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是目前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个咸水湖,具有三高特征——高寒、高盐、高碱,所以水体比较贫瘠,湖中生物不多,代表生物就是青海湖裸鲤,俗称湟鱼。湟鱼在网上一般被认为是青海湖里唯一的鱼类,甚至有网友说:“青海湖里只有湟鱼,要是找到第二种鱼,那一定是水怪!”
但这种说法明显错误,我之前去查找关于青海湖生态环境的资料时了解到,青海湖里的原生鱼类除了湟鱼之外,还有几种鳅科鱼类,但是它们体型太小,而且不常见,所以就被忽略了。
据《青海省土著鱼类名录》和《青海省土著鱼类种类及保护对策》显示:青海湖流域确认分布的土著鱼类有6种,不确定分布的有1种,依次为青海湖裸鲤、甘子河裸鲤、硬刺高原鳅、斯氏高原鳅、梭形高原鳅、隆头高原鳅。北方花鳅在青海湖水系倒淌河有过采集记录,尚需调查。甘子河裸鲤的分类地位也不确定,有地方说它是青海湖裸鲤的亚种,有地方说它是独立物种。
《青海湖鱼类面临的生态危机与环境治理探讨》一文表明:青海湖流域鱼类组成相对简单,除人为引进的鲤、鲫等鱼外,原生土著鱼类仅有9种,其中鳅科高原鳅属鱼类7种,花鳅属鱼类1种;鲤科裸鲤属鱼类1种(即青海湖裸鲤)。8种鳅科鱼体型较小,主要分布于入湖河道、河口区及湖区近岸。
虽然上述对青海湖鱼种类的说法有差异,但至少能说明,青海湖里不止湟鱼一种鱼,硬刺高原鳅、斯氏高原鳅、梭形高原鳅、隆头高原鳅这四种高原鳅是确认有分布的。从其他资料库里也能查到它们在青海湖里有分布的记载。
▲硬刺高原鳅(Triplophysa scleroptera),又名硬鳍高原鳅,最大个体长23.3厘米,重160克。分布在青海湖和黄河上游,每年3月份青海湖周河流融冰时即开始上溯,在水深0.5—1.1米、有洄流的沙底河段产卵繁殖。
▲斯氏高原鳅(Triplophysa stoliczkae),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在海拔5200米的西藏龙错温泉里有分布,是世界上生存海拔最高的鱼类之一。
梭形高原鳅(Triplophysa leptosoma),又名修长高原鳅,分布于青藏高原北部的自流水体,长江黄河的上游,柴达木河,格尔木河,青海湖及河西走廊。
隆头高原鳅(Triplophysa alticeps),最大只有9厘米,分布于青海湖浅水区、湖岸边的沼泽和入湖河的缓流河段。
这四种高原鳅也是我国特有物种,但名气不大,不受关注。高原鳅属鱼类大多数都分布在我国西部的高海拔水系中,还有很多新种等待发现。
除了几种土著鱼类之外,青海湖及周边水系还出现了一些外来鱼类。
王世勇等人拍到的鲤鱼
2017年的新闻《青海湖耳海发现大批鲤鱼,绝大多数是人为放生的》显示:青海摄影家协会成员王世勇一行五人到青海湖附近的耳海(青海湖东南部的一个小湖泊,与青海湖隔着一公里的沙丘)去拍鸟。拍鸟过程中他们发现湖边浅水区有鱼群游动,且是体型较大的鱼类,起初他们以为是裸鲤,拍到照片发现这些鱼明显是鲤鱼。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实验室主任表示,耳海里确实有鲤鱼,绝大多数是人为放生的,这些鲤鱼超过3公斤的很多。耳海的含盐量远低于青海湖,在倒淌河注入的区域几乎是淡水,湖中水草繁茂,鲤鱼能存活下来并繁殖。
这些鲤鱼运气好,被放生到耳海里,要是被放生到青海湖里,多半活不下来。
一群人在往小泊湖里放草鱼
2012年8月网上传出一则消息,引发热议。2012年8月12日早晨一群人在青海湖东部的小泊湖放生一卡车草鱼,估计有上万条,听说这些草鱼是大老远从银川和兰州运过来的,到达时都已经半死不活了。小泊湖是青海湖水位下降后遗留下来的湿地,面积比耳海还要小。所以此事在网上引发强烈反响,网民纷纷质问,这到底是放生还是杀生?这些草鱼的结局如何没有公布,多半是“全军覆没”了。
青海湖的观鱼放生节原本是为了增殖放流、恢复湟鱼野生种群而举办的活动,但有些人却趁机将一些外来鱼类放生到青海湖里,这些鱼不适应青海湖的环境,会快速死亡。生命力较强的活下来,会对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渔政部门就曾发现有人在湟鱼产卵河道里放生外来鱼类,这样的违规放生有可能会干扰湟鱼的繁殖。
青海湖里不止有湟鱼这一种鱼,还有几种鳅科鱼类,但很容易被忽略。除了土著鱼类之外,还有一些被违规放生的外来鱼类,青海湖不适合它们生存,盲目放生就是在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