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铁锤。房地产金融16条,已经传得沸沸扬扬,人尽皆知了。铁锤经过反复深入地再次学习和研究之后,才有了今天的内容。

2022年楼市的三大变化 能把楼市救起来吗(1)

16条措施,看上去很多,但总结起来其实就是三大猛招:第一是要求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无差别对待国企民企,要一视同仁,该给贷款的给贷款。当然前提条件是“合理”;

第二是以前不敢放贷,怕承担责任的,现在也可以放了。而且明确提到,只要承办人员做到尽职尽责,以后即便款项收不回来,也可以予以免责;

第三是针对开发商未来半年内到期债务还不上的,可以展期一年,给他们留充足的腾挪时间。

铁锤说的都是大白话,相信每个人都能听得懂,而且实际上16条措施对应的就是铁锤说的以上3大内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把“254文件”拿出来逐字逐句地分析一下,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

综上,不难得出一个结论:这一次国家出手,显然是奔着解决问题去的,而且颇有点破釜沉舟的意思。甚至可以说,这一次国家已经做好了有些钱收不回来的准备。

2022年楼市的三大变化 能把楼市救起来吗(2)

对16条的评价,网络上也是褒贬不一:有人拍手称赞,颅内高潮不断,理由是国家下场大手笔救市,房地产又行了。铁锤看到不少人预期,房地产很快将走出泥潭。也有人泼冷水,认为房市问题非同小可,积重难返,根治顽疾非一日之功,仅通过输血是不可能解决的。

昨天铁锤也抛砖引玉聊了聊16条,有很多朋友发私信,提出了一些看法,铁锤也虚心请教了一些人,所以才有了今天这篇文章。必须说明的是,这绝对不是老调重弹,更不是随便水一期,铁锤是诚心诚意想把这件事聊明白。

大道至简,今天铁锤只说3条:

第一,16条措施,表面上是给房企融资松绑,是救房企,但本质上是“债务大转移”——以前是希望通过松绑限购、解除限售、降低房贷利率、发放购房补贴等方式,把债务从开发商、地方身上转移到购房者身上,但努力了一大圈发现,这个办法行不通了。原因是多方面的,杠杆加不动、内有疫情外有博弈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居民收入预期严重不足等等。

2022年楼市的三大变化 能把楼市救起来吗(3)

直白点说,老百姓都成穷鬼了,债务转移不到他们身上去,但债务又不会凭空消失,该怎么办?所以当家长的只能站出来自己扛下这个责任——通过自上而下地发钱,解决开发商烂尾楼的问题,解决有些房企短期债务可能爆雷的问题,最终把债务背在自己身上。更深层次的债务如何抹平,我下面会说。

为什么要这么做?原因也很好理解,第一,烂尾楼问题是最大的民生问题,而开发商作为房地产项目的开发者,实际上已经捆绑在一起了,不救也得救。更何况现在有很多开发商故意躺平摆烂,有些地方还出现表演式复工,踢一脚开发商才动一步。老百姓等交房,等得花都谢了;第二,烂尾楼问题不妥善解决,负面情绪不断,老百姓对房地产的态度就不会改变。大家都捂紧钱包不买房,救市就成了一句空谈,解决烂尾楼问题那可是需要天量的资金,毕竟不可能无休止印钱。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那是不是意味着开发商都有救了?这正是我接下来要说的。

2022年楼市的三大变化 能把楼市救起来吗(4)

第二,房企将迎来大洗牌,未来3-5年将有一大批开发商被淘汰出局,估计规模不少于50%

救房企是真,但是房企即将迎来大洗牌也是真。意思是针对能救、值得救的房企,自然要全力以赴去救。反之,那些已经无药可救的,就必须要放弃不救。

哪些值得救?铁锤个人理解是,那些一直被抽贷还能活到今天的,短期债务压力不大但有融资爆雷风险的房企,都会得救。

至于那些债务问题已经千疮百孔,连一个干净的抵押物都拿不出来,房子卖不掉销售额挂零的房企,留给他们的后路只有一条:在国家资金辅助完成保交楼任务后,直接进入破产清算阶段,然后从这个世界上彻底消失。

那房企在完成保交楼任务后的债务如何抹平呢?打个比方,开发商欠了100个亿,国家给他10个亿,完成了保交楼后进入破产清算,购房人如愿拿到房本,但其它的90亿谁来还?

答案就是一方面,对资产进行清算,能还多少还多少,剩余的计提坏账,银行和资方承担损失。到此算解决问题吗?当然不算,银行和资方也要考虑利润,他们也是商业机构,不可能当这个冤大头。

最后必然将作为烂账转移到国家层面。至于后面再怎么抹平?可以参考我们国家从1999年-2005年,一共进行的三次不良资产剥离,剥离的不良资产总额大约2.2万亿。

而且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未来房地产开发将以国家队为主,国企、央企开发商挑大梁。这一点其实并非没有先兆。从住宅开发来看,国央企逐步占据主体地位已经成为事实,今年土地市场上基本已都是国资背景房企的天下,无论是被动进入还是主动选择,国央企和城投公司唱主角已经是未来3-5年的趋势。反过来看,至少有一半的房企,其中多数是民营房企,将被淘汰出局。

2022年楼市的三大变化 能把楼市救起来吗(5)

第三,这波救市后,房地产到底会不会重演2016年的“狂飙猛涨”的剧情?

大概率是不可能的。一方面,国家也没打算这么做,现在对房地产的定调是“三稳”,换句话说,房地产只要能稳定,不成为经济增长的拖累就行;

另一方面,经济要想可持续发展,未来的房地产必然会发生根本性转变——遏制楼市快速发展,削弱房产的金融属性,把凝固在房产里面的财富释放出来。从国家的角度来看,提高经济效率,释放消费需求,是必然的趋势追求。

过去二三十年,大家创造的财富(70%以上)都凝固在低流动性的房产里面了,即使依靠债务驱动,实际上总是有个到头的时候。

2022年楼市的三大变化 能把楼市救起来吗(6)

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要承认,当前的楼市基本面和2016年有天壤之别:1、住房严重过剩,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拥有率高达96%,户均1.5套房;2、需求消耗殆尽,人口增速、经济增速、城镇化增速都迎来了拐点;3、居民杠杆率高居不下,2021年居民债务和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超过106%,横向对比全球主要经济体,不难发现,我国的居民杠杆率仅低于瑞士和澳大利亚。已经高于韩国、日本、美国等发达经济体了。最主要的是,当前阶段我国的居民杠杆率,也高于日本楼市泡沫破灭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