝、轻轻地和他说话、安慰他,给他安抚奶嘴,逐步减少喂奶次数。

如果开始的时候是一晚上喂3次奶,可以慢慢减少到2次,如果宝宝能适应2次喂奶,再减少到1次,喂1次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宝宝仍然能够睡得安稳,就可以戒掉夜奶。

婴儿24小时睡眠的大致时间(婴儿睡眠模式在子宫内形成)(7)

3、增加宝宝白天的活动量

白天带宝宝外出玩一玩,或者跟他做一些游戏让他释放一下身体的能量,不仅能促进宝宝身体发育,还能消耗宝宝的精力而睡得更加深沉。

控制白天睡眠时间,一次不要超过2个小时,下午5点之后不要让宝宝睡觉,这样有利于保证夜间睡眠质量。

4、睡前保持安静

睡前让宝宝安静下来,不要玩得太兴奋。宝宝的大脑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新生儿的脑容量仅有成人的四分之一,大量的阈值和参数还没有设定。如果太兴奋,宝宝不容易入睡,也容易在夜间醒来。

给宝宝洗一个热水澡,促进血液循环,让宝宝的身体得到放松。给宝宝听舒缓的音乐或者给宝宝哼唱儿歌,陪伴着宝宝入睡。

婴儿24小时睡眠的大致时间(婴儿睡眠模式在子宫内形成)(8)

5、给宝宝拥抱和爱抚

如果白天妈妈不能陪伴宝宝,宝宝对妈妈又很依恋,在晚上吃夜奶,对宝宝来说是一种补偿。

妈妈需要运用心理补偿机制来回应宝宝,给宝宝更多的拥抱和爱抚,让宝宝心理上得到最大的平衡。

心理学上认为补偿心理是由于生理上或其他方面给精神带来了痛苦,这种痛苦使人发挥其他优势,以成功的行动代替了失败的行动。

当然影响宝宝睡眠的因素还有环境因素、身体因素,在给宝宝准备温馨舒适的睡眠环境前提下,排除宝宝生病的因素,让宝宝每天早早上床睡觉,采用上面几个方法让宝宝一觉睡到大天亮吧!

凝妈粉丝圈欢迎加入

新晋二胎宝妈,高级育婴师,个性化训练指导师,青云计划获奖者,获多平台原创邀约。与万千妈妈分享育儿经验,关注我,获取更多育儿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