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泉州的木偶头雕刻,不能不提到一个名字——江加走。对,就是“木偶之父”江加走。百余年来,江家五代人,坚守、传承、发展了这门技艺。他们用刻刀,雕刻着作品,“雕刻”着岁月,也“雕刻”着他们身上的担当与责任。

■本期执行:赖小玲

说到泉州的木偶头雕刻,不能不提到一个名字——江加走。对,就是“木偶之父”江加走。

关于他的成就,简单素描:清朝光绪年间,江加走把几十种木偶头发展到200多种。他雕刻的木偶头因技艺精湛、形象生动,深受闽南地区、台湾和南洋各地戏班的喜爱;上世纪50年代,他的作品参加罗马尼亚国际木偶节,轰动海外,被称为“木偶之父”;1972年9月,周恩来总理会见了田中角荣,并将江加走的一个木偶作品作为国礼赠给田中角荣。

发现非遗之美漳州木偶头雕刻(泉州木偶头雕刻)(1)

作品《黑花仔》

发现非遗之美漳州木偶头雕刻(泉州木偶头雕刻)(2)

作品《武生》

发现非遗之美漳州木偶头雕刻(泉州木偶头雕刻)(3)

作品《文奸》

发现非遗之美漳州木偶头雕刻(泉州木偶头雕刻)(4)

江碧峰和江东林创作的部分作品

百余年来,江家五代人,坚守、传承、发展了这门技艺。他们用刻刀,雕刻着作品,“雕刻”着岁月,也“雕刻”着他们身上的担当与责任。

竭尽毕生心血,终为“木偶之父”

发现非遗之美漳州木偶头雕刻(泉州木偶头雕刻)(5)

江加走老照片

说起爷爷江加走,国家级“非遗”项目木偶头雕刻艺术传承人江碧峰满是敬慕之情,他说,爷爷是他一辈子追崇的偶像。

从他的讲述中,我们慢慢了解了一个“木偶之父”是如何练就的。

江加走出生在一个亦农亦艺的清贫木偶头雕刻世家,师承其父。

江加走本名江长清,泉州北郊花园头村人。其父江金榜,既是农民,又是雕刻神象、布袋戏头和兼事家具漆画的艺人。他一面种田,一面从艺,以维持家庭生活。江加走与哥哥江凹司(字雨水)幼时读过几年私塾,后因家贫,辍学在家,边种田,边跟着父亲学习雕刻、粉彩木偶头像手艺。

江加走11岁开始学艺;15岁就学会很多雕刻手艺;17岁,因父亲眼力衰退不能工作,他就开始继承父业,并和父亲创立名号“永兴信记”;18岁时,父亲病逝,他与哥哥共同挑起生活的担子。因兄弟俩孜孜不倦,技艺上不断精进。尤其是江加走,在继承了泉州民间木雕神像和木偶头雕刻造型和彩绘的艺术传统的基础上,他潜心创作、创新,发展了泉州木偶头雕刻艺术,取得高超的艺术成就。

1920年的春末夏初,江加走成功雕刻了《封神演义》全套木偶头像,声名大振。很多木偶戏师傅要演新戏,需要创作新的木偶头像都来找他计议。当时,江加走几乎承揽了泉州、漳州、厦门、福州和南洋各地的提线、掌中木偶头的雕刻和粉彩业务。

及至江加走年近80高龄,他仍不忘钻研雕刻技艺。其名闻国内外,被国际友人誉为“木偶之父”。

传承创新,成为“非遗”传承人

发现非遗之美漳州木偶头雕刻(泉州木偶头雕刻)(6)

江碧峰和江东林(右)

江加走在世时,就有意将技艺传授给其子江朝铉。他辞世后,江朝铉传承了该项技艺,并将之继续发扬光大。

“以前就算到处避难,我都坚持把这技艺传承下来。所以你们一定要好好传承下去。”据江碧峰(江朝弦之子)回忆,父亲一直谨记爷爷江加走的教诲,对自己非常严苛。

“木偶头雕刻是个细致活儿。只要哪里不满意,我父亲就一定要重新做,所以,他经常加班到深夜。由于当时照明条件差,又经常加班到深夜,他的右眼后来就失明了。”

江朝铉认为,追求创新才能卓越。于是,他汲取和借鉴其他戏剧和民间艺术的精华,加以提炼,塑造出了各种富有独特性格和色彩的木偶头像。比如,他发展和创作出了285种不同性格的木偶头像,其中250种都有称谓;新编梳十余种不同式样的头髻和发辫;雕刻和粉彩的木偶头像达万余件之多,等等。

江朝铉还根据父亲留下的《东海龙王》木偶形象,进一步创作升华,他先后创作了西海、南海、北海龙王,四大金刚、孙悟空以及难度极高的《封神演义》中三头六臂的吕岳形象。

江碧峰14岁随父亲学习木偶头雕刻艺术。其所创作的木偶头雕刻精细,造型生动,颜色鲜明、线条流畅、除了全面传承了祖父江加走和父亲江朝铉独特的艺术特点外,又进一步创新发展,深受国内外艺术家和收藏家的推崇和喜爱。2008年,江加走木偶头雕刻经申请被评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江碧峰被评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木偶头雕刻艺术传承人。

肩负重担 坚定木偶梦想

发现非遗之美漳州木偶头雕刻(泉州木偶头雕刻)(7)

江东林(右1)展示木偶雕刻艺术

江朝铉逝世后,其子江碧峰又承继父业,并继续传承给下一代江东林,至今,江氏木偶头雕刻已传至第五代。

1978年,江家第五代传人江东林出生。从1997年起,他主动跟爷爷江朝铉学习木偶头雕刻。后来,他特意在英语方面下功夫,他说:“选择英语,是希望以后向外国人推广泉州的木偶头雕刻艺术。”

记者采访江东林时,他正在雕刻木偶头。但见他一刀一刻间,关公、项羽、美猴王、雷公……一个个木偶形象完美呈现,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除了吃饭和睡觉,我们很少出门,每天就是坐在这里和父亲雕刻木偶。”江东林表示。但他并没有觉得长时间的创作会枯燥无味,相反,他觉得每天的时间都不够用,因为,他希望自己能尽快赶上父亲的步伐。

采访中,他拿了一个“七头七丑”的木雕雕刻作品给记者看。只见这个木偶头有7个头,而7个头上的眼睛能够同时转动,嘴巴可以开合。可想而知,做这个的难度相当大,同时也是一大创新和挑战。江东林说,这是他的一个创新作品,他觉得颇有成就感。2017年,江东林参加第6届成都非遗节并现场展示技艺,被评为“最佳新人”。

“越钻研,你就会发现自己懂得的越少。”江东林谦逊地说。

“你才学20年,才刚开始,你懂得的还只是一小部分。”每每父亲这样“嫌弃”他时,江东林就会更加努力给自己充电。

如今,工作之余,江东林在做一件事情:整理江加走木偶艺术的各种照片、书籍、资料。江东林表示,此举是为了让江加走木偶头雕刻更加为人们所熟悉,方便后人研究泉州的木偶头雕刻文化。

江加走木偶头雕刻步骤

发现非遗之美漳州木偶头雕刻(泉州木偶头雕刻)(8)

步骤一:木偶头的雕刻是先将大叶樟木锯劈成木偶头大小三角形,然后根据不同的人物头像特征,按比例用刻刀定点从嘴巴鼻子和眼睛一步步地刻下来,后刻耳朵,刻完五官之后进行木偶头整体修光。修光完毕将头颈部挖空以便表演套入食指。如果是五官活动的角色,就从脑后打洞接通眼位装上活眼,然后用木块塞上。木偶头原材料为大叶樟木,雕刻主要使用的刀具为直刀、斜刀、圆刀三种,直刀用于大面积的削平,斜刀用于五官的雕刻,圆刀用于脖子和活动部位的挖空。

发现非遗之美漳州木偶头雕刻(泉州木偶头雕刻)(9)

步骤二:打底是在刻好的木偶头白坯上裱棉纸,施以拌水胶过滤的同安黄土浆,前后大约12遍。待自然风干后,用毒鳍鱼皮进行表面的初步磨光,再用竹刀分出五形,并进行补隙修光等手续,最后用竹刀完全精细磨光,这个工序主要用于对木头毛孔的遮盖和让下一工序的粉彩中的水粉能够附着在木偶头上面。打底的材料为同安桂花土,工具为毒鳍鱼和各种大小竹刀、圆形竹刀。

发现非遗之美漳州木偶头雕刻(泉州木偶头雕刻)(10)

步骤三:彩绘前先进行着粉(使用上等水粉)。各种不同的角色粉不同的底色,着粉差不多12遍,风干完毕之后再以彩笔用中国传统彩绘颜料画上脸谱进行敷彩,使色泽具有百年经久不褪。画好脸谱后,再用刷子蘸四川石蜡拭光(盖蜡),使表面光泽美观,彩绘的主要原材料为金、银、辰砂、银朱、藤黄、锌粉、佛青、墨等矿物质原料。工具为水彩笔和各号码的狼毫描笔,打蜡原料为四川石蜡。

发现非遗之美漳州木偶头雕刻(泉州木偶头雕刻)(11)

步骤四:如果有胡须和发髻的角色就要进行最后的一道植须、梳发髻工序。植须是把由真人头发做出的胡须栽进去木偶头的脸部,不同的角色造型对应不同的胡须造型。小旦等女性角色就要梳发髻。发髻也是使用真人头发,需要一尺二的长度。小旦有齐眉旦、双髻旦、媒婆等20多种不同年龄和社会阶层的造型,每一种造型的发髻各自不一样。发髻胡须的原料为真人头发、牦牛毛、真丝等。

来源:泉州网

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