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习作,学会学习,学会志愿填报,我是橙哥,伴你赢高考!

寓言类作文在全国卷中屡见不鲜,2003年的"智子疑邻",2006年的"老鹰与乌鸦"都是寓言类作文。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所谓寓言类材料作文,是指命题者给出一段寓言故事作为材料,要求学生根据寓言故事的寓意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作文。这类题型材料往往含义深刻,学生难以把握,很多学生作文分偏低。今天我们说说如何在审题中避免这种失误。

最新寓言故事类作文审题训练(寓言类材料太难)(1)

什么是寓言、寓言类作文?

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我们耳熟能详的《拔苗助长》《刻舟求剑》《骆驼与羊》都是寓言故事。

寓言类作文,就是作文的材料部分是一则寓言,要求理解寓言的含义和内容,然后作文。

例如:

2003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这则寓言出自教材,后面还有话题的限定,相对容易理解。考生要围绕"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去写就行。

再如2006年全国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 ,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分析:

这个寓言的含义很明确,用辩证法来梳理,我们可以看到,语言材料所体现的其实是"主观与客观,表象与本质"的关系。其核心寓意是"认清自己,认清世界"。围绕这一点可以拟定出以下一些话题:"自知与拼搏"、"盲目模仿与科学定位"、"个人条件与学习经验"、"人贵有自知之明"。同时还要看到,材料中小孩子最后说的一句话也可以提炼出一个主题来,那就是"勇气是值得赞赏的",所以从肯定乌鸦的拼搏精神入手立意也是可取的。

最新寓言故事类作文审题训练(寓言类材料太难)(2)

寓言类作文的主要问题是离题和偏题。

寓言类作文比较容易偏题。比如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一道士被鬼迷住,竟将滋泥涂满身面,道士高喊救命,旁人闻之,忙来啐脸救活。道士感激曰:"贫道承救命大恩,今有驱鬼符一道奉谢。" (清·石成金《笑得好》)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感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有不少学生写的是

最新寓言故事类作文审题训练(寓言类材料太难)(3)

准确理解材料的两步

我们首先要了解寓言的特点:寓言是作者把自己要说的话寄托在一个虚构的小故事里。表现方式是由此及彼,通过借古喻今、借物喻人、借小喻大或借此喻彼的手法,揭示事物丰富的内涵和蕴含的深刻道理。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知道如何去审题了。审题就必须明白寓言的深刻含义,否则便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1)将材料分层,把握大意。

这则材料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道士遇险,不能自救;第二层,道士被别人所救;第三层,送符感谢。自救尚且不能,如何救别人?道士没有能力就自己,更没有力量就别人。

(2)理解寓言象征义主题内涵。

材料中的道士是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的影子,有明显的象征义。生活中有些人就连自己都弄不明白的事情或明知其伪而自欺欺人地愚弄更多不明真相的人。他们整天吹嘘自己掌握了某某理论,夸夸其谈,蛊惑人心,骗人钱财,捞取虚名,其实他的理论连他自己的实际问题都解决不了,遑论拯救别人?笑话讽刺的是一种严重的理论脱离实际的弄虚作假的社会现象。

理解材料内涵

从救不了自己:

别迷信权威、认清自我、别自欺欺人

从救不了自己还想骗别人:

弄虚作假贻笑大方、夸夸其谈,蛊惑人心

从道士还需别人救:

实践出真知

范文1

纸上谈兵,不如退而结网

被鬼迷住的道士反而赠予一道驱鬼符给救命恩人,沦为千古笑柄。正如斯大林所说:"脱离实际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道士看似权威的驱鬼符,却也护不了自己不被鬼上身,足可见其夸夸其谈,不切实际。主观唯心的纸上谈兵,不如退而结网的实事求是。

纸上谈兵,不如退而结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门捷列夫根据原子量的变化制定初版元素周期表时,在科学界毁誉参半,争议不休,尔后,其根据元素周期表发现的几种新元素,刚好符合了之前的预测,客观的真理才终于被认证。

马克思主义原是工人运动中一个不出名的支流,遭受反动派的围攻和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反对,但是,长期的革命实践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才能用来指导实践。同样,只有退而结闲式的实践修练,才能捕大鱼,捉"大鬼"。

纸上谈兵,不如退而结网,对于权威的理论与导师也不应盲从。国画大师齐白石曾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哪怕眼前是千古名画,只学形似,只有死路一条。对于权威理论,不是不可以去学习吸收,而是要正确处理好学习与继承的关系,学习权威理论的精华与长处,并积极地用实践去检验这些理论,在不断地学习中不断地超越才能真正地得到发展。

纸上谈兵,不如退而结网,拒绝理论脱离实际首先要拒绝高高在上。感动中国的"耶鲁"村官秦玥飞留学归国,选择了走出象牙塔,扎根乡村。这些大学生村官,兼具国际化的智力资源和本土化的问题意识,亲自用双手埋下理想,用汗水浇灌希望。把自己的姿态放低,才能看到理论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既而退而结网、捕捉幸福与小康。

弄虚作假,自欺欺人,撑不起会面小康的时代高度,主观唯心,脱离实际,也抵达不了现代很建设的长远目标。新时代建设要用脑,更要走心,不要纸上谈兵,但要对着目标蓝图退而结网,踏实奋斗。

范文2揭掉所谓"专家"的面具

面具时代,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戴着虚伪的面具,有的是为了保护自己,有的是为了包装自己,甚至有的是为了欺骗别人、获取利益......在我看来,那些保护自己的面纱无可厚非,而对待那些欺瞒大众,虚伪至极的面具,我们则应不留情面,勇敢地揭开那些所谓"专家"的面具。

《笑得好》里曾讲过一个故事:道士被鬼迷住后,将泥涂满身面,在他人的"啐脸"之下才活过来,最后送给对方一张驱鬼符以示感激。读完不禁引人发笑,但细想,这"驱鬼专家"竟被鬼缠身,而且还没让自己的"驱鬼神奇"闪亮登场,这是为什么呢?显然,这位"专家"不过是骗子戴着"专业"的面具,而那驱鬼符也只是行骗的伎俩罢了。纵览世间,又有多少这样的"专家"呢?所以,我们要揭掉所谓"专家"的面具。

揭掉所谓"专家"的面具,倡导自觉自律,诚实守信是基础。面对学业压力,许多不自律的同学临近考试时只能临时抱佛脚,甚至走上作弊、抄袭的路,但假的就是假的,欺瞒的行为总会露出狐狸尾巴。2019年,一场学术造假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知名演员翟天临当时身为"北京电影学院博士"、"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竟不知道"知网"是什么,事情已发生,就引起了轩然大波。随后,北京电影学院以翟天临"学术不端"撤销其学位,他也因此失去了广大粉丝的喜爱。作为学生,我们决不能心存侥幸,脚踏实地,诚实守信,不戴这样的面具,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

揭掉所谓"专家"的面具,鼓励不惧权威,勇敢探索是关键。人类社会从不缺少真理,只是缺少发现、探索真理的精神。如果没有张衡的潜心研究,我们会不会至今都认为"天圆地方"?如果没有哥白尼的勇敢反抗,我们会不会至今都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如果没有达尔文的不惧权威,我们会不会至今都认为"万物皆神创"?世界正因这些看似莽撞的探索之士才得以不断前进,不断发展,正因他们不惧权威,勇敢揭开"专家"面具的行为而一步步走向真理、走向未来。作为学生,我们更应该学习并继承优秀先辈的精神,不拘于权威的枷锁,勇敢戒掉所谓"专家"的面具。

"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总有人要仰望星空。"勇敢地揭掉那些所谓"专家"的面具吧,让我们一起仰望那片璀璨的星空。

学会习作,学会学习,学会志愿填报,我是橙哥,伴你赢高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