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说,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什么叫修行?许多人都走偏了。一说修行,赶紧忙着找书籍,找导师,找讲座,找寺院,找仁波切。其实修行的关键,不在吸取,而在排除,不在追随,而在勘破。排除大大小小的惑​,勘破纷纷繁繁的惑。

小惑就是我们平常不断遇到的疑惑,困惑,一个个具体问题,一段段实际障碍,等待我们一一解答,一一通过。

大惑就是我们看不到指不出的诡异云气,天天笼罩头顶,盘缠心间。简而言之,就是对人生的误解,对世界的错觉。

修行就是排除这些误解,勘破这些错觉,建立正觉,正见。

有人问,这也活得太累了,我能不能不修行,不排除,不勘破?余秋雨说,当然也能。但是,世间之惑相互勾连,一惑存心,迟早受到外来迷惑,诱惑,蛊惑,煽惑,魅惑。自己受到,又会影响别人。如此环环相扣,波波相逐,必然造成世事的颠倒,生命的恐惧。

有一种惯常误会,以为知识和学问能够破惑,但是人们渐渐发现,那批掌握大量知识和学问的知识分子,除了极少数外,绝大多数虽然也能解答各种小惑,却总在扩大着世间的大惑。用俗话说,就是给大家添堵,添累,添乱。

余秋雨说,许多大学里的教授博士往往名不副实,他们经常把好多课题搞得冗长,琐碎,艰涩,复杂,让人头涨,头晕,头痛。这就是​惑​的基本效能。

因此,修行之要,就是破惑,破了一个又一个,最后达到不惑。每破一惑,抬起头来,就会觉得惠风和畅,秋高气爽。连破​几​惑,放眼望去,顿会领略海阔天空,烟波浩渺。如果能够抵达不惑境界,那么人生就会真正抵达自在境界。

余秋雨有一次跟星云大师对谈,星云大师告诉他,修行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奇迹,往往被看作神迹,并由此产生一系列迷信。其实,只要心念庄严,念力集中,就会有很多助念的正能量从四处产生,好像处处都得机缘,处处迎刃而解。

余秋雨人生三十句经典语录(人生就是一场修行)(1)

​余秋雨说,人生第一惑,是​位​之惑。

余秋雨曾经身居高位,随便讲一句话就有人点头执行,但他没有被位所惑,毅然辞职,整整辞了二十三次。辞职之后,虽然跟随他的只有一身薄棉衣,一双旧跑鞋,一片大沙漠,但他可以到任何自己想去的地方,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心中的文思全盘复活,可以与李白杜甫王维畅快对话,对今后每一天充满悬念,充满好奇,充满惊喜。

余秋雨说,人生第二惑,是名之惑。

余秋雨说,他这一生最难摆脱的,便是名之惑。名是中国古代对名誉,名声,名望,名节的简称。名在空间上可以被设想为社会公认,在时间上可以被设想为历史评判,只有少数人能够看穿,看空,这些少数人往往都受到佛教和道家思想影响。

余秋雨在世纪之交蒙受了一场全国性毁名浪潮,皆因名头太盛。他明明向灾区捐建了三个规模不小的学生图书馆,却被说成诈捐;他明明跟妻子感情极深,亲友皆知,却总是每半年就有一次离婚的谣言在网上流传。开始余秋雨也很生气,后来就释然了。

余秋雨说,人生第三惑,是财之惑。

财和​名​不同,名是虚的,财却是实打实的,可以清晰定量,可以兑换物质,与衣食住行紧密相关。最初人们追求财富,愿心朴实感人,无非想让父母安度晚年,孩子健康成长,妻子悠游体面,等等。随着财富逐渐增加,很多人被财所惑,自我封断,比拼排场,逐渐脱离财富本意,渐成社会之害。

余秋雨说,虽然他已经功成名就,但和马兰结婚几十年从没有雇过保姆,一切家庭琐事全部亲力亲为,他几十年没去过理发店,头发都是马兰剪的,三下两下,剪的很快,剪多剪少,哈哈一笑。

余秋雨夫妻俩什么事都商量,唯独对于捐献,任何一方都能决定,完全不必商量。星云大师告诉余秋雨,金钱有毒。余秋雨和马兰没有子女,因此不会留存任何财物形态的遗产,他们会将自己的作品和相关财富全部捐献。他们只想离群跋涉,两相扶持,默默追求大善大美,追求到了,轻轻一笑,奉还世间。

余秋雨说,人生第四惑,是潮之惑。

潮流之惑,就是时尚之惑,趋势之惑,信息之惑,网络之惑,传媒之惑。人类在本性上有一种很不自信的“大雁心理”,怕离群,怕掉队,怕看不到同类的翅膀,怕一旦独自栖息不知明天飞翔的方向。因此,他们不能不天天追赶,时间一长,便对追赶本身产生依赖,却对追赶之外的一切不再思考。

于是,这些所谓潮流变成一股强大的气旋,将无数独立智慧,独立品格,独立创造力的生命卷入其中,让他们天天在极快滚动中同质化,异己化,平庸化,直到衰老。

无数美若秋水的眼波,阅读着一​则则​毫无意义地低劣报道;千万冰雪聪明的头脑,面对着一​则则​故弄玄虚的愚蠢笑话,以极度的珍贵,兑换着极度的无聊。当大家身处无聊而不感到无聊,这场极不公平的兑换已经完成。

随潮而行者,只是鱼虾而已。

余秋雨说,人生第五惑,是仇之惑。

人们大多凭着自己所受伤害建立仇恨,至少有两种情况。一种伤害不小,事情很小。一种伤害很大,误会也大。余秋雨一生遭遇无数次伤害,但他全都选择了宽恕和原谅。开始他也难以释怀,星云大师告诉他,受辱,是为世界承担苦难。

明代大儒王阳明临终说了一句话:此心光明,夫复何言。余秋雨对此深有体会。

余秋雨人生三十句经典语录(人生就是一场修行)(2)

​一个人破惑之后,他的人生会有什么不同,心态会有什么变化呢?余秋雨说,他见到很多修行者,明明生活在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却在闹市中穿着芒鞋,披着麻袍,捋着长须,说着半通不通的文言,拒绝理发,拒绝洗澡,拒绝与一般人谈笑,把修行搞成显摆,其实走了偏道。

真正的觉悟者具备以下五种心态。

第一,留心饮茶。禅宗讲究禅茶一味,世俗生活正是天地万物一部分,处处体现真如天性。真正的觉悟者大多回归到最家常的生活,亲自烹茶煮饭,而且颇为专注。写诗作文,也喜欢描摹日常起居。洗净铅华,返璞归真。

第二,脚下无界。真正的觉悟者可以跨越各种界限,一个物理学家可以写出一本畅销小说,一个诗人可以是一位考古学家,一个外科医生成了企业高管,都是正常现象。苏东坡是顶级词人,顶级诗人,顶级散文家,顶级书法家,顶级美食家,顶级佛学家,顶级医学家,毫不冲突。

第三,不问拳脚。

第四,百事无避。

第五,一路好奇。觉悟者一路好奇,一路寻找,一路欣赏,一路欣喜,都不以占有为目的,永远像个孩子。

余秋雨人生三十句经典语录(人生就是一场修行)(3)

​余秋雨先生讲的修行,我们每个人都得面对。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没有远大理想和高尚目标,就会被每天的繁琐嘈杂困扰,整日忧愁苦闷。他说,君子无忧无惧,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都说的一个意思,君子谋道,为了心中的目标勇往直前,用余秋雨的话说,马行千里,不洗泥沙。当你跨过千山万水,最终到达心向之地,回首望去,一切皆如烟尘。


余秋雨先生是中华文化的守护者和践行者。三十年前,他出版《文化苦旅》,风行至今;二十年前,他走遍全国,寻找中华文化之根,写下《山河之书》,洛阳纸贵;现在,他用一年时间全面科普中国传统文化,收听人数突破6000万。阅读本书,相当于选修六门大学专题文化课程,阅读十本20万字的文化专著,领略30个光耀千年的美学奇迹,掌握100个破解文化基因的关键词。

这本《中国文化必修课》是余秋雨晚年集大成之作,譬若生姜,老而弥辣,书中还有余秋雨亲笔珍贵手迹,想要领略中国传统文化和余秋雨博深学问的朋友赶紧入手一套吧,点击下方链接即可直接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