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中兴雄主汉宣帝在晚年同样犯下错误,这一错误直接导致了西汉王朝的逐渐衰落。而汉宣帝辉煌一生唯一的错误就是在太子人选上的犹豫不决。

刘奭(读氏音)是汉宣帝刘询流落民间时与结发妻子许婕妤所生,性格柔仁好儒,他见父皇屡用刑法来维护政治稳定,便劝谏父亲多用儒生。刘询听后很不高兴,呵斥太子说,汉家制度本就是王道与霸道并用,怎能只用儒教呢?刘询所说的霸王之道,就是汉武帝时期确立的治国之策,事实证明这一办法非常行之有效,此后历代王朝都不同程度地借鉴了汉家制度。但刘奭却未能领会其中精髓,反与儒生过从甚密,令刘询十分忧虑,甚至还暗下感叹道:“乱我家者,太子也。”所以后来刘询几欲要废太子另立他儿,可每当他看到刘奭时,便会想起他为帝前流落民间的结发妻子,也就是后来又被霍显指使人下毒害死的许皇后,所以总是无法痛下决心,最终还是保留了刘奭的太子之位,满怀忧虑地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之路。而正是由于他的这一犹豫不决,最终导致了大汉王朝自此开始走入了黑暗之中。

公元前49年,刘询驾崩,谥号孝宣皇帝,庙号中宗,随后太子刘奭继承大位,成为西汉第八位皇帝--元帝。

西汉第一位皇帝刘奭还是刘邦(西汉历代帝皇八)(1)

刘奭登基之后,中国历史进入了儒学治国的时代。儒家学说认为,只要臣民能够以君主作为道德楷模,就可以实现天下大治的理想。然而君主的德行,却靠什么去约束和监督呢,只能寄希望于对君主的教育,来达到王道政治的理想。刘奭即位当年,孔子的第十三世孙孔霸上疏,请求祭祀孔子,于是刘奭下诏以皇帝的名义奉祀孔子,然后又赐予孔霸关内侯的爵位。后来孔霸去世,刘奭着素服吊祭,以列侯之礼安葬,谥号烈君,向天下表明自己一心向儒的决心。自此朝庭上下,便弥漫着浓郁的儒风,上至公卿王爵,下至州牧郡守,莫不以经学为本代代相传,乃至于成为家业。

然而,儒学治国的理念,真的就那么行之有效吗?汉元帝时期,之前本已被抑制的土地兼并问题重又加剧,农民流离失所,新兴的地方豪强依托于土地,不尊号令,与中央政府相抗。在这样的形势下,霸道与王道谁更有效呢?在面对如此难题时,刘奭继续推行儒政的抉择,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但是刘奭真的就是一位纯任德教的儒生皇帝吗?他与儒生的关系,真的像表面上那样和谐吗?其实刘奭真正信任的并非儒生,而是宦官。他的逻辑很简单,宦官在外没有自己的家族,在内又被士大夫看轻,无法结党营私,只能是忠心耿耿地服务于皇帝。因此刘奭表面上对儒臣恭敬有加,实际上却将权力交给了以弘恭和石显为首的宦官集团,开启了汉代宦官专权的先河。对此,以儒生为代表的萧望之对天子宠信宦官十分不满,但刘奭却并不采纳老师的意见,最终还是被石显等宦官的谗言所蒙蔽,将恩师萧望之下狱。然而萧望之毕竟是帝师,当他的儿子来求情时,刘奭还是顾念师恩,下令释放萧望之。然而石显随后又对刘奭说,陛下将老师下狱,天下人都认为柔仁好儒的您,必定有充分的理由,现在若将他无罪释放,那不就等于承认您之前犯了错吗?石显的花言巧语,说动了优柔寡断的刘奭,于是再度将萧望之收监。萧望之眼看着学生被宦官操控,无奈之下,只好服毒自尽。更可怕的是,越来越多的儒生被功名利禄所吸引,他们研习经书,无非是为了贪图禄位,甚至由于刘奭一味强调以经取士,许多书呆子竟也被选进政府机构。这种局面对国家和社会,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而此时的刘奭,将权力交给宦官集团,过起了悠闲的生活。不过刘奭的身体始终不是很好,据史料记载,他在三十多岁时竟然已经发齿脱落,显得老态龙钟,这样一位病弱的皇帝,能为国家带来什么呢?刘奭沉醉在儒生与宦官为其营造的“天下无事”的幻境中,雄心壮志消失殆尽,兴趣开始转向后宫,更要命的是,之前他的一次随意的选择甚至间接地造成了西汉王朝的覆灭。

西汉第一位皇帝刘奭还是刘邦(西汉历代帝皇八)(2)

事情还要从刘奭做太子时说起,当时刘奭只有二十三岁,他最喜爱的姬妾司马良娣病逝,给他造成了沉重的精神打击。良娣是汉时太子妾室的称号,司马良娣临死之前,哽咽着对刘奭说,自己是被其她得不到太子宠爱的姬妾诅咒致死。刘奭对司马良娣的话深信不疑,于是将所有的妻妾都拒之门外。为了使儿子重新振作,汉宣帝让皇后挑选五位宫女给太子送去,以欢娱太子之心。可那时还没有从悲痛中过来的刘奭哪有心思挑选美女,看也不看将手随意一挥说就这个吧。五名宫女中有一名叫王政君的姑娘距离太子最近,于是皇后便将她送入了太子宫中。第二年,王政君生下了嫡皇孙,汉宣帝为其取名为刘骜,意为千里马,可见宣帝对皇孙寄予了厚望,这位刘骜就是后来的汉成帝。刘奭即位后王政君成为皇后,其家族迅速飞腾,不久王氏外戚即会出现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亲手结束西汉210年的统治,他就是王政君的侄子王莽,正是这位日后权倾天下的人,颠覆了刘汉皇室。

西汉第一位皇帝刘奭还是刘邦(西汉历代帝皇八)(3)

由于病体衰弱,再加上整日沉迷于后宫,公元前33年,刘奭在未央宫驾崩,终年仅42岁。史学家往往用柔仁好儒来形容刘奭,他不仅改变了西汉的政治面貌,更改变了封建中国的政治面貌,正是从他开始,儒家学说成为了之后每一个封建王朝统治方法的核心理念。这样的皇帝,难道不该是一位能力超群的圣明天子吗?然而历史往往令人唏嘘感慨,刘奭既没有吞天吐地的豪迈之气,也缺乏强悍有效的政治手段,他过于相信儒家政治理念,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失去了平衡,再加上他亲小人而远贤臣,最终导致大权旁落,为国家埋下了祸根。

西汉第一位皇帝刘奭还是刘邦(西汉历代帝皇八)(4)

本文资料来源:《汉书》、《资治通鉴》、电视纪录片《帝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