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活在自我想象的世界里?不要以为这是一个明知故问的问题,我们多多少少都有点自我欺骗的倾向,只是个程度的问题刚出生的孩子,在最初的一个月里,他的眼里是没有外在世界的,他的视力听力还没发展,也动不了,这时在他心里他是孤立的,他就是世界慢慢他的视力开始延展,从几公分到几米,从模糊到清晰,看到了妈妈、房间,听到了妈妈的声音饿了、尿了,哭一下,妈妈就来了,醒着的时间多数时候妈妈都在他眼里,他和妈妈是一体的共生的关系这时候妈妈的冷漠和不回应,包括缺少肌肤接触,给孩子带来的是绝望和死寂再慢慢成长,半岁和以后,孩子明白了自己是自己,妈妈是妈妈,外在的一切都是脱离于自己存在的之后很长的一个时间里,孩子都在学着和妈妈分离,和客观世界分离,探索外在的世界,从而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经历分离认知,自我控制意识,以及对他人的认知,建立领域意识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引导和支持非常关键溺爱型的父母有求必应,同时又替孩子完成了太多本应该孩子完成的事情,孩子没有发展出独立思考的能力,仍然停留在“妈妈(世界)围绕着我转”的心理阶段渐渐地演变成专横任性的心理模式,所有人都要听他的,不听他的或者有不同意见就是针对他,非白即黑,走向极端层出不穷的“巨婴”行为就是真实的写照,因迟到阻挡列车发车、为方便阻挡电梯关门等等疏忽型的父母缺少与孩子之间的链接,或者在依恋期就未能给予足够的爱,从而孩子也难以建立起与世界的链接,心理处于孤独的意境由于没有足够的互动体验,对外界的认知从“我即世界”过渡到世界是我心里想象的世界,或者对外界漠不关心如果过于沉溺在想象的世界里,会造成很多错觉,被迫害妄想,恋爱妄想,都是错觉的表现,一个漠视的眼神会联想到恶意,一个对视的眼神会联想到爱意等还有一种情况是,在想象的世界里对发愿给予过高的期待:我能想象到你在想什么,你也应该能知道我的心思,即使我没有说你没想到,我就不高兴既然你能想到我的心思,你就不能有不同意见这就是活在想象的世界里心理咨询中对存在过度想象或者有妄想情况的人,通常的采用的方法之一就是求证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来访者和想象或者妄想的对方当事人坦白,然后听取对方的反馈这个时候来访者常常会发现都是自己在一厢情愿或者自作多情这个世界呈现在你眼里的,只是事实的一小部分,中间还夹杂了信息提供者和你自己的主观意愿我们常说的,相信就会存在,那不相信就不存在,也是一样的道理所以,不要过度直观地用片面的信息和过多的想象来理解,而是要多沟通、求证、表达,多走出去,参与到真实的世界里,拥抱真实的世界,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想象和现实总是不一样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想象和现实总是不一样的(你能否区分想象和现实)

想象和现实总是不一样的

你是否活在自我想象的世界里?不要以为这是一个明知故问的问题,我们多多少少都有点自我欺骗的倾向,只是个程度的问题。刚出生的孩子,在最初的一个月里,他的眼里是没有外在世界的,他的视力听力还没发展,也动不了,这时在他心里他是孤立的,他就是世界。慢慢他的视力开始延展,从几公分到几米,从模糊到清晰,看到了妈妈、房间,听到了妈妈的声音。饿了、尿了,哭一下,妈妈就来了,醒着的时间多数时候妈妈都在他眼里,他和妈妈是一体的共生的关系。这时候妈妈的冷漠和不回应,包括缺少肌肤接触,给孩子带来的是绝望和死寂。再慢慢成长,半岁和以后,孩子明白了自己是自己,妈妈是妈妈,外在的一切都是脱离于自己存在的。之后很长的一个时间里,孩子都在学着和妈妈分离,和客观世界分离,探索外在的世界,从而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经历分离认知,自我控制意识,以及对他人的认知,建立领域意识。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引导和支持非常关键。溺爱型的父母有求必应,同时又替孩子完成了太多本应该孩子完成的事情,孩子没有发展出独立思考的能力,仍然停留在“妈妈(世界)围绕着我转”的心理阶段。渐渐地演变成专横任性的心理模式,所有人都要听他的,不听他的或者有不同意见就是针对他,非白即黑,走向极端。层出不穷的“巨婴”行为就是真实的写照,因迟到阻挡列车发车、为方便阻挡电梯关门等等。疏忽型的父母缺少与孩子之间的链接,或者在依恋期就未能给予足够的爱,从而孩子也难以建立起与世界的链接,心理处于孤独的意境。由于没有足够的互动体验,对外界的认知从“我即世界”过渡到世界是我心里想象的世界,或者对外界漠不关心。如果过于沉溺在想象的世界里,会造成很多错觉,被迫害妄想,恋爱妄想,都是错觉的表现,一个漠视的眼神会联想到恶意,一个对视的眼神会联想到爱意等。还有一种情况是,在想象的世界里对发愿给予过高的期待:我能想象到你在想什么,你也应该能知道我的心思,即使我没有说。你没想到,我就不高兴。既然你能想到我的心思,你就不能有不同意见。这就是活在想象的世界里。心理咨询中对存在过度想象或者有妄想情况的人,通常的采用的方法之一就是求证。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来访者和想象或者妄想的对方当事人坦白,然后听取对方的反馈。这个时候来访者常常会发现都是自己在一厢情愿或者自作多情。这个世界呈现在你眼里的,只是事实的一小部分,中间还夹杂了信息提供者和你自己的主观意愿。我们常说的,相信就会存在,那不相信就不存在,也是一样的道理。所以,不要过度直观地用片面的信息和过多的想象来理解,而是要多沟通、求证、表达,多走出去,参与到真实的世界里,拥抱真实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