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一词,在我们生活中再常见不过了,但细想一下会发现,为什么表示方向的两个字“东”和“西”,组合起来的意思就变成了表示物体?比如“买东西”、“这个东西”、“什么东西”,为什么是“东西”而不是“南北”呢?这篇文章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东西”一词的由来。

物体什么时候有运动方向(为什么一切物体皆可称为)(1)

首先我们要知道“东西”的含义,一是表示方向,比如“东、南、西、北”,二是泛指各种具体的或抽象的物体,比如买东西、写东西、玩东西。

在古代,“东西”还有别的意思,比如表示旁侧、近旁,欧阳修有首诗里的“东西”便是此义,“念花意厚何以报?唯有醉倒花东西”。

物体什么时候有运动方向(为什么一切物体皆可称为)(2)

还有一个意思是代指七、八十岁。不知道“老东西”这个词里的东西是指人还是指年岁。

其实在大多数溯源学说中,东西一词的两个基本意思都是有关联的。

大家最熟知的应该是“史遗说”,东汉时期,商人大多都集中在洛阳和长安,洛阳为东京、长安为西京,故俗语有“买东”“买西”之说,所以“东西”成为货物的代称。我认为这个说法无法把“东西”一词的意思解释完整,所以我更偏向于“五行说”。

物体什么时候有运动方向(为什么一切物体皆可称为)(3)

我国古代把“金、木、水、火、土”称为“五行”,认为五行是万物的本源,同时分别代表了五个方位“东、南、西、北、中”,还把“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任、癸)和“五行”对应起来,组成“五方”,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方戊己土。

从“五方”里我们就能看出,东和西属木和金,而南北中属水、火、土,水、火、土是最常见的,被古人忽视掉了,而木(植物、庄家)和金(金属、矿物)最受人们重视,可以代表一切有用的物质,所以人们就把木和金对应的方向组合起来,用“东西”来代表世界上所有物体。

物体什么时候有运动方向(为什么一切物体皆可称为)(4)

有个故事便是这个学说的佐证,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朱熹,在路上碰见朋友盛温如提着篮子上街,朱熹便问道:“你上哪儿?”盛温如回答说:“上街买东西。”朱熹又问:“难道不能买南北?”盛温如回答道:“当然不能。”然后根据“五方”解释道:“东方属木,西方属金,凡属金木类,篮子装得了;南方属火,北方属水,水火之类篮子是装不得的,所以只能买‘东西’不能买‘南北’。”

“东西”还有种解释就跟方向不沾边了,这个学说叫“形声说”。

据文字学家考据,“东”字本义为“橐”,表示“两头开口,需要用绳子系扎的口袋。”

物体什么时候有运动方向(为什么一切物体皆可称为)(5)

《山海经》橐蜚

“东(橐)以绳系之乃纳百物”故“橐系”久而久之流传为“东系”,音变为“东西”。

橐字读tuó,但古代东与橐二者发音类似,系与西也存在转化的基础,所以这个学说还是很严谨的。

每种学说都是经过严格的考证得来的,也可能它们都是对的,那么你更偏向于哪一种呢?

物体什么时候有运动方向(为什么一切物体皆可称为)(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