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翻到了赵罡这一页时,已是字字似血,句句如泪,满目疮痍了。
让我们穿越历史,走到七百多年前,回顾一下那段山河破碎的往事吧!
- 公元1276年正月十七夜里,元军已兵临城下,临安城内一片慌乱。在大臣杨亮节、杨镇等护送下,赵罡、赵昺兄弟趁夜色逃出城外,前往婺州(今浙江金华)。经过短暂停留,又南至温州,与张世杰、陆秀夫所率领的残部会合。
而就在他们到达婺州的前一天,都城已经失陷,五岁的恭帝和留守京城的后宫妃嫔、宗室大臣等悉数被俘。
- 这时,已经降元的原都统卞彪找到张世杰,想说服他顺应形势,投降元朝。张世杰怒斥卞彪,先割下了他的舌头,又将他拉出磔杀,以示抗元的决心。
眼看追兵逼近,赵昰一行人又辗转逃至福州,于五月一日称帝,改元景炎,史称宋端宗,时赵昰刚刚七岁。
同时,封赵昺为卫王,张世杰为枢密副使,文天祥为右丞相,陆秀夫为枢密院事——“南宋三杰”形成了南宋末年的最后堡垒,同时,他们三人宁死不降的民族气节,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元军攻陷临安后不久,江北重镇扬州失陷,紧接着真州、通州也相继失守。困在福州的南宋君臣,图谋北上已再无指望,只好步步南逃。经泉州、潮州、惠州等,大部分时间都在逃亡的路上,士兵家眷们颠沛流离,苦不堪言。
- 1277年12月,端宗一行逃到了广东秀山,听说广州失守,慌乱中逃至海上。这时,海上忽起狂风,船队被掀翻无数。端宗所乘的船也被风刮翻,端宗落水,年过七十的老臣江万载奋不顾身,跳进波浪起伏的海中,用手举起了落水的端宗。而江万载却被海浪吞噬,不幸身亡。受到惊吓,端宗染上了疾病。
狂风乍息,元军又至,端宗不得不继续在海上漂泊。染病的身体得不到医治,还要每天在惊吓、风雨中度日,到了四月十五日(景炎三年,1278年),终于不治而亡,年仅十岁。
端宗死后,葬永福陵(今香港大屿山),受后人祭奠。
对于端宗和他身边的忠臣,《宋史》中有这样的评价:宋亡之征,已非一日。历数有归,真主御世,而宋之遗臣,区区奉二王海上之谋,可谓不知天命也已。然人臣忠于所事而致于斯,其亦可悲也夫。
宋代末年的皇帝个个下场凄惨,这不能算是他们个人的错。宋端宗七岁即位,在现在来说还是一个刚刚上学的孩子。当社稷危难、国家将倾之际,他的肩上,怎能承担得起扶危济困之大任。南宋三杰,纵有一腔报国之志,怎奈大局已定,他们所能做的,也只有以身殉国,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一首万古不绝的慷慨悲歌吧!
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文献
《续资治通鉴》,百度百科。
,