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各时期玉蝉特征(玉蝉的来历以及寓意)(1)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传统的说法,说蝉有先知先觉的特点,能够预知人们所不知道的事。而蝉能够在秋凉时从树上钻入土中,到春暖花开之际又能够爬回树上,这样周而复始循环,生生不息,因此古人认为在已故的人口中含玉蝉就可期盼其转世再生。

古代各时期玉蝉特征(玉蝉的来历以及寓意)(2)

清代玉蝉

周代玉蝉

古代各时期玉蝉特征(玉蝉的来历以及寓意)(3)

汉代之前,中国已开始流行“厚葬”,人们认为在棺椁里放上玉器,就能防止灵魂出窍,并以此借蝉的羽化来比喻人能重生。当时,达官贵人死后,入葬时大多手握玉猪,身穿金缕玉衣,口中含着玉蝉。这便是唅蝉的来历和用途。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又赋予了玉蝉更多的含义。于是,一些人以一枚玉蝉佩在腰间,谐音“腰缠(蝉)万贯”,或将佩挂在胸前的玉蝉取名为“一鸣惊人”,来为自己祈福增寿带来运气,这便是“佩蝉”。另外,权贵们还将玉蝉装饰于头冠之上,成为权势与地位的象征,“冠蝉”因此得名。

佩蝉、冠蝉和含蝉的区别在于:佩蝉在头部有对钻成“∨”形的象鼻眼,用以穿系便于佩带;冠蝉则于腹部穿眼,眼形有直穿眼也有象鼻眼,可以穿线固定在帽子上;至于含蝉就不需要穿什么洞眼了,三者是不难区分的。

玉蝉中最有特色的当属汉代的玉蝉,其线条简练,粗犷有力,刀刀见锋,表面平滑光亮,边沿棱角锋利,翅尖几可刺手,素有“汉八刀”之称。其后的玉蝉,纹饰渐趋繁缛,有的翅膀竟像苍蝇翅那样撇开,早没了汉代玉蝉的那股神气,特别是器物边沿及翅尖被磨成了圆角,这也是判断是否汉代玉蝉的重要依据。

宋代玉蝉

古代各时期玉蝉特征(玉蝉的来历以及寓意)(4)

南北朝时,玉蝉仍沿汉制,此时由于战乱影响,玉料来源困难,玉蝉多数用滑石刻成,细部写实味道加重,同汉代相比显得更为逼真。东晋以后几乎见不到玉蝉了,宋代仿古风气盛行,当然玉蝉也不例外。宋代以后的蝉多作为佩饰。明代玉蝉有薄片状和圆雕两种,多用粉皮青玉制作。

古代各时期玉蝉特征(玉蝉的来历以及寓意)(5)

明代玉蝉

明代玉蝉的纹饰线条雕工又粗又深,双翅雕得较薄,腹部厚;翅膀不光有脉纹,还有无数的小圆点,好似透明的一般;蝉腿有许多细小的腿毛,这是明代常用的做法,阴线刻得很密。在蝉的反面采用单撤刀法,使两翅与腹部分开,两翼张开,腹部凸起,增加立体感。腹部的皮纹从颈部开始,而前几个时代玉蝉的皮纹都是在腹部的下半部分才有。

古代各时期玉蝉特征(玉蝉的来历以及寓意)(6)

清代玉蝉

清代玉蝉也有圆身蝉和片状蝉。清代玉蝉是写真手法与仿古纹饰同用,用料讲究,纹饰分布稀疏明朗,线条多用阳纹线来雕刻,这是清代的特征。清代后期开始造假,民国时更为盛行。

蝉禅互通,玉蝉形态从繁复到简约,这种形态上的变化趋于简单而不失品味,即空即是有、少即是多的禅意,玉蝉穿孔的形态也是多种多样,非常匠心独具的适合当代的精神信仰文化需要。玉蝉不需多余刀刻线型元素的点缀,呈现的是细腻与内敛,追求一种自然简约主义的风格。视觉力求线条简单、圆润而不失经典神似。玉蝉各异的形态既有繁复华丽的遍身纹样的精雅美,又有简约朴素的后现代装饰美,在中国的玉石文化中令蝉跟禅文化集合统一于未来永生的信念之中。

玉蝉的设计随着人们对翡翠饰品的追求与渴望不断得多元化和现代化。

古代各时期玉蝉特征(玉蝉的来历以及寓意)(7)

1、蝉只饮露水和树汁,加上其出淤泥而不染,象征着圣洁、纯真、清高。

2、蝉,又名知了,就是知道了的意思,寓意读书一听便会,功课进步,考试高分、努力向上。

古代各时期玉蝉特征(玉蝉的来历以及寓意)(8)

3、蝉的鸣声可谓是余音绕梁,所以有着一鸣惊人之意,佩戴于胸前象征着可以平步青云,一飞冲天、一夜成名、事业红火。

古代各时期玉蝉特征(玉蝉的来历以及寓意)(9)

4、蝉是周而复始,延绵不断的生物,寓意子孙万代、生生不息。

5、蝉谐音于"缠",在腰间佩戴翡翠蝉寓意腰缠万贯。

古代各时期玉蝉特征(玉蝉的来历以及寓意)(10)

其实在古代玉蝉的雕刻中,最赫赫有名的就是所谓的“汉八刀”了。雕刻一只线条干净的翡翠玉蝉,只用八刀即可完成。后来,“汉八刀”更多的是指一种雕刻技法,是指在玉蝉雕功上,线条简练有力道,风格古朴,并不一定是只用八刀。

古代各时期玉蝉特征(玉蝉的来历以及寓意)(11)

汉八刀”主要特点是表面琢磨得平整洁净,特别是两翼非常的平整光滑,线条挺秀且以直线为多,有的虽呈弧形线,但都是有两线交锋而成,尖端见锋,锋芒锐利,其边缘像刀切一样,没有崩裂和毛刀出现,其尾部的尖锋有扎手的感觉。

古代各时期玉蝉特征(玉蝉的来历以及寓意)(12)

虽然汉代以后以至于宋元明清翡翠玉蝉的雕刻技法越来越成熟,雕工也越来越趋向于逼真和写实,但是在收藏爱好者中其美誉度仍不及‘汉八刀’那么高。

古代各时期玉蝉特征(玉蝉的来历以及寓意)(13)

随着时间的推移,尽管人们对翡翠蝉的认知越来越丰富,但对玉蝉题材的饰品仍然钟爱有加、爱不释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