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是由很多个碎片组成,开心的、悲伤的、幸福的、无奈的……试着把碎片记下,然后,会发现那些放不下忘不掉的,也就是一个碎片而已。——《这就是生活啊·连载》

这个天儿最适合在家待着,放着慵懒的蓝调,泡杯香香的咖啡,舒服的窝在沙发里,莫名的望着窗外放空。

不得不感慨造物主的神奇,太阳总会让人感觉温暖舒服,甚至充满希望。而阴天,稍微有些抑郁的大概会心情不好吧,那今儿就聊聊贴合天气的话题:家暴。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2.7亿家庭中,有30%的已婚女子曾遭受到家暴,并且有70%的施暴者不仅打妻子还打孩子。这是统计到的,还有很多没敢说出来的,简单点说大概平均每分钟就会有个女人正在经历着家暴。或许都不到一分钟。可怕至极!


先讲个故事吧。

大概因为父亲是长子的缘故,女孩的出生可能有些不合时宜。虽说是城市家庭,但终归还是长子长孙才来的皆大欢喜嘛,听说是女孩,奶奶也只在出生那天,去了趟在医院后,就再没有来过。

从女孩记事起,父亲就总爱酗酒,每每喝醉后,都会把女孩叫到跟前训话,酒后的醉话也听不清楚,常常在女孩没反应过来就挨了一耳光,莫名其妙的。每当这个时候,哭的越厉害,挨打就越厉害,结果就是,女孩的母亲抱着女孩一起挨打。

父亲不喝酒的时候,就会辅导女孩学习。家里有个小黑板,和一根大约2根手指粗的桃树枝,用于女孩的日常教学。成果还算明显,那时还没上小学的女孩,就已经可以完整的,用拼音拼出一整句话了,这是大概2周没坐板凳换来的,而工具就是那根桃树枝。

父亲不仅动手,更时常咒骂女孩,用着极其恶毒难听的语言。吃饭时,诅咒女孩噎死;出门时,诅咒女孩被撞死…各种各样的,就这样一直持续着,直到女孩初中。

初二那年,父亲又一次不知为何的打女孩,女孩第一次反抗了,笨拙的抓向了父亲。当时,女孩默默的在心里想“他再打我,我就杀了他…”

如果有今生何必求来世(若有来世愿素昧平生)(1)

改变了这一切是在高中,女孩选择了寄宿学校。她印象很深,高一的第一节课《青少年犯罪》。很庆幸,初二到初三的那一年,她没有犯罪。而住校之后,女孩第一次发现,原来其他人的父亲,可以这么疼闺女。

宿舍的姐妹炫耀着爸爸做的饭,爸爸给的零花钱,甚至抱怨爸爸每天都要打电话,好烦…哈,这些在女孩眼里,是那么的不可思议。听着听着,女孩内心也开始奢望,也想拥有父亲的爱。于是女孩每天中午偷偷溜出去,坐半小时的公交赶回家吃饭,然后再赶回来上课。

那段时间虽然很赶,但是女孩觉得自己幸福极了,因为午饭是父亲做的,有什么能比家人做的饭更香的呢。但,好景不长,某天母亲和女孩说,中午别总回来了,因为影响父亲中午看球赛,而且给她做饭很麻烦。

……


故事先讲到吧。

嗯,我就是那个女孩。而我的母亲就是没被统计到的那群人之一,不知道是不敢说,还是不想说,那是她的选择。父亲也并非一无是处,也有对我好的时候。但比起给我造成的伤害,我觉得,就先不说了吧。总之,作为家暴的受害人,我并不想对父母亲的人生做任何的评价,只想说说家暴对孩子的影响。

首先是心理。不管表面如何,但是内心总是不安的,即便是我也一样。没人知道,我的内心深处有多么的害怕,多么的缺乏安全感,甚至骨子里有多么的自卑。

其次就是阴影,很深很深的阴影。就像小时候,若是忘记带东西的话,是不能回家取的。因为一旦回家就会挨骂,破口大骂,没有原因。所以我虽然离家很久,却也是在上班许久后的某一年,才鼓起勇气回去取东西,取完竟还松了口气,而后才释然一笑。

最后就是犯罪。如果不是那节课,我又会是什么命运呢?真可怕!压死骆驼的,绝不是最后一根稻草,压倒大树的,也不是最后那片雪花。所以每天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下,言语辱骂和拳打脚踢,难道就因为我不是男孩子吗?

也想问问施暴者,那些被你施暴的人,不都是你深爱的人吗?怎么会狠心下得去手呢?!

所以,如果可以选择重生,我一定不会选我的父母;如果有下辈子,我也不希望再遇到他们。我并不恨他们,只是觉得,这辈子够了。

如果有今生何必求来世(若有来世愿素昧平生)(2)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不要低估孩子的承受能力,也别高估孩子的自愈能力。如果,母亲能勇敢的,在第一次被父亲家暴的时候,就说出来或者做出某些决定,结果可能又会不同;又或者说,被家暴的母亲能够更关注孩子的内心,多给予一些精神上的关心,大概也不至于阴影至此吧。

现在写出来不是为了博取同情,毕竟我已经健康长大。写出来只是为了说,关于家暴,一定要勇敢说出来,一定要敢于保护自己,沉默只会让施暴者更加猖狂。

因为亲身经历,所以更加明白,家暴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是一辈子的。

那年回家,看到厨房的角落里放着的小板凳,就是那个从小坐的小板凳。父亲和母亲都不知道,板凳下面刻着差了一横的“正”字,那是从初二开始刻的…

愿,家暴不在!

如果有今生何必求来世(若有来世愿素昧平生)(3)

明天见~

ps:纯属原创,禁止抄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