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选段)

毛泽东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这是伟大领袖所作的《沁园春·长沙》中的经典片段。被伟大领袖视为“粪土”的万户侯到底是一种什么地位呢?达到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够为“侯”呢?

秦汉时期官人物玉雕形象(封建社会的爵位制度)(1)

“侯”在古代又能享受什么特殊待遇呢?为什么会出现“候”这种爵位制度呢?

“侯”是秦汉时期的一种爵位。万户侯,顾名思义,享有万户农民的赋税这么一个“侯”,是汉代设置的最高一级侯爵。汉代的开国元勋萧何、武帝时期北伐匈奴的卫青、霍去病都被封为万户侯。

秦汉时期官人物玉雕形象(封建社会的爵位制度)(2)

这个“侯爵”在汉代是非常稀少的爵位,万户侯那就更是凤毛麟角了。刘邦就立下了一个规矩,叫“非功不侯”,就是没有战功就没有资格“封侯”。大汉开国的时候,刘邦对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们进行分封,封了多少个侯呢?143个,其中的139位都是靠军功换来的。

秦汉时期官人物玉雕形象(封建社会的爵位制度)(3)

提到“难封”,就不得不提到一位咱们熟悉的历史人物了,这个人就是咱们总在唐诗里听过的“飞将军”李广。李广将军戎马一生,遭遇大大小小的战争也不在少数,最应该被封侯的,可是就是因为命运坎坷和一些自身的原因,李广一生都没有被封侯,这就为后世留下来“李广难封”这么一句成语。

秦汉时期官人物玉雕形象(封建社会的爵位制度)(4)

秦汉时期不仅仅只有一种爵位,除了刚刚说的“侯爵之外”,还有公士,上造,簪袅,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或者大良造,驷车庶长,大庶长,加上关内侯和彻侯,一共是分二十等,叫做“二十等爵”,后来彻候为了避汉武帝刘彻的讳改叫列候。

秦汉时期官人物玉雕形象(封建社会的爵位制度)(5)

其实这个爵位制度并不是秦汉时代的原创,而是早就有之。爵位原本是诸侯获封赐的封建等级,与封建制度密切相关的。

秦汉时期官人物玉雕形象(封建社会的爵位制度)(6)

在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时候,被分封的诸侯就有公、侯、伯、子、男五爵,诸侯的封地称国,各诸侯国内,又有卿、大夫、士等爵位,卿、大夫也有封邑,叫家。“齐家治国”就是这么来的。

秦汉时期官人物玉雕形象(封建社会的爵位制度)(7)

马上封侯寓意事业立即升腾的愿望,通过借物舒怀是我国民间最常用的,也是最能直接表达人们的所思所想,同时体现了中华民族聪明才智。

秦汉时期官人物玉雕形象(封建社会的爵位制度)(8)

马上骑个猴子,“马上”又为立刻之意,所以人们以“马上封侯”,来表达立即就要加官进爵、步步高升、大吉大利的愿望。

秦汉时期官人物玉雕形象(封建社会的爵位制度)(9)

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张庆东,圆雕了河磨玉籽料《马上封侯》,希望这个从古至今被很多人喜欢的具有中国传统吉祥寓意的作品,能助您事业腾飞、马到功成。

秦汉时期官人物玉雕形象(封建社会的爵位制度)(10)

此件作品业内人士评价到:“此骏马造型夸张,小头大身,腹部圆浑,腿劲十足,给人膘肥体壮之感。骏马后腿匍匐于地,低臀昂身,看得出是刚刚让一只猴子蹭到自己背上,待它坐稳了,才奋起前蹄,欲站立而起,驱风飞驰。

秦汉时期官人物玉雕形象(封建社会的爵位制度)(11)

作者将骏马顷刻间的腾起之势,捕捉、刻画得生动到位。做玉雕的都知道,大块头的动物造型如果拿捏不好,很容易出现臃肿感,作者在彰显自己独到的变形艺术张力的同时,也非常注意细节刻画与衬比。比如,骏马头部的俊秀与骨感,鬃毛的薄透灵动,四肢的刚健细直,侧身硬朗的平面处理,以及一侧平面上的碑拓文字和延伸向底座的古纹饰等,都为这个大块头注入了灵动、敏健和古朴的元素,现极富艺术感染力。

秦汉时期官人物玉雕形象(封建社会的爵位制度)(12)

作者更是充分利用河磨玉润美的黄沁,顺势雕就了骏马背上的皮猴。说它“皮”,是有道理的。你看,骏马即将腾起,它还一手高举,抚玩马鬃;

秦汉时期官人物玉雕形象(封建社会的爵位制度)(13)

一手曲背,搭在膝下扣脚趾头;圆滚滚的大眼睛四处张望,满脸俏皮。河磨玉清纯细腻的绿色,与色泽浓郁艳美的黄色皮料,彰显出作品丰富、精细与生动,这情趣和意趣兼具的《马上封侯》,不愧为大师之手笔,藏玩皆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